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五经”是一套贯串全过程的教科书。“五经”对铸造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易》《礼》二经。《礼经》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汉民族思想的一部法典,为汉民族的生活方式规定了一套典章制度、伦理秩序,保证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稳定和绵延不断。《易经》奠定了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不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聚核。这两部经籍。凭借最古老的“经书”的权威、引导、制约、规定了汉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汉民族明显地有别于西方民族和东方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2.
在《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的《礼》到底指什么的问题上,人们有不同的认识.这与“三礼”的合称有关。本文从“三礼”的名称、形成时代和内容、取得儒家经典地位的时代等角度论证汉代“五经”中的《礼》当为《仪礼》,唐代以后“五经”中的《礼》当为《礼记》。  相似文献   

3.
所谓“十三经”,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必读书”,“十三经”中的十三种书,是逐渐增加而成的。所以先要谈谈:“六经”、“五经”,“九经”和“十二经”。孔子删定的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秦始皇焚书以后,到汉朝收拾残余,亡失了《乐经》,从此就只有“五经”。《礼》自汉代以后,所传凡三书,即《周礼》、《仪礼》  相似文献   

4.
“十三经”     
“十三经”即十三种书,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尊崇为经典的“必修读物”。它是由“六经”、“五经”、“九经”和“十二经”逐步增加而成的。孔子删定的“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秦始皇焚书后,到汉朝收拾残余,亡佚了《乐经》,从此就只有“五经”。《礼》自汉代以后、所传凡三书,即《周礼》、《仪礼》和《礼记》;《春秋经》也有秦以前三个人所作的“传”留下来,即《左氏传》、《公羊传》、《谷  相似文献   

5.
一经部古代文人把先秦儒家的古典著作《易》、《诗》、《书》、《礼》、《乐》、《春秋》,称为“六经”。实际上,秦灭以后,所谓“六经”中的“乐”已失传,只剩下“五经”了。到了汉代,《礼》有“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并非《礼经》的分化,是三部不同性质的书,  相似文献   

6.
黄济 《中国教师》2006,(9):23-28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儒家经典著作。从汉代起,《论语》即被列为“七经”(即《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加《论语》《孝经》)之一。到唐代,《论语》即列为“十二经”(“十二经”包括《诗》《书》《易》《礼》《春秋》《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九经”,《左传》包括在《春秋》之中;后又加《孝经》《论语》《尔雅》,合称“十二经”)之一。到宋代,又将《孟子》列入,成为“十三经”。可见,《论语》被尊为经书,其时间是比较早的。宋代,又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提…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最古老的典籍,当然是《诗》、《书》、《礼》、《乐》、《易》、《春秋》,通常就称它为《六经》或《五经》,因为今文家认为《乐》是没有书本的。中国最早的学者当推孔子,但是我们在《论语》上没有看到以《经》总括经籍的说法。较早的是《荀子》的《劝学篇》: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还有《庄子·天运篇》:  相似文献   

8.
《礼记》是孔子的弟子、门人和儒家后学传习《礼经》的“记”的汇集,是春秋末年和秦汉之际儒家学者对“礼”的解说、补充和有关论文的汇编。它不仅是一部积累起来的学术史,也是我国秦汉以前的一部社会生活史,其当代价值,不仅在经史方面,更多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其中先秦人之礼仪生活、心理状态、情感反应、做人准则、民族的伦理道德、国家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书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五经》、《九经》和《十三经》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古籍中地位最高,权威最大的是经书。当时的读书人要熟读所谓《四书》《五经》。五经即《诗》、《书》、《易》、《礼》和《春秋》。唐代分《礼》为《周礼》、《仪礼》和《礼记》,世称三礼。析《春秋》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世称三传。因而唐代称《九经》。后至宋代,又将《尔推》、《孝经》、《论语》和《孟子》,崇奉为经,合《九经》称为《十三经》。并汇刻了《十三经注疏》本。  相似文献   

10.
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和《春秋》等上古三代文献。也是后世诸子百家的共同源头。五经并非一时之作,却是与孔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它内蕴着丰富的史学思想。主要包括《周易》的历史变通思想;《尚书》的历史借鉴思想;《诗经》的天命王权学说;《三礼》的因革损益史观和《春秋》的史义史法论。这些史学思想对于后世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学和史学思想之民族特性的形成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左传》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一部历史性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代丰富的礼文化资料,显示出当时礼文化所达到的卓越水平。随着春秋时期宗法关系的变化、政治秩序的衰朽,中国社会逐步步入“礼崩乐坏”的时代。文章以《左传》提供的材料为依据,分析了春秋时人们强调礼仪之分的背景,它是宗法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必然结果,是周礼背后“亲亲”、“尊尊”精神消除后而丧失其政治功能的反映。礼仪之分所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对礼的生存合理性的反思:政治生活中的秩序规定以某种本有的秩序为本,将自然的存在赋予价值根源的意义,天人关系式的思维模式被采用。  相似文献   

12.
谈《尚书·尧典》中的“尧舜传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典》是《尚书》的第一篇.《尚书》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史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集子.《尚书》基本上是奴隶社会的文献,其中虞夏的文献,则是周代史官根据往古素材整理而成.这些文献,向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必不可少的史料.这部书又被儒家奉为封建社会立身治国的经典,为封建士大夫所必读必遵的经书之一,可以说是封建帝王的政治教科书.它在“五经”中列于首位.  相似文献   

13.
礼作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在《论语》中有着诸多的论述,对中国礼的产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礼文化特点的完整的礼学思想,长期影响着上至国家下至普通老百姓的思想和行为。通过“礼是人真情的体现”、“礼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贬己尊人,谦逊为美”、“慎言为礼,含而不露”、“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六个方面浅论《论语》对中国礼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左氏春秋》到《左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氏春秋》与《春秋》是战国时业已存在且互不关连的两部史书。《左氏春秋》很可能成于三晋中的魏国并与楚国亦有关的人员之手。《春秋》在西汉时已立为经而获普遍传习,但该书玄乎难懂,缺乏可靠训释。刘歆认准《左氏春秋》对解习《春秋》有用,于是做了一番“转相发明”的工作,把原来一部独立的史书彻底拉进经学营垒,让它的性质和使命发生质的变化,从此与《春秋》结下不解之缘。从《左氏春秋》到《春秋左氏传》,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经学——实际上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体系构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周易》是部什么书?《周礼》上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古人把《周易》列入五经之内,名之曰《易经》或称之为《易》,又把它列为五经之首。可见古人对《周易》十分重视。那么,《周易》是部什么书呢?陈立夫先生在他的《天道、人道、道统》一文中说:“《易经》是中国一本最伟大的书。”王新春在他的《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中说,《周易》体现了“天人宇宙哲学”的内容。黎子耀在他的《周易秘义》一书中说:“它是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李镜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周易》又称《易》或《易经》,它是我国上古巫术迷信时代为适应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部巫术著作,也是上古先民遗留给我们的一部重要典籍,凡学古治经者都不能不读这部重要著作。人们之所以对这部书感到玄奥神秘难解,主要是在于它的宗教巫术性和由这种宗教巫术性所表现出来的一套特殊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在于古今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于古今语言文字的障碍,也在于它奇特而复杂的占篮方法以及后世各家对它的种种穿凿附会的臆说安解等。《周易》的主体和本质部分是“经”,亦即它的“八卦”、“六十四卦…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的特性会决定着它言说历史的方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郁英雄情结的民族,这样的情结决定了中国的历史必然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复旦大学吴礼权教授穷十年之功,研究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苏秦,以史实为依据创作出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以历史言说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文化语境下英雄们直指庙堂的理想和孤独悲凉的人生处境,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对汉民族英雄观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张衡传》一文中有“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的句子,注解说:“[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笔者认为这一注解是错误的,这里的“六艺”应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经书。注解中这“六艺”并非太学里的教学内容。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置太学,设五经博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而注解中的“六艺”指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与“五经”在其精神内蕴及义理上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主要探讨《孟子》对《诗经》的引用及继承,并截取几个概念如礼、乐、知言、巧言等加以挖掘与阐释,从而明晰孟子及儒家“与民同乐”“推己及人”以及修身、齐家、治国等处世原则与社会理想,以期更深入把握儒家智慧。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政治历史小说,有着鲜明的反孔、反儒。反理学的思想倾向。《红楼梦》通过对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的其实描写,通过所塑造的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对于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刻有力的批判。《红楼梦》主要的政治历史价值就在于:尖锐地批判了以“克己复礼”为核心的儒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