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理论界,新闻歧视又称为新闻偏见,它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有意或无意对报道客体给予的不公正、不真实的主观评价,而这种评价总是给报道客体或第三方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世海 《青年记者》2005,(12):79-80
美联社以国际新闻见长,尽管它自我标榜“客观、公正、全面、平衡”,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它对国外的新闻报道有着明显的偏见,不着痕迹地嵌入一种意识形态。美联社的一些软新闻写得倒很有特色,笔调轻松幽默,叙述曲折有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传媒小语     
《新闻世界》2008,(12):126-126
读者期望记者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能采取一种专业化操作方式,能从公众的利益和视角构架新闻,而不是从记者个人的偏好出发。由于个人对每个新闻事件的感知是有差异的,再加上个人的偏见和价值观上的差异,纯客观的新闻报道是不存在的,但是新闻报道应当尽量追求客观、真实、准确和公正。  相似文献   

4.
传媒小语     
读者期望记者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能采取一种专业化操作方式,能从公众的利益和视角构架新闻,而不是从记者个人的偏好出发。由于个人对每个新闻事件的感知是有差异的,再加上个人的偏见和价值观上的差异,纯客观的新闻报道是不存在的,但是新闻报道应当尽量追求客观、真实、准确和公正。  相似文献   

5.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10,(13):93-97
三、远离偏见 如果不能远离偏见,那么路透社就不成为路透社了。我们是“无国别”的新闻机构,我们的编辑室欢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但是我们要求所有的员工把他们的国别和政治放在路透社门外。这种中立是我们新闻品牌的特点,使得我们能够从事件、冲突、争论的各个方面进行报道,除了准确、公正的报道之外,没有任何议程。我们的客户和我们的新闻源因为这种品质而珍视路透社,这也是我们所有路透人为了保持它而工作的一种品质。  相似文献   

6.
传媒小语     
《新闻世界》2009,(1):91-91
读者期望记者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能采取一种专业化操作方式,能从公众的利益和视角构架新闻,而不是从记者个人的偏好出发。由于个人对每个新闻事件的感知是有差异的,再加上个人的偏见和价值观上的差异,纯客观的新闻报道是不存在的,但是新闻报道应当尽量追求客观、真实、准确和公正。——李希光  相似文献   

7.
国际媒介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表面“客观公正“的美国主流媒体经常会在一些新闻事件中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并且这种对新闻的误解和歪曲已经由来已久。《从奥巴马当选看美国媒体的新闻偏见》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主流媒体的偏见报  相似文献   

8.
提起党报做社会新闻这个话题,不少地市级党报编辑会说那是晚报和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事,与党报无关。因此,党报记只围着市领导转,不是采写会议新闻就是采写领导活动稿。这是不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是对社会新闻的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易欣 《今传媒》2008,(6):21-22
今年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就我国有关问题大肆炒作,特别是对"3·14"拉萨事件的歪曲报道严重违背了其一向标榜的"客观、公正、真实"原则,在报道新闻时先人为主,戴着有色眼镜,在国际新闻旧秩序下推行新闻话语霸权,散布政治偏见,混淆国际视听,其新闻观的虚伪性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0.
徐鹏程  吴燕 《今传媒》2012,(12):54-55
全球化迫使很多领域不得不对自身现有的状况进行重新评价,包括新闻界。新闻媒介的全球化也使得我们开始介入道德和伦理问题。国家主义,文化偏见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新闻媒体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的从事新闻活动,这些都使得新闻伦理问题在全球化语境下遭遇现实困境。本文探讨的内容即是从全球化语境出发,新闻伦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对全球普适性的新闻伦理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乔红 《新闻实践》2011,(12):37-38
怎样把新闻写得短些呢?首先要在思想上予以重视,摒弃对短新闻的偏见,不要把新闻长短作为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依据;不要认为短消息没有分量,写短新闻反映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闻常规对进入媒体的新闻事实、消息来源以及具体新闻事实的呈现方式等的影响的角度对媒体新闻偏见的产生予以了分析,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和矫正新闻偏见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偏见,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违反真实性的歪曲报道,它不仅违背了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而且形成的新闻失实和造假报道还会造成导向错误。尽管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对造成这类无中生有、虚假报道的媒体和人员会进行严肃处理,但在广大受众中所形成的恶劣影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消弭。  相似文献   

14.
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真实和社会责任是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话语,也是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核心.新闻的客观公正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无论是批判学派的代表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的研究,还是经验学派"把关人"理论都显示了新闻的选择性和偏见性.由于媒介是现实的幻影,新闻真实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西方新闻界所选择的"真实新闻"往往是表象上的真实,其目的是为其阶级服务的.新闻是政治知识的一种提供方式,也是参与政治生活的潜在激发因素之一.经验学派的"议程设置"则更加从定量研究上证实了所谓的社会责任不过是当权的利益集团利用新闻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辉 《新闻世界》2012,(11):53-54
本文从新闻偏见的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了新闻偏见产生的原因及负面效果,为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有效规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受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中西方在新闻教育上产生了诸多差异。由于我国的新闻教育发展艰难和西方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原因,使得我国经常遭遇由于中西方文化隔阂而产生的偏见,并对西方媒体的误读无能为力。因此,为了培养未来新闻人在新闻传播上的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改变西方媒体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格局,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我国必须对新闻进行"教改",对西方新闻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适合国情的新闻教育道路,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张杰  张冲 《新闻世界》2013,(10):323-324
新闻专业主义,因其“自由、客观、公正”的根本理念广受新闻从业人员的推崇。然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改变了新闻媒体的线性传播方式,受众介入了新闻生产,以公民新闻网站、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日益消解新闻专业主义。在这样的现实图景下,要实现新闻专业主义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对分散化的受众提出专业规范的要求,需要克服报道中的主观偏见,克服消费主义对媒体的影响,而这些多多少少都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算法新闻具有生产智能化、自动化,分发精准化、场景化的特点.算法新闻容易产生算法偏见问题.对算法新闻生产的"I--T-O"模式分析,数据输入、数据吞吐和文本输出都可能产生算法偏见.算法新闻必须坚持基本新闻伦理原则和公开透明原则,加强各主体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2008年3月14日,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发生了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人们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也就西方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某些西方媒体使用了拙劣的新闻造假手段,发布了大量歪曲事实、充满偏见的报道,严重违背了新闻的客观公正原则,违反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职业道德。考察西方部分媒体在拉萨暴力事  相似文献   

20.
新闻偏见是新闻客观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作者通过谷歌学术选取了2000-2013年间的二十九篇美国的实证研究论文,以反映美国学术界在新闻偏见和倾向方面的研究现状。尽管对新闻偏见的研究范围涵盖多个学科和领域,政治仍然是学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有约三分之一的文献中的研究是建立在与政治选举相关的各项数据和样本基础上的。本文还从新闻偏见的来源、表现与测量及影响三个方面概括了美国学者的研究结论。不论是在研究角度的多样性方面还是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方面,这些实证研究都能为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此外,明确美国媒体对内报道时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臣服,以及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对美国价值观的维护,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西方的新闻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