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事件回眸单元检测结束后,我将答案张贴出来,要求学生将试卷自己批阅后再交上来。在张贴答案时,我忙中出乱把两道选择题的答案抄错了。学生将批阅后的试卷交上来后,我有意识地检  相似文献   

2.
怀宁 《教书育人》2007,(1):51-51
刚组建了一个新的班级,这个星期的学生周记一交上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批阅。其中有两篇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它们中间都提到了张贴在教室前面的那则“报父母恩,圆大学梦”的标语。  相似文献   

3.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将试卷发给学生后评讲,讲完试卷后我布置任务——写试卷分析,很快,试卷分析全部交上来了,我坐在办公室逐份审阅。当读到一个成绩差的学生的试卷分析时.她写道:“我的试卷分析”可能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但是我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老师,我的成绩很差.你恨铁不成钢吧,不然你怎会“逼”我退学,经常骂我一人呢?独独对我有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作文可以由学生评改,试卷可不可以让学生批阅?我经过一年的尝试,答案得到肯定,其方法如下: (一)做好准备。①教师在一份空卷中写上答案,张贴上墙,让学生参阅。人人自检、自忖、自省,心中有数。②每次考后轮流在一大组中抽出上,  相似文献   

5.
老师在批改作业或是在批阅试卷时,当发现学生的答案“奇特”、“怪异”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谈论、传播,并以此为乐事而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6.
<正>疫情后返校没多久,一些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镜头一:周一批阅《语文作业本》上的“小练笔”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的答案惊人相似,拿起手机一搜,软件上提供的答案,和这几个孩子的小练笔答案,情节内容神雷同。镜头二:数学老师反映:家庭作业交上来,绝大部分同学都做得非常好,但一到考试,很多作业中掌握得很好的题型都翻车了。镜头三:周末,一位成绩很不错的女孩的妈妈发信息问我:“最近是不是手机查资料的作业特别多?孩子做作业时总跟我们要手机。”如此镜头,何止二三?如此现状,何止我班?但细细想来,也是正常——  相似文献   

7.
自我评价学习法,就是自己给自己评价一阶段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学习方法。 自我评价学习法是怎样进行的呢? 自我评价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课文后,为了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学习模仿老师或别人出得单元检测题,编选模拟试题。自己出题自己做。试卷要求用两种水笔写:一种水笔写试卷题目,另一种水笔写试卷答案。学生出好试卷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然后交给老师审查。学生评价试卷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等。老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审查后,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出得差的学生给予指导,使“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学生都取得“优秀”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育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写出了答案。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  相似文献   

9.
柳齐鸿 《现代语文》2010,(7):126-127
在作文教学这一块,笔者可谓是“勤”字当头:在学生写作之前,苦苦地写“下水作文”;待学生将作文交上来以后,赶日赶夜、逐字逐句地给学生批阅。最终,笔者对作文课望而生畏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水平都不见明显提高。于是;笔者开始反思自己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使笔者认识到;过去之所以“人辛苦了戏却不好看”,  相似文献   

10.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育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写出了答案。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  相似文献   

11.
授完单位互化内容后,我让学生做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1070毫米=()米()厘米。批阅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错的。第二节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统一的错误答案“1070毫米=1米70厘米”,然后问:“同学们,看黑板上这道题老师做得对不对?”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上节课这道题做对了的同学很快举起手,做错的同学大  相似文献   

12.
摆脱“学生做题—教师批阅—师生对答案”这种耗时低效的“注入式”的试卷讲评方式,是我一向致力于解决的教研课题之一。新课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而不是直接的结果。将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试卷讲评,我尝试着总结出了提高试卷讲评质量的十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将试卷发给学生后评讲,讲完试卷后我布置任务——写试卷分析。很快,试卷分析全部交上来了,我坐在办公室逐份审阅。当读到一个成绩差的学生的试卷分析时,她写道:"我的试卷分析"可能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但是我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老师,我的成绩很差,你恨铁不成钢吧,不然你怎会"逼"我退学,经常  相似文献   

14.
苹果的分法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小学教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一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但有一个答案至今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到一个苹果。后面接着写了原因:假如爷爷买来一个苹果,他一定不会吃…  相似文献   

15.
广大中小学中,教师在日常考试批阅试卷时,往往加分制或减分制随意使用,认为只要总得分不错就行了,而更多的情况是使用减分制,因为这种方法简单些,易批阅,而批阅后,为求得“二次效应”,又往往发下试卷,让学生看失分所在,进行详细订正。殊不知,这减分制还是要慎用为好。首先是减分制不利于教育,那一个个错号“×”和一个个负号“-”,夸大地标明教师在评阅试卷时,着眼于单一地寻求学生答案中的错误和漏洞,以至于一些微小的不足。这样会挫伤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自信心,窒息学生的学习欲望,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老师尽是找茬子,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与成绩,造成师生间感情的鸿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试卷批阅中存在着一些弊端 ,主要表现在 :习惯于用“√”“ ”来评判正误 ,再打上分数 ;有些学生只是关心分数的高低和对错 ,而错在哪里、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却漠不关心。这种现象使考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因此 ,我在批阅试卷时不仅批出对错 ,还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写上批语 ,与学生进行心灵、情感、知识和学法的交流。高凯是一个“足球骁将” ,但是对学习却感到吃力。如何帮助他正确处理踢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呢 ?一次考试后 ,我看他的试卷突发奇想 :既然以前的劝说不见效 ,这次我在试卷上写上批语试一试 !于是在试卷上画了一幅简笔…  相似文献   

17.
韩永红 《中学文科》2009,(12):137-137
从教十多年来,我接触过许多学生,批阅过无数试卷,可碰到零分试卷却是平生第一次。那是我担任初三语文任课教师时,在一次月考中发生的事。一名学生在月考试卷上填写了自己的姓名后,整份试卷只字未动,就交了上来,俨然一位“白卷先生”。他为什么不做试卷?是公然的挑衅,还是无声的抗议?我的思绪回到过去平日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办公室里一位同事正批阅试卷,试卷的内容是写一封信。她念叨着:“怎么搞的,书信格式怎么这么多人搞错?我已经强调两次了”。本年段的其他老师也附和道:“我讲了好多遍,出错的还是很多,要么开头称呼空两格。要么结尾顶格,还有的署名与日期换位。”我也颇有同感。赶忙翻起试卷来,发现一个年段360多人,全部正确的90多人,正确率仅25%左右。看到这个数字,大家都感到有些吃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记得有一道让很多男士头痛的两难命题:“母亲和媳妇落水,先救哪个?”这道题常被女人拿来两问自己的丈夫,以求从答案中推断出丈夫爱自己多些,还是爱母亲多些。因为这,我很同情这些夹在媳妇、母亲间难做人的男士。可让我疑惑的是,像这样的两难选择题却频频出现在语文试卷中。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考试,试卷阅完发下去以后,我让学生对照答案检查一下有没有批阅或者计分错误。虽然只是一次阶段性考试,但学生们对分数仍是相当在乎。在学生座位间巡视的过程中,荆京同学告诉我,他的试卷上有一道填空题批错了,请求改正过来。我认真检查了一下,确实是阅卷时出现了错误。我立即给予更正,并重新核算了分数,在总分栏处重重地写下了59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