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是目前规范普通话语音最新、最具权威性的词典。但某些注音和社会上流行的实际读音存在着较大距离,轻声词和白坊音的规范问题尤其明显。有的轻声词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有的轻声词大众已习惯轻声读法,都不宜硬性取消。、白两种读音不能让人感到无序可循,也应以大众是否认可来决定取舍。  相似文献   

2.
《汉语拼音方案》是普通话标准语音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形式,它用途广泛,为汉字注音,帮助人们学汉字,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等,经过50年的推广,在我国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  相似文献   

3.
《切韵》是南北朝韵书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文章试从规范语言学角度探讨《切韵》语音性质。从背景因素、规范意识、语音系统等方面略作考察,论证《切韵》具有语音规范性质。  相似文献   

4.
《汉语拼音方案》是普通话标准语音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形式,它用途广泛,为汉字注音,帮助人们学汉字,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等,经过50年的推广,在我国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  相似文献   

5.
徐莉 《学语文》2007,(6):45-46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依据,这就要求其本身符合语言文字规范。  相似文献   

6.
《中原音韵》是汉语语音史上重要的一部韵书,对于汉语语音研究有重要价值。学术界对《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问题分歧很大。本文通过对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现代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声调比较分析,得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正是当时的大都话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音系。  相似文献   

7.
《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标记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记音符号,作为最科学最有效的推普工具,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却被忽视了。把《汉语拼音方案》的有关内容融入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用语音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语音理论学习。  相似文献   

8.
《汉语拼音方案》 是给汉字记音的一套符号,也是推广普通话的有力工具,现代汉语的语音教学离不开 《汉语拼音方案》.怎样才能学好 《汉语拼音方案》,在教学和工作中运用好这套方案,是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思考的问题.论文结合现代汉语教学的实际,对这套方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与说明.  相似文献   

9.
清·康熙年间,云南省有两部声的韵学著作,一为马自援的《等音》,一为林本裕的《声位》。两部书是姊妹篇。它们在我国声韵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罗常培、赵荫棠、李新魁先生著作中都曾给予肯定。但是,作为专著研究,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全面深入地进行过,所以其具体价值至今鲜为人知。文章试着对这两部书作一次初步探讨:一方面指出它主流上反映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形成上的贡献,一方面也指出它是云南方音的宝贵史料之一。希望它能为我省广大语言工作者在寻求全省各地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对应规律时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所谓同字为训就是被释字和释字相同。《集韵》的同字为训的作用有三种:记录依附于特定句子的特殊读音,记录方言读音,记录方言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zhuang,chuang,shuang来自《广韵》的江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二等知组、庄组声母字和阳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三等庄组声母字,涉及到21个反切,其读音格局(即音类、音类关系和音值的格局)初步形成于元代的《中原音韵》,定型于明代的《等韵图经》。并讨论了把这类《广韵》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喀什新派汉语方言有许多文白异读字,这些文白异读字的语音来源各不相同,分别来自中原官话关中片、甘肃兰银官话和北京官话。经研究表明,喀什汉语方言仍然属于关中官话南疆片,但北京官话对它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显著,从文白异读字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做”是“作”的后起字,开始时“作”是一个有三个读音的多音字。“作③”与“作①”读音相近。“作②”与“作③”意义相同。而“做”最先只是一个与“作②”相同的俗字,后来“做”的读音开始分化。分化出了一个读音与“作③”完全相同的“做②”。到了普通话中,“作”、“做”都集不同的读音为一。只留下了“作③”、“做②”。这时“作③”因义项过多而不堪重负,就把原本与“做②”相通的义项逐渐转嫁给了“做②”。由此义项引中开来,致使两者的通用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山东沂水方言的程度副词非常丰富,除了部分与普通话形式相同的词语外,尚有大量沂水方言特有的副词。表示程度极高的后附加式副词"杀"至今仍在沂水方言中使用,而没有如普通话那样被"死"所替代。沂水方言"杀"的用法属上古、中古汉语的遗留。  相似文献   

15.
在麻城方言里"在"作为副词表示进行体,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在"表示进行体相比,有其特殊格式。"在"还可以用作动态助词放在句末,与麻城方言里的两个常用的助词"倒"、"地"一起,配合形成多种独特的进行体格式。  相似文献   

16.
“名从主人”是确定地名字形、字音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地名字形稳定,但读音特殊,如甘肃省“宕昌县”的“宕”字读“tan”音,在词典中能否吸收?笔者认为,乡镇以上地名的“异读”应作为“又音”收入词典,村名的“异读”则不宜收入,可收入《地名录》或地方志中.  相似文献   

17.
杨正超 《天中学刊》2011,26(6):66-71
唐河方言中的否定标记[mu33nai42]和[mu33[]iou24]的本字分别是“没得”和”没有”其中“没有”和普通话中的“没有”功能相同,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副词;而“没得”则只承担了其中动词的功能,但比“没有”作动词使用频率要高。它们都经历了从受古汉语词组“无得”或“无有”类化为“没得”或“没有”的过程,然后词化为动词,“没得”在共同语中进一步虚化为指代性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8.
从调查测评和现实生活不看,某些异读字词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长时间没有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必须尽快修订,以适应日益丰富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19.
刘群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12):64-67
量词是汉语特有的词类。襄樊方言有自己的量词系统。有的量词是襄樊方言独有的;有的量词在语音形式、语义内涵以及语法搭配上,方言和普通话并不完全一致。通过对这些特殊量词的客观描写,可以大致总结出襄樊方言特殊量词的三个特点:一是襄樊方言的量词带有特殊的后缀——"子"、"儿";二是襄樊方言的特殊量词具有一定的修辞作用;三是襄樊方言的特殊量词具有一定的具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今甘肃陇中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字的读音与普通话相差很大,它们多为保留在方言中的古音.文章运用音韵学原理,通过共时(方言与普通话)与历时(方言与古音)两个层面的比较,从五个方面对保留在陇中方言中的古音进行了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