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是座古城,它的精神气质包含了很多历史性的审美积淀,但它同时又是一座新城,每一天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吸收着新的养分;所以说,北京的文化特征其实包含了至少三个方面,即王官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有人说,政治是北京生活的盐,没有政治,北京生活就会变得寡淡无味。任何打算给一座城市或一种文化规定其本质特征的企图,都必须准备承担片面性的风险。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只是存在于人们的不同描述之中,这些描述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的,事实上,我们总是能从一些书中嗅到北京出版文化的新的气息,它们的身后是新一代的出版人和出版观念。  相似文献   

2.
刘宁 《大观周刊》2012,(43):11-13
精神交往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作为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反映着人的感性需要和理性需要。精神交往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要,从而进行的一种情感、观念、以及思想之间的相互交流、交汇的精神认识活动,其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社会需要之精神需要的视角解读精神交往的内涵、层次,以及精神交往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3.
一、城市精神是城市化的核心。城市精神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城市通过历史积淀而成的精神品格,是一个城市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价值体系。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它渗透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城市发展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城市精神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城市精神既以观念形态、心理状态等形式存在于城市居民的精神层面,如城市居民的价值观、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同时也表现为市民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仿佛城市一直是青年们探寻和追逐的梦想.很多人都会向往着一座城.历史沉淀,时代推进,地理位置的影响,每个城市孕育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精神,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城”,这是一个有体温的字,它背后蕴含了很多故事.“志”,含记录之意,既是对城市文化精神的刻画,又承载传播其精神内涵的城市杂志.《大城小志》系列丛书聚焦中国12个一、二线城市,从各自的城市独立杂志中窥探隐匿城市的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达人秀”的精神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星 《今传媒》2011,19(1):79-80
达人秀的精神内涵是梦想与奇迹的实现,传达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中国达人秀"承载了中国人自强不息,执着的励志精神,承载着中国人大爱的情感力量,承载着中国民众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中国达人秀"其实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才艺的选秀节目了,而是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整个节目营造了一种奇迹,这种奇迹的背后是一种感动和文化信仰。舞台上,一个个达人选手才艺背后的故事,无不在某一个层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已有近600年的沧桑。我作为一名久居京城的老人,亲闻、亲历、亲为的"中轴线"故事多多,在此叙述一二。北京中轴线上有多少古代建筑呢?梁思成先生说过:"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长达七公里余。在它的中心立着一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物。由外城正南的永定门直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发展志愿精神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志愿精神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它体现着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图书馆精神与志愿精神具有高度契合之处,自由、平等、公益、助人、无私奉献是二者相同的特质;国内外日益普及的志愿活动为图书馆发展志愿精神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图书馆应把握2008年志愿奥运这一契机,加强行业统领,发展志愿精神。  相似文献   

8.
作为长者和学者的季羡林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忠 《图书馆杂志》2007,26(12):81-86
图书馆历来被比喻成一座城市的"精神粮仓"、"精神绿肺"、"精神氧吧"或者"精神充电站".它既是城市的名片,更是城市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作业习惯、一种生命态度、一种能够成为普遍追求的价值观与工作观.编辑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神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认真钻研的敬业精神,是一种对出版事业敬畏、对编辑工作执着、对出版产品负责和不断追求出版物完美的精神,其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创造出更多高质量、高价值、接地气、受欢迎的出版物,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具精神美感,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更多高尚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用以指导城市发展思想、行为准则的隐形或显形的价值体系。城市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①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初到一座城市,人们通常会买一份这个城市的报纸,试图从中快速了解这个城市。因为,一张报纸根植于一座城市,是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产品和精神载体,它在传递一座城市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对一座城市的精神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引导舆论,提升市民素质,塑造城市精神,推动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精"、"气"、"神"作为生命活动三大要素,神依气生,气依精生,精依形生.追求一种本原,感悟一种神韵、一种魅力、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是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当下随着传统文化精神在装帧设计中的回归,探究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升华,并将它融入到书籍装帧设计中去,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文华精神谈我国图书馆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华精神的"智慧与服务"是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校训,对文华学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一直影响着我国图书馆界,是"爱国、爱馆、爱人、爱书"的精神,是客观存在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有助于确立图书馆界正确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图书馆学教育应当重视以实践及图书馆史的教育来培养图书馆人的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13亿中国人民的期待与梦想,更是全球的体育盛典,其内容和精神内涵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和法律的保护。北京是2008年奥运主办城市,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一体育盛事,也在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关注中国对奥运版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洪熊 《新闻爱好者》2010,(4):117-118
大学生是最充满活力的青年群体,是最具独立思考意识的知识一族,他们热爱体育运动,高度关注奥运会.热切参与北京的各种奥运活动。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后.奥运精神依然影响着国民,特别是大学生。这就为通过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创造了极为难得的机遇、极为生动的途径和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赵平喜  殷俊 《新闻界》2007,(2):65-66
市民文化是我国转型期社会中城市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交往方式,是一种社会生存样式,它以经济政治生活为主旋律,以“市民”个体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城市传媒给城市市民文化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传媒日益强大和优化的信息功能和服务功能,使市民文化具有开放、交  相似文献   

17.
综合类期刊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从一个独特角度反映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但是一旦谈到追求新闻时效性,综合类期刊就被认为是"炒冷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综合类期刊同样重  相似文献   

18.
借助文化"功能-结构"规律能总结和反思城市精神提出、传播和践行过程。从文化遗产角度分析当前践行城市精神的传播有效性、制度构建等问题,有助于探讨文化遗产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高不可攀的房价,因工作来回奔波,消耗着1/6的生命,这就是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作为城市,北京实在是没有宜居的环境,但作为中国的文化政治中心,它充满了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江坪 《新闻实践》2008,(8):56-56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我国向世界展示良好形象的大平台。如何传播北京奥运会的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是媒体的一个重要课题。新华网在"北京奥运"专题中,对此逐个作了具体、形象的诠释,给人们以大量的信息、多种的知识和精神的需求,感受到"奥运精神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