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现实是有限的,人的精神追求则是无限的,在实践的推动下,人们不断地进行着从囿于现实的有限向着自由的无限的超越。艺术实现着这种超越,而在现实的世界之上构建起理想的世界。在艺术的世界中人们把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沟通起来,在艺术的超越精神光照下,人生由此不再显得局促和艰辛。因此,艺术是人们搭起的从有限到无限,从现实到理想的天桥,它引导着人们进入自由的存在境地。  相似文献   

2.
对于德国浪漫哲学来说,绝对解体而进入有限世界这一前提表现为对有限现实世界的反讽。反讽是基于有限和无限之间的矛盾的无限调节性运动和自由创造活动。浪漫主义的反讽由此表现为对近代哲学主体性原则的批判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把无限分为两种:一种叫做“真无限”;一种叫做“坏无限”。他认为传统的无限观是形而上学的“坏无限”,无限与有限是绝对对立的。而“真无限”则认为有限和无限之间没有不可超越的界限,它是无限和有限的自身发展起来的统一。黑格尔通过对无限的划分,把真无限理解为有限和无限彼此自我否定,自我扬弃后的对立统一,进而达到他所谓的“绝对精神”。  相似文献   

4.
作为召唤结构的意象它寓无限于有限,它用语言来表达,它吸引和启发读者的想象。它是以表意为创作目的,在审美本质上有超验性。意象的表现特征是变形荒诞。解读意象时应把握作品特定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5.
绝对真理并不是对无限发展的无限世界的完全正确的、毫无遗漏的认识,因为人类的存在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任何真理都有客观内容;人类能不断深化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我们只能在此意义上承认绝对真理。人类只能达到具体真理,不能达到无所不包的绝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机械相加也不是对整个世界体系的认识。人类世代延续的无限性同外部世界的无限性是两个不同的无限系列。但由于无限是由有限构成的,所以有限的人类对有限事物的认识同时也就是对无限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无限是彼岸     
坐在海边,看海消失在与天相连的地方,突然不明白什么叫做无限。或许天无限,因为海寻不到天边;又或许海无限,因为我看不到它的彼岸。数字、符号是有限的,数学世界却没有彼岸;音符是有限的,音乐世界也没有彼岸。那么,人的生命呢?“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无限是一种超越有限的存在。伽利略跪在教皇面前却仍喃喃自语“地球还是在转动啊”,他到达了永生的彼岸;当全世界的灯光熄灭了一分钟,爱迪生在光明中达到了彼岸;当前苏联国家剧院的演出突然暂停,乌兰诺娃乘着《天鹅湖》的音乐到达了彼岸——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对特定时代儿童世界的展现去反映无法穷尽的现实儿童世界的本质,儿童的共时性、超时代性、无限性就在具体的时代性、有限性之中得以实现。作家对儿童世界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描写受到儿童感性世界的无限性、作家创作的理性规范以及多样统一的艺术手法的制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必须在儿童世界的有限与无限二者的交叉点上发射象征性儿童生存方式的光彩,才能显现儿童文学特有的美,才能提升儿童读者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有限认识无限的常见方法解正己由于客观世界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体,因此,有限与无限便成了中学数学涉及面极广、教育功能极大的一对矛盾.笔者认为,这也是当前数学教学中往往被忽视的一对矛盾.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我们往往通过有限来认识无限,也通过无限来确...  相似文献   

9.
12岁以前的语文是经典的语文.所谓经典,就是经过历史的检验,被大众和专家所公认的典范作品.它具有几个特征:一是典范性,二是广泛性,三是历史性.为什么要强调12岁以前的语文是经典的语文呢?因为,人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需要读的书籍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无限的书籍,那就要筛选,就要精选.经典的文本思想经典,它能给学生思想以永恒的启迪.经典的文本语言经典,它的语言形式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因此经典性是1 2岁以前语文的首选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极限化"是重要的数学解题策略之一,是"有限与无限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有限与无限相比,有限显得具体,无限显得抽象,对有限的研究往往先于对无限的研究;反之,当积累了解决无限问题的经验之后,可以将有限问题转化成无限问题来解决.这种无限化有限、有限化无限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就是极限化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探明问题的解决方向,轻松得到问  相似文献   

11.
(二)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她的爱却是无限的,因为爱是种子,会向远方播散。就像寒夜里点燃的一只火把,它会不断地传递、扩大,越聚越亮,越来越远。它引燃周围,照亮的将是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不仅文学家、哲学家在说无限与永恒,教育家也说,有一位教育家(名赫钦斯)还倡导了一种永恒教育,称为永恒主义教育观. 在物质世界里,哪有无限?明星辰庞大而众多,但也有限,整个宇宙是有限的. 时间也有起点,故而有限.时间有限,哪有永恒? 可是,人间创造了无限与永恒这样的词汇,如果它们都不存在,那么,无限与永恒指的是什么呢?不是说存在决定意识吗?不存在的话,这个词汇所表达的意识从哪里来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有限与无限这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在高等代数中的体现,以及在高等代数教学中,如何应用有限与无限这一辩证法则,通过有限去认识无限,通过有限去解决无限。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当然也包括教育现代化运动,总是在有限与无限、肯定与否定、现实与超越、物性与人性的辩证互动中纠缠前行。教育现代化是有限的,因其有限,它有了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有了发展的明确指向;教育现代化是无限的,因其无限,它是一个无尽的过程,永远在前方,永远是"已来之未来",是教育的西西弗  相似文献   

15.
无限·细节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干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其“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 ,处理人与自然斗争的这一重大题材 ,赋予这一题材以丰富的象征意义 ,使小说表现出的主题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 ,表现了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精湛的写作技巧、生动的描写 ,把无限的意蕴寓于有限的表象形式中 ,使作品充满着对有限的超越 ,对无限的神往。主要分析并探讨这部小说及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它要求的是主客一体、物我合一的境界,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形描写和无形描写相结合,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无限的丰富形  相似文献   

18.
庄子认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的认识范围和能力是有限的,而事物是无限的,所以,以有限的知识去认识无限的世界是徒劳的;从道的角度看,万物齐一,对事物无法认识;运动是绝对的,人们也难以把握;是非没有客观标准,争辩不清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用心如镜,从整体上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数学中有限与无限的联系:无限是有限的基础;无限是由有限构成的;有限由无限组成;无限是有限的延伸。有限与无限虽密不可分,但它们也有质的区别,而超限数更是远离了有限数。  相似文献   

20.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