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研究以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人际信任问卷,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状况及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对社会支持、信任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了解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而且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玉霞  孙杰 《体育学刊》2002,9(2):99-101
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90名大学生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内外向性上无差异,在精神质和神经质方面存在差异。这对于了解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的不同以及体育运动对人格特质的影响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33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多运用成熟防御机制,有时也用投射、消耗倾向等不成熟或中间型防御机制;在心理防御机制运用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性别、生源、是否独生子女和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表明心理防御机制是影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重视并加强心理防御机制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体育专业大学生能力的自我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能力自我评价的特点.运用标准化《大学生能力自我能力评价量表》对135名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能力的自我评价近行了心理测量研究,得出3点结论。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反应时、智商和心理旋转能力。研究结果显示:(1)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反应时与心理旋转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2)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旋转能力与智力相关不显著;(3)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旋转能力存在年级、性别差异;(4)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材料的心理旋转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间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山东省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而且性情更温和热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较其他两个专业学生心理更为健康,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表现的更为焦虑;大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7.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南大学的11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和126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信程度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程度作用和总体自信水平上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男性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深刻,体育专业男生在体育运动、学业表现、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相互作用和自信总分上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专业女生在体育运动方面自信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在自信的其他维度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人素质的构成进行了阐述,认为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素质较薄弱,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人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能力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学能力、健身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仍是目前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明确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状况与个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专业大学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后备力量,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需求、个性发展特征,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35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状况及个性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他们的个性发展具有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敏学 《体育学刊》2007,14(5):96-99
为了提高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分析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方面有缺陷和残疾的少年儿童,其身体和心理有别于正常儿童少年;身心缺陷的补偿与康复是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针对性,追求体育课程的缺陷补偿和康复功能;个别指导是体育教学组织应遵循的重要原则、直观手段的补偿与综合运用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场地器材应符合残疾儿童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师教育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师体育院系教育存在着重学科课程教育、轻专业理论与技术教育的偏差。为扭转此偏差,要建立以人文学科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体育学科课程、体育技能和实战课程所构成的体育教师专业化课程体系。体育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要通过专业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亲身教育、教学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丹 《体育科学》2007,27(11):83-96
以我国普通高校病、残、弱等特殊需要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研究、调查、逻辑分析、数理统计、行动研究等方法,将切入点锁定体育教育应指向对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关怀。从生命关怀视角剖析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深层问题,提出调适性体育课程和身体练习障碍学生的概念,并建立了特殊体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实施两个主题的教育行动研究论证理论假设,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结果提示,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对于身体练习障碍学生身、心、社三维健康有良好的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生命哲学的视阈思考新时代学校体育中的生命教育问题。结论:塑造生命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逻辑主线;人的生命存在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逻辑起点,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生命教育;尊重生命规律,回归生命本原,建构完满与整全的人生,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本源回归的意义所在。新时代学校体育生命教育的转向,应把生命素养作为统领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核心”素养;在学校体育生命教育的实践中,应当关注学生生命主体,树立生命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生命素养,建构生命化体育课堂;课程内容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体育经费紧张,场地设施匮乏;特殊体育教研活动少,缺乏交流机会;运动会不能定期召开,学生体育比赛太少等。针对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体育素养概念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智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69-72,8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要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全面的体育素养.采用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对体育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了体育素养的内涵及其包含的各要素.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等理念对中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认为在残奥会理念的积极影响下中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在体育理论研究工作、体育课程体系、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体育物质条件等方面将都会得到加强和完善。北京残奥会也将推动特殊体育教育的观念,使其以每一位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宗旨,不断促进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市特殊体育教师队伍趋向年轻化;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道德素质,但其专业知识水平偏低,专业能力发展不平衡;教师在职进修亟待加强;教师专业组织力量薄弱;特殊教师资格认定制定不完善。据此提出上海市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成才要经过小学、中学、大学阶段,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阶段,而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区别于其它科目的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所以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其终身健身的意识,这将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及日后健康的教学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体育素质的含义及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从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学体系、重视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及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建设等5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