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八十年代电视在我国迅速普及以来,电视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具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但是纵观我国电视界近些年来的理论实践不难看出,人们更为关注的是作为娱乐的电视而不是大众传播的电视。比如关于电视文化、电视艺术、电视文学、电视纪实等多方面的理论探讨,广泛见诸各种电视论著,而关于电视传播学方面的理论文章则很难一见。如果说“电视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兼艺术”的话,那么这种状况显然反映了我国当前电视理论探讨中存在着较深的断层。它很容易将我们引入理论上的误区,即电视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娱乐的载体,而忽略了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第一属性。 就大众传播而言,它的实质和核心是“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这一定义对于作为大众传播的电视来说,也毫不例外。当然电视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其多姿多彩的节目形态确实为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审美愉悦,但电视艺术并不是电视与生俱来的。现在人们公认的世界电视诞生日是在1936年11月2日,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对一场盛大的歌舞进行正式电  相似文献   

2.
媒介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各种媒介自诞生之时起就对受众产生着影响,而我们对媒介在社会文化、政治信仰、经济生活方式等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媒介特殊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议程安排”理论研究诞生于七十年代,是美国大众传播理论的新发展。一、“议程安排”理论的研究概念“议程安排”理论所研究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如何通过自身选择或强调的新闻报道,使媒介与公众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使媒介的议程对公众的态度产生影响。所谓媒介的议程是指新闻媒介的把关人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选择并加以突出报道,从而引起公众对某些问题重视的过程。这项研究起始于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新闻学副教授马克斯韦尔·E·麦库  相似文献   

3.
试论网络传播中专业新闻机构的舆论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兰 《当代传播》2000,(1):44-47
长期以来,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理论或假说,都试图揭示出大众传播媒介在形成或引导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舆论的形成机制。但是,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时,人们却发现,网络传播的兴起,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冲击,也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当越来越多的个人、组织、团体等上网成为传播者时,传播者成分的多元化是否会动摇专业新闻机构的地位,在网络时代,专业新闻机构是否还能发挥它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在舆论…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播过程的异化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今大,当我们惊叹传播技术的进步引起传播史上的一次又一次革命,以及这些革命在人们的视野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忧虑它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由于传播媒介爆发性的发展和影响的加快,大众传播工具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对现实的概念已经被媒介传播的信息所掩盖或歪曲。大众传播媒介以它占绝对优势的数量和渗透能力,控制着千千万万的人,由此产生的一种集体力量又影响到城市、乡村、不同意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使他们的生活方式、习惯、情趣以及爱好,甚至看法部趋向于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5.
林环  张莉 《现代传播》2004,(1):128-130
一定的媒体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基础。大众传播媒介首先是因为“大众”而产生的媒介 ,也就是说 ,它首先是用来沟通“大众”的生命空间的 ,为社会基本成员所运用 ,从而为现代社会所不可或缺。在传统社会 ,它既不可能产生 ,也没有多大的产生必要。所以 ,要探究大众媒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 ,都应该从大众的生命空间入手 ,无论所讨论的是正面或反面的 ,无非都是现代社会的“大众”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 ,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关于大众传播的必然需要。当人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的时候 ,虽然偶尔会有些如同乡、七大姑八大嫂的联系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 ,…  相似文献   

6.
以是否在传播过程中使用机器媒介为划分标准, 可以把“大众传播”这一概念分为广狭两义。狭义的“大众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介必须是“机器媒介”, 而广义的“大众传播”所使用的媒介可以是“机器媒介”, 也可以是“非机器媒介”。这就扩大了现有的大众传播一词的词义, 传播史的研究范围不再仅仅是古腾堡印刷机之后的书籍、报纸、杂志等三大印刷媒介和电影、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四大电子媒介, 还可以是古腾堡印刷机以前的一切面向大众的传播形式, 这就极大程度地拓展了大众传播史研究的领域, 有利于在整体上把握人类大众传播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寻找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结构转型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公民社会”的出现和发展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不管是在社会学领域,还是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学者们在研究“公民社会”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论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意义。而随着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兴起,也逐渐参与到这一重要社会问题的讨论中。各种不同学科领域对此问题的共同关注,为大众传播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研究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知识图景。  相似文献   

8.
呼唤中国的大众传播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新闻大学》2001,(1):30-32
大众传播史不同于新闻史和媒介专史 这里所说的“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的不同,在于“大众传播”与“新闻事业”的不同。大众传媒既包括一些新闻活动,又包括一些非新闻活动,而新闻事业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活动。以往的新闻史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主体是报纸新闻部分,近年来兼顾到广播电视新闻。虽然或多或少也涉及到  相似文献   

9.
在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中,书、报、刊、剧等大众传播媒介从封建专制势力的控制与重压下解放出来,成为带有一定全民性的社会传播机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等口号既成为资产阶级革命中组织、发动社会力量的一杆大旗,也成为各类传播媒介面向社会开放的一种理论依据。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发挥了无可争议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使资产阶级取得了稳固的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业因此也发生使命方面的根本性变化。原先曾作为发动群众进攻封建主义之“利器”的大众传播媒介此时再也不能“自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媒介工具的介入,给民俗文化带来全新的存在和传播介质,并成为民俗文化新的寄居场域。在媒介化社会中,民俗作为原生态文化与民间社会生活的双重复合体,其生存形态与传承方式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发生变化。在大众传播视域及媒介传播现实中,民俗文化的话语构建在不同维度、不同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话语序列,具有不同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社会内部各阶层各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进一步强化,导致社会对信息的质与量的需求都比之传统社会呈现剧烈增加的趋势。而“作为个体能够接触的社会是十分有限的,人际交往也是有限的”,故而大众传播媒介成为民众普遍选择的首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知识教育、生活娱乐等栏目,为广大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并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环境条件。但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在带来正面引导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  相似文献   

12.
范喆 《新闻知识》2005,(8):56-58
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会给社会带来一个新的变革,也会开创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新的方式。加拿大名的学麦克卢汉曾这样论述过媒介是人身体的延伸,其中报纸是人眼睛的延伸,广播是人耳朵的延伸,而电视则是全身感觉器官的延伸。正因为电视能给人带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所以它才备受现代人的青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梁璐 《新闻传播》2010,(6):40-41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一直被看作是社会舆论的母体,其舆论功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理论假说,都是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的著名理论。但是,当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进入大众传播领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发表意见和观点,由先前的受众变成传者。这种情况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理论对媒介与受众关系的设定,给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功能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跨地域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调查发现,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受访者在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时,受到熟悉程度的影响,在传播“本文化“与“他文化“时会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拟态环境“效应,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在获取有效信息时受到象征性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跨地域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调查发现,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受访者在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时,受到熟悉程度的影响,在传播“本文化“与“他文化“时会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拟态环境“效应,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在获取有效信息时受到象征性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介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想象,因为她所报道的方方面面,不管是政治,经济,科技,最终都是服务于人类的。因此,媒介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有所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对受众进行人文关怀也是一个媒介所必有的社会责任之一。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也担负起这种责任。广播怎么样才能实现人文关怀?完成人们“精神润滑剂”的角色?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汪苏华 《新闻知识》2005,1(12):48-50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受教育者正确理 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培养受教育者具有 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 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具体而言,它包括三方面 的内容:一是要使受众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 息制作过程,能够自觉掌握个人接触媒介的量和度, 清醒认识媒介带来的“快感”和“满足”:二是要 让受众批判性地解读媒介信息,诸如媒介对现实的再 现、媒介的商业性与价值观;三是能够有效地使用媒 介,充分利用媒介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大学王菲博士认为:“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① 不可否认,媒介融合促进了媒介更好更快地发展,使不同形态的媒介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与服务.但究其根本,媒介融合始终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而科学技术本身就是“双刃剑”.因此,我们在享受媒介融合带来的诸多益处时,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与之相伴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众传播工具已经深深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介入品。大众传播媒体在使“地球村”的设想日益变成现实的同时,无疑也在影响着、控制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播媒体所提持的发展观念与人们自身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当大众传播媒体在发挥其巨大的“威力”时,它持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显得极其重要。换言之,为促进人类持久而长远的发展以及媒介自身发展的恒久性,负荷着重要使命的大众传媒应该自觉秉持可持续发展规,并在实践中予以贯彻与体现。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浪潮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浪潮中,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社会效应?究竟大众传播媒介是伴随社会文化发展的“天使”还是“瘟神”? 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所谓大众文化,即文化的大众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为一般大众共享,并且成为一种具有相当持续性、稳定性和趋同性的群体行为,以及群体自愿选择的社会价值标准及其所遵从的社会规范,同时也是一种群体共同文化的表征。大众文化具有的特点是:(1)与精英文化相对,是被一般民众所接受的文化。(2)与大众传播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