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区分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是解读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基础的前提,也是解读儒家道德教育原则的前提;“道之以德”是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原则,是其它具体教育原则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仁爱观念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儒家古老的“仁爱”观念中,蕴涵着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儒家提出“仁民而爱物”和“万物一体”的思想,是将人类所特有的道德情感贯注于自然万物,要求人们把万物当成自己的同类甚至血肉相连的一部分来爱护,强调人对自然万物负有 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这是一种极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生态哲学资源。作者认为,科学的态度辅之以儒家式的道德意识和生命情怀,应该是现代人类对待自然万物的最合理态度。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从这里出发,儒家普遍怀有一种热爱大自然的伦理情怀,即“仁民爱物”,这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更为可贵的是,儒家一再主张在实践中对自然万物既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如“取之有时”、“取予有度”、“用之有节”等等。这些思想资源对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家的生态伦理实践观,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内容,规范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儒家教育思想的特质是道德教育。本文试就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分析儒家道德教育正、负的作用,以期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借鉴和补益。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这涉及到儒家道德教育的目的和目标。过去我们常讲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即对内强调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完善的人格形象,对外提倡忧国忧民,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内圣外  相似文献   

5.
人性论是儒家心性之学的中心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形上依据和理论基石。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抑或是荀子的性恶说,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宋明理学心性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并直接影响到传统知识阶层的道德实践。在某种意义上说,儒家的心性论是形而上的修养论,而儒家的修养论是实践的心性论。从人性论的角度审视传统儒家的德育理念,道德教育之必要,由于人性中的欲性;道德教育之可能,由于人性中的知性和仁性;道德教育之根本途径,在于“为仁由己”。这是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从孔子发展到孟子、荀子,以至于以后的儒家,基本上都是这一人性内涵的演绎和延展。  相似文献   

6.
朱熹一生高度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写了很多儿童教育读本。《小学》是朱熹依据其“理气”哲学论和心性说编辑的,反映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和伦理价值观念的儿童教育教科书。《小学》一书内容丰富,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目的论、过程论、规范论、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道德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先秦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精髓出发,结合时代性的道德教育要求,强调道德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包含道德认识、道德信念与道德行为的一系列的完整德育过程,并将其作为终其一生的人生教育。  相似文献   

8.
儒家认为道德教育有“德教”与“行教”两个基本维度,二者在内外相成中促成受教育者对道德教育的价值认同.在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促成全社会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借鉴儒家“德行”教育思想探索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构建一种“德教”与“行教”内外相成的建设模式,可以促进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更有成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给与中国思想文化以深刻长久的影响。儒家把个体人生同社会群体的进步及整个自然的正常演化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信仰。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先秦儒家在时“生命本质”的追问中,寄托了一种时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人文和道德的“终极关怀”的信仰追求。科技发展与伦理滞后的现实,要求现代人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儒学正好可以作为此时教育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问题,十多年来成了一个禁区,只能批判,不能继承。最近教育史学家们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可以批判继承的,我很同意。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它对统治阶级进行思想统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思想从先秦儒学到汉唐经学、到宋明理学、再到明清实学,不管经历了多少变化,都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道德教育是儒家一贯的传统。虽然儒家的道德教育中有许多封建的、腐朽的东西,但其中许多的道德教育理念、道德教育方法和道德教育原则,特别是儒家关于自我修养的理论,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仍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儒家论自我修养(一)自我修养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一贯的作风。道德教育的核…  相似文献   

12.
儒家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问题,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理论影响和借鉴意义,就当前社会而言也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本文首先会简要的介绍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思想基础、基本方法,而后阐述了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即:有助于人的自我完善、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有助于增强民族团结与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3.
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内容,规范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儒家教育思想的特质是道德教育。本文试就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分析儒家道德教育正、负的作用,以期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借鉴和补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史上的“道德教育万能论”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封建儒家的“道德教育万能论”,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和建国后的“政治思想教育无限夸大论”。它留给我们现代德育的启示是:既不能过高地期望于德育的作用,也不能无限夸大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萌芽,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始终关注于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并以看待“人”的眼光审视、关怀自然万物。这种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天人舍一”思想的生态学价值在于,它将人对待宇宙万物的态度升华成做人的道德要求,并将此伦理作为本体与宇宙自然相通而合一。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包括技术性和规范性的训育即德育,同时还包括一种信仰教育的"道育",其中,后者是道德教育之根.对于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道德教育问题,儒家"万物一体"论不仅可以为个体奠定道德教育之"根",同时还可以成为社会的价值纽带.  相似文献   

17.
“面子”是中国人的外在形象,中国人历来看重“面子”。“面子”思想根植于传统社会制度和礼仪文化之中,尤其深受传统儒家礼教的影响。传统儒家礼教中所蕴含的“面子”思想相当丰富:既包括“有德之人”的道德“面貌”,也涵括“有位之人”的身份“定位”。“面子”在礼教中表现为社会礼仪上的宁俭毋奢、宁恭毋滥,人伦义务上的孝悌忠信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依礼而行。肯定传统儒家的“面子”思想,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的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为当今道德教育和人格修塑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阐述程颢与程门弟子的“万物一体”,自程颢提出“万物一体”后,这种思想便为其弟子所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程颢及程门弟子以“万物一体”为仁体;论述朱熹对“万物一体”的理解,他认为“万物一体”并不是仁,而是仁之后的结果,是仁爱之后所达到的境界和状态,在施以仁爱实现“万物一体”的过程中,离不开公与恕;认为朱熹使“万物一体”从抽象的形上玄思走向实践性的仁民爱物,充分体现了儒家的实践理性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中,“心”的精神修炼与“身”的形体训练是一种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哪一个更加重要?探讨二者的关系对现代道德教育有着重要启示。如果我们考察先秦儒家学者,发现那时就有不同的见解。孟子一派强调“心”的作用,主张从“尽心”等精神修炼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继承了儒家道德教育精髓,自觉践行中华民族重践履、重理性、重自觉内省、重克制欲望的严格自律精神,对中华民族道德的形成具有持久的深远影响。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高度契合。朱熹《小学》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理念创新、内容丰富和途径拓展,强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力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