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改革思路,从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结构体系等方面深入分析课程设置情况以及特点,构建休闲体育专业“平台+模块”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体育院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财经类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具体方案、课程设置、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逐步递进的研究剖析,指出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应科学设定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培养要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精心组织实践教学、突出人才实践能力的多方位培养,并在培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财经特色、将休闲体育与财经指标分析相结合,进而实现提升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最终任务。  相似文献   

3.
戴显岩 《林区教学》2012,(6):105-106
随着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不断深化,其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没有能够实现与时俱进的更新,主要从高校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研究其人才培养问题。指出了目前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目标分级不明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过高等问题,最后结合相关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理论知识提出了加强和提高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河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黄淮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改革进行探索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黄淮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职工体育组织、管理、指导人才和社区体育指导员;课程开设主要针对培养目标设置,更偏向专业技术和组织、指导能力的培养;实习基地建设较好,完全能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培养目标、课程及实践教学之间关系,重新审视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社会需求和能力发展视角重构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和实践体系.认为:只有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细化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从职业能力入手,在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设置课程,组建课程模块,才能培养明确指向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广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其培养目标过于笼统,课程设置尚不完善.建议找准培养目标定位、突出专业特色;拓宽课程口径、增强社会适应性;强化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阶段,其趋势是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换。高尔夫运动作为休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根据需求可以开设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为之提供人才。文章从该专业专门人才的设置及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培养、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晖 《教育与职业》2007,(35):182-183
文章对2004年至2007年河北省高校体育院系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河北省高校体育院系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有压力和危机,其原因在于高校体育院系的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已不适合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以及体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偏低,不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而提出调整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体育专业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与社会需求脱节,忽视专业深度培养,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等问题.从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视角,指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细化和动态调整,应建立"厚基础、宽口径和深专项"全面的人才培养理念.阐述了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特色的优化的课程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日美英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日本、美国和英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都是为了适应本国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细化专业方向,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不同体育人才的需求,是日美英3国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共同趋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合理构建课程结构,重视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小型化与多样化,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减小必修课的比重,是日美英3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共同特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细化专业设置,更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从发展过程、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三方面对我国高师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并针对现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期对我国高等师范体育专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调查及比较等方法,从国内外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同时分析井冈山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应之处,并为井冈山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至2008年年底河南省已有12所高校开设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从设置专业的意义入手,反思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学生就业等问题,得出目前河南省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教育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缺乏政策支持、培养目标宽泛、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实践教学欠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凝练专业培养方向、增补专业发展急需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等建议,为决策部门与兄弟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
  培养目标是课程开设的出发点,往往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连。探讨课程设置必须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才一可能进一步确定和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依据国家在不同时段颁布的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改革开放后1980年、1986年、1991年分别制定修订了三次教学计划,1997年在此基础上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1997一22年间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在此基础上,黄汉升等学者以全国61所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现行实施的教学计划为基点,以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所收集到的信息为论证基础,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改革成功的经验,拟定了新的课程方,即23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目前各校的课程设置均以此为准,它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8,(5):74-7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客观分析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冈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从专业培养目标、生源质量、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分析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从高职院校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培养目标出发,阐述高职院校开展航海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育的重要性,探析高职院校航海专业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提出了高职院校航海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的一些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去向、供需矛盾、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方面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提出应在全面理解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考研并营造考研气氛;根据社会需要开设选修课程;面向就业开展多种教学实践活动,拓宽就业领域;协调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传统体育的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高校体育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希望能够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举措,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确保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在经历了将近20年的摸索与发展之后,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中、日、美、英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并对四个国家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比较,希望能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