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意义]为了解传统媒体微博与新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的差异,识别各类型媒体微博中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以促进媒体微博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传统媒体微博及新媒体微博各50个作为研究样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比较分析两者的信息传播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微博和新媒体微博网络整体均较为紧密,且传统媒体微博高于新媒体微博;信息在传统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较新媒体微博更为便利,信息转移效率更高,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更强;传统媒体微博中纸质媒体微博在地位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新媒体微博中各类型媒体微博则相对发展均衡;新媒体微博权利更为集中,呈现两极分化状态,而传统媒体微博则更为均衡。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各类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信息传播渠道已经多样化、智能化和便捷化,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地位在逐步削弱,特别是对于覆盖、资源、硬件、资金、人才等条件都特别有限的城市台,受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的影响更为明显,改革发展的形势更为严峻,创新思路的要求更为迫切。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台的危机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月,全国移动互联网  相似文献   

3.
微博以其极大的信息量与高效的传递速度,对于反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结合典型案例,对经由微博引发的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在反腐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微博反腐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博是一种即时发布消息的微型博客。它强化了互联网即时性内容传播,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简易的即时信息。微博的优点不仅在于其信息量大、形式简易、上手快、门槛低,还在于其将内容传播、知识和信息流动与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建设紧密结合为一体,从而使个人获得一个低成本、高效应的内容即时处理和获取工具。微博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在促成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许蕾  尚勤 《东南传播》2012,(6):36-37
微博的出现为传者和受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发布平台和交流平台,然而,微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微博实名制从去年实名注册开始逐步走向了全部微博用户的实名制。微博实名制作为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对于我国网络新闻业的规范及网络新闻的自由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结合微博实名制的利弊分析,论述了微博实名制对网络新闻业的自由和规范产生的影响,并由此透视我国网络新闻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是互联网的一大革新产物,是随着快节奏的生活应运而生的一种网络互联网产物。其发展于2009年,成熟于2010年,是网络互联网领域的一大创举。据调查得知,网民的日常信息量来源60%-80%从互联网获得,而微博作为目前迅猛发展的一个新兴互联网业务,是网络信息传播和代言的重要信息宣传窗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更倾向于快速、高效、准确的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7.
随时发布信息、围观、转帖……微博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人们的网络生活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仅使个人门户全民记者成为现实,也开创人际传播的新模式和信息传播的新阵地,更为饱受冲击的传统纸媒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8.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是互联网的一大革新产物,是随着快节奏的生活应运而生的一种网络互联网产物。其发展于2009年,成熟于2010年,是网络互联网领域的一大创举。据调查得知,网民的日常信息量来源60%-80%从互联网获得,而微博作为目前迅猛发展的一个新兴互联网业务,是网络信息传播和代言的重要信息宣传窗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更倾向于快速、高效、准确的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设了政务微博,通过政务微博发布信息、营销公关,但是政务微博中一些有保存价值的信息却没有存档。文章分析了政务微博的档案价值以及影响微博信息存档的因素,如信息量大、互动性、超媒体、即时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重视政务微博档案,建立健全保管机制,将有价值的政务微博进行档案化保存。  相似文献   

10.
广播怎样用微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明 《视听界》2012,(5):101-102
一、微博与广播实现内容融合的可能性传统广播以伴随收听、时效性强、互动方便等特点取胜,而微博信息传播更为短小、快捷、平民化;随着3G手机的逐渐普及,微博随时登录的特点不亚于广播的伴随收听;微博快速的蔓延与转发方式以及庞大的用户群,能接触到许多第一手新闻素材,发布流程简单,渠道多样化,使其在时效性、互动等方面具有了比广播更胜一筹的优势。虽然广播的]  相似文献   

11.
熊萌之 《传媒》2018,(15):86-88
微博有着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参与门槛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更加迅速,信息量更加庞大,且对人们的影响程度也更加深入.因此,微博这一平台已然是网络舆情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着眼于微博环境,通过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舆情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微博信息建模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过程复杂现状,梳理模型构建的依据及其演化脉络。文章对现有微博信息模型进行功能解析和演化分析,从节点自身属性、链接关系到整体拓扑结构演化的视角,解析微博信息传播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特征;从传播模式、传播影响因素和传播规律演化的角度,阐释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复杂网络特性;从传播预测和传播控制的视角,揭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双重网络特质。文章提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演化方向,即微博信息传播中节点、节点链接与信息内容的融合,复杂网络与多重网络的融合,微博信息传播与大数据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Twitter的出现,让微博的概念进入人们视野,2007年5月,嘀咕、叽歪、饭否等中国本土微博服务商出现后,以新浪微博为主的中国微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网民信息获取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据2010年《新浪第四季度和年度财务结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09年8月份才推出的"新浪微博"内测版到2010年底为止,注册用户超过1亿,年增长速度25倍。如此多的用户,如此大的信息量,在网络非实名制环境下,微博既能成为新闻事实的传播者,也可能沦为假新闻的发源地,微博对新闻事实的影响不能不重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浏览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首选,网络娱乐新闻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虽然网络娱乐新闻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并不长久,但由于其信息量大、更新快、互动性强、表现形式多样化等特性,受到了广大网友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迎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获取方式变得更为快捷,且获取渠道更为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更巨大的信息量,这也就会导致人们难以区分信息真伪,很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为了确保新闻的质量和真实性,需要加强对采编方式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梁芷铭  黄坤相  周玫 《传媒》2015,(14):70-72
信息化时代,公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政府面临的信息传播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通过微博平台,政府开展舆情采集、信息发布、官民互动,公众的民主意识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娱乐化倾向、官本位意识、管理滞后等问题也在消解政务微博在舆论 导向方面的作用.提高官员的媒介素养和服务意识,提供积极健康的内容,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建立和完善政务微博的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是解决目前政务微博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微博"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接触到的信息量增大。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了一些负面虚假信息的诞生地和助力工具。谣言丛生的"微博"中也不乏辟谣者和辟谣机构,"微博"的"自净"能力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简单分析微博自净能力的来源,以及阻碍微博"自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阮滢 《今传媒》2012,(12):67-68
微博虽"微",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微博在实现信息量最大化的同时,信息更新的速度也远远超越我们正常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微博一分钟内的信息传播及更新量已经远远超过我们人类大脑可以阅读与理解的信息数量。正确认识微博的传播特征,能够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微博传播的优劣,借其正效应、避其负效应,更好地助推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打造。  相似文献   

19.
沈燕萍 《视听界》2014,(3):85-87
一、微博介入新闻传播传统媒体受条件限制,提供给受众的信息量和传播范围有限,微博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一限制。作为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微博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速度快、内容新的特点。微博作为庞大的信息集散地,是记者取之不尽的新闻源泉。如今,新闻事件发生,最早赶到事发地的往往不再是传统媒体记者,而是恰好就在附近、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的人,  相似文献   

20.
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代表平台,微博除具有网络信息传播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二次传播、病毒营销、意见领袖等个性化的传播特色。论文以"冰桶挑战"公益微博为例,对基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尝试通过"爬虫程序"进行微博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以实验方法验证基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和特点,以期为网络舆情引导和监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