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拓扑异构酶Ⅰ在DNA翻译和转录过程中催化单链DNA的断裂和连接,从而松弛DNA超螺旋,促进复制与转录的进行.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能够阻断DNA链的再连接,结果导致TopⅠ断裂复合物的积累,抑制复制和转录,造成DNA损伤,从而激活DNA损伤检验点,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发凋亡。喜树碱是最早发现、也是最重要和最广泛使用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细胞周期中DNA损伤、修复和检验点应答的分子机制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热点,而喜树碱已成为进行相关研究的重要的药理学工具.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病毒核酸的类型及其mRNA的合成途径。DNA病毒在其基因组复制过程中能利用宿主蛋白质,RNA病毒必须携带合成mRNA所需的酶,才能合成病毒mRNA。  相似文献   

3.
DNA双链断裂是DNA损伤最严重的形式。如果DNA断裂不能正确修复,将会导致遗传物质的丢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重排。这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发育和衰老过程,而且更严重的是基因组的不完整会导致人类容易患上免疫缺陷、神经系统紊乱和癌症等疾病。抑癌基因p53在DNA损伤反应中扮演着一个中心角色,超过50%以上的人类癌细胞中p53发生了变异。p53家族包括p53、p63和p73三个成员。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的p53基因最少编码12个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在DNA损伤反应中起着不同作用,并协同p53一起维持基因组DNA的完整性。本综述将探讨p53及其异构体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要概括DNA损伤修复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探讨其改变与人类生殖能力以及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诞生的子代之间的相互影响。希望更多相关工作的进行能够为人类不孕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工作建立一个更好的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DNA单链断裂的修复过程需要多聚(ADP-核糖)聚合酶、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DNA连接酶IIIα和其他DNA损伤修复因子的参与。该修复过程分为单链断裂的检测、断链末端处理、缺口填补和DNA连接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1问题邱建卫[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21440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和变异》P.69:"1965年,科学家在某种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7.
陈寿东  张从福 《新高考》2009,(10):57-58
人体内的正常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死亡是有秩序的。人体在婴幼年时期,直到成年细胞分裂速度较快。以后,人体的大部分的细胞分裂只为替换衰老的、死亡的细胞或修复受伤的部位。因为DNA被损伤而产生了癌细胞。在癌细胞里,受损的DNA没有被修复,被遗传的受损DNA将导致癌症。外部环境如化学物质、病毒、吸烟或过分的日晒都能损坏人体的DNA。  相似文献   

8.
SIRT1(sirtuin 1)通过对肿瘤抑制蛋白和DNA损伤修复蛋白去乙酰化而使之失活。因此,SIRT1早期被认为是肿瘤促进因子。近来研究又表明SIRT1在某些肿瘤中表达降低且SIRT1缺乏导致遗传不稳定和肿瘤发生。超表达SIRT1可降低癌变风险。SIRT1的这种双重作用可能与其组织中SIRT1上游和下游因子的时空分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网页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病毒形式,它是由某些人恶意制造的。当用户登录含有网页病毒的网站时,网页病毒便被悄悄激活,这些病毒一旦激活,就会利用系统的一些资源进行破坏,给用户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及时发现网页病毒,并及时修复它对系统资源的破坏性修改,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染色质许可和DNA复制因子1(Cdt1)是复制起始许可的主要调控因子,也是组成复制前复合物的核心成员。细胞通过依赖Cdt1的波动水平,且在每个周期中通过调节其总量以确保DNA仅复制一次。Cdt1功能缺陷会造成DNA过度复制,最终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虽然酵母中cdt1和人类Meier-Gorlin综合征(MGS)患者中的CDT1已被广泛研究,但缺乏脊椎动物模型。我们发现在硬骨鱼类分支的几个鲤形目物种(包括斑马鱼)中,Cdt1蛋白在其N末端插入一段其他脊椎动物中没有的独特无序序列。通过分析在cdt1基因中携带移码缺失的遗传性斑马鱼突变体(命名为cdt1zju1),我们发现突变胚胎虽然几乎无任何早期胚胎表型异常,但成年突变斑马鱼却表现出侏儒症、生存能力降低的症状,以及性腺发育不全且不育。此外,我们同样发现除转录本cdt1-201外,斑马鱼还存在第二个cdt1转录本——cdt1-202,它是通过跳过外显子2产生,这在其他生物中暂无报道。有意思的是cdt1-202在cdt1-201纯合突变体中显著上调。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dt1-202转录本可能可以补偿cdt1-201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损失,...  相似文献   

11.
MCM(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是DNA复制允许因子之一,由六个保守亚基组成六聚体,表现复制型DNA解旋酶的活性.该分子参与细胞复制过程中DNA复制起始的调控.自1992年发现MCM分子以来,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蛋白分子生物学不同领域中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研究MCM如何参与细胞DNA复制起始和细胞增殖的;另一方面研究细胞异常增殖时MCM5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发生的标记物.MCM5蛋白已成为研究细胞生命过程以及早期诊断肿瘤细胞的一类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2.
MCM(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是DNA复制允许因子之一,由六个保守亚基组成六聚体,表现复制型DNA解旋酶的活性.该分子参与细胞复制过程中DNA复制起始的调控.自1992年发现MCM分子以来,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蛋白分子生物学不同领域中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研究MCM如何参与细胞DNA复制起始和细胞增殖的:另一方面研究细胞异常增殖时MCM5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发生的标记物.MCM5蛋白已成为研究细胞生命过程以及早期诊断肿瘤细胞的一类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14,(3):77-78
据2013年9月28日《科技日报》报道,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生物学副教授基里尔·罗巴切夫,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以及仪器设备,对酵母细胞中断裂诱导的DNA修复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这种修复并不依赖传统的复制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201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DNA修复机制的研究历程,包括其修复机理和修复途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DNA修复机制所展现的治癌新契机,给生物医学领域带来的新的发展方向,为人类的抗癌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细菌DNA紫外线辐射损伤和DNA修复系统的实验探究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辐射对细胞的DNA系统具有损伤的作用,但是细胞自身也具有修复系统。本实验通过探究两种不同辐射敏感性细菌对辐射损伤的修复这一现象,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一种探究基因修复系统存在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  相似文献   

17.
1.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考查 中心法则中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有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在病毒中还有逆转录和RNA的自我复制。  相似文献   

18.
《当代职校生》2008,(3):40-40
什么是网页病毒? 网页病毒是利用网页来进行破坏的病毒,它使用一些SCRIPT语言编写的一些恶意代码利用IE的漏洞来实现病毒植入,当用户登录某些含有网页病毒的网站时,网页病毒便被悄悄激活,这些病毒一旦激活,可以利用系统的一些资源进行破坏。轻则修改用户的注册表,使用户的首页、浏览器标题改变,重则可以关闭系统的很多功能,装上木马,染上病毒,使用户无法正常使用计算机系统,严重者则可以将用户的系统进行格式化。而这种网页病毒容易编写和修改,使用户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DNA指纹 人体包含有100万亿个细胞,它们组成各种器官和组织。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内。每个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它们大小各异。遗传信息贮存于染色体内的DNA分子中,也就是说,基因的化学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基因的复制就是通过DNA的复制来完成的。DNA通常以双螺旋型的双链存在,它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四个碱基,即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DNA双链通过氢键按A-T、G-C的互补配对方式绞结在一起。上述四种碱基在DNA长链中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了一系列密码,在受精卵到个体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从而使得人类个体之间的特征千变万化,互相区别。  相似文献   

20.
基因治疗的安全性与伦理学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物医学手段 ,如同任何其他现代生物高新技术一样 ,基因治疗的兴起及其应用也必然存在着两面性 ,即所谓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 ,基因治疗的出现 ,给人类多种疾病 ,尤其是长期以来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遗传性疾病、多种癌症及疑难疾病 ,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另一方面 ,由于基因治疗是通过某种生物介质如病毒 ,作为载体来实现的。因此 ,它的出现会不会导致某些不安全的因素 ?比如 ,病毒的回复突变、复制与活化 ,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抑制 ,以及免疫反应等均需值得注意。同时 ,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会不会打开伦理学上的“潘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