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五权宪法”思想乃是孙中山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包括五权宪法本身,还包括实现五权宪法的途径──权能分治、实施五权宪法的保障──四大民权。在五权宪法、权能分治、四大民权三者之中,四大民权是核心,是联系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的纽带。由于五权宪法主观空想的色彩,使之难以实行;但仍不失为孙中山拯救祖国、振兴中华、实现三民主义纲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权能分别学理”是国际国内矛盾冲突和孙中山本人化素养相结合的产物,是为解决本国政治权威危机,创建驾驭欧美之上的新型良善政制而创造出来的。该学理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与基石,其基本内涵包括:权能分治、人民有权、政府万能、以权驭能和九权平衡四项原则,全方位体现了中西政治化共同尊崇的宪法基本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3.
黄辉明 《文教资料》2010,(35):113-116
在中国百年宪政进程中,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最先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他否定了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宪政模式,提出了独创性的"权能分治"宪政学说及其实现形式的"五权宪法"思想。孙中山宪政思想承前启后,具有重要的宪政理论价值,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反思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的宪政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又被称之为欧化、西化或工业化。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站在学习古今中外思想的基础上融会创新,在探求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构想了具有“中国特色”政治蓝图:以“全民政治”为核心的“权能分治”体制。今天,我们重温解读孙中山宪政理论的思想内核.从中或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民主思想是孙中山整个革命思想体系的精髓。这一思想是孙中山在充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思想和欧美民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内实际状况而确立起来的。这一思想在指导孙中山等革命派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完善,包含着革命程序、地方自治、五权宪法、权能分治等内容,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理论指南之一。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民主建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框架和宪政思想中,五权分立和权能分治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也直接影响着之后中华民国宪政建设。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孙中山先生的治国理念方针和政治思想并没有彻底在现实中得到完整的贯彻和实施,但其独特的思想理论在革命成功百年之后,对于处在社会主义民主化法治化建设过程中的我们依旧有着积极有效的推动意义,所以本文就孙中山宪政思想及其监察权的现实意义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是在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继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养分,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四大民权学说、权能分治思想和地方自治制度等基本内容。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空想性,但又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一生追求的五权宪法,民权主义是其主要内容,权能分治是其理论核心,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是其实现途径,行直接民权,建万能政府是其目的。五权宪法闪耀着民主主义色彩,在中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是在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继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养分,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四大民权学说、权能分治思想和地方自治制度等基本内容。孙中山听直接民权思想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空想性,但又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睿  陈莹 《华章》2013,(25)
“五权分立”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之一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它是孙中山借鉴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因素,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五权”不等于西方的三权加上考试权与监督权,而是以“权能分治,以权制能”为基础建立的“万能政府”的理想政体。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理论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权能分治理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理论是他在在总结西方宪政的经验教训和对本国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内容是把政治权力分为"民权"和"治权"两部分。这一理论对我们今天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宪政建设是有借鉴作用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和介绍了中国近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特点和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的法律思想与主要观点,以及他主张实行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的主要观点,他的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对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对民权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以孙中山为代表,认为所谓民权乃是“人民之权”;一种可以说是以梁启超为代表,认为所谓民权乃是“君主之权”。孙中山民权观的基本内核是“五权宪法”、“直接民权”和“权能分治”,在当时的背景下,孙中山的民权观无怀疑达到了历史应有的高度,具有推陈出新的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蒋介石的独裁,战后国民党提出了增强国民大会的职权,限制总统的权限的制度设计,希望通过增加会期和常设机构的方式来加强国民大会对政府的控制。这种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孙中山五权宪法中的两个基本原则--人民有权原则和权能分治原则,在制度层面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民主革命中,孙中山先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五权宪法思想在理论界一直是被关注的重点。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在分析了三权分立的弊端之后结合中国古代两权产生的。在五权宪法理论体系中,民权主义、权能分治、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都是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五权宪法思想闪耀着民主主义色彩,在中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发展,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了在中国建立起民主共和制,他积极地学习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民主思想。他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的民主革命,对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博大精深。本文试图就他的公仆意识进行一下粗浅地探讨,以求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一、孙中山的公仆意识,来源于“权能分治”学说 “仆姓孙,名文”。这是孙中山先生早年自传的第一句话。后来,他身为大总统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1月13-14日,由北京大学近代法研究所、清华大学近代法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中山大学法学院、广东省依法治省办、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依法治市办、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广东省孙中山法治思想研究基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联合举办,中山市依法治市办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孙中山法治思想与法治中国建设”--两岸四地第四届孙中山法治思想研讨会,在伟人故里广东省中山市隆重举行。来自两岸四地著名大学法学院系、研究机构以及实务部门的特邀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共150余人,深入研讨了孙中山法治思想与法治中国建设之基础理论、宪政理论、部门法思想、司法变革与法治实践等专题。研讨内容涉及孙中山法治思想与法治中国梦、党治与法治、五权宪法、权能分治、地方自治、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司法变革思想与实践,以及孙中山在刑法、经济法等领域的部门法思想等。  相似文献   

20.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巨大杠杆。孙中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提出并不断完善了“民族建国”、“民主建国”的现代国家政治学说,阐释了“直接民权”、“权能分治”、“五权分立”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型的民主政体。这是他集中外政治理论之精华创立的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和国家建设最具特色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