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近年来,学术界已有不少同志在认真研究促使文学繁荣的原因,探索文学发展的规律。为了实现文艺的大繁荣,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上,有文学繁荣期,也有文学衰败期。从我国古代来看,文学最繁盛的时期恐怕要首推号称“诗唐”的唐代。因此,本文拟以唐诗为主要例证来探求文学繁荣的原因和文学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唐朝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在这一强盛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唐代歌舞音乐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乐伎作为音乐文化的表演载体,为唐代歌舞音乐艺术的传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活跃于社会的各个文化空间,负载着多种历史信息,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则是唐代的重要文学体裁之一,在唐朝空前繁荣,诗中不乏描写唐朝乐伎的内容。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些诗词中描写唐代乐伎的部分,探究唐代乐伎的歌舞生活。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艺术繁荣时期,也是胡汉文化交流、融合及其影响最广泛的时期,更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交流最充分的时期。将从西域乐舞对中原宫廷乐舞、民间乐舞的传播和发展,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展开论述;详尽分析了西域乐舞在中原盛行的原因。因而民族文化艺术既要保护、开发和传承,也要交流、创新和发展,还须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创中华民族文化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社会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唐宋是中国古代文学全面繁荣的阶段.该阶段包括有隋、唐、五代和宋辽金四个时期.隋结束了长期分裂动乱的局面.它巩固统一的措施为唐朝承袭,是唐代封建盛世的前驱.隋代文学是由汉魏六朝文学到唐代文学过渡的桥梁.李谔、王通反对六朝骈俪淫靡的风气,启发丁唐代的诗文革新.隋诗中边塞题材之作,开唐代边塞诗先声.唐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颠峰.唐代文学兴盛的主要社会原因有:1、均田制和科举制的实行,使得庶族地主力量迅速发展.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了文学  相似文献   

5.
概说 “概论”这部分主要是让同学们从总体上把握住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脉络。这段时间从大的方面可分为隋、唐和五代三段,唐代当然应该是重点。因而,主要应把握住唐代文学发展情况,所以,在“概论”中,集中讲述了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情况、原因和唐诗的分期。 一、唐代文学繁荣和发展的情况: 这一时期的文学样式主要有诗歌、小说、散文,同时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和变文。 (一)诗歌繁荣发展的情况: 从数量看,唐代有诗人两千二百多,诗歌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从质量看,这时期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还出现了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许多优秀的诗人。同时唐诗的思想性、艺术性达到很高的地步,而且从题材、形式、流派来看,唐诗也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19日至26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和新疆师范大学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唐代西域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议题主要围绕唐代西域与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理论与文学传播研究,典籍整理及文献考订,唐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等五个方面展开,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音乐历史上,隋唐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达到空前绝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大量的西域音乐传播并进入了中原地域,震荡了宫廷雅乐的正宗位置,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在此期间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形成了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大繁荣。而龟兹乐则是西域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在隋朝的九部乐,唐朝的十部乐中,龟兹乐都被收录其中。在隋唐时期,龟兹乐已然成为了正统宫廷音乐。作为少数民族音乐翘楚,龟兹乐不仅在隋唐时期得到的高度发展和对汉族乐舞及文学与艺术等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传扬并影响了我国周边日本,朝鲜等地区。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国力强盛的文明国家。尤其在文学领域中出现了极其繁荣的景象。其中诗歌达到了高度的成熟,成为我国对建社会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代诗歌繁荣既有外因更有内因。有必要从历史条件、社会基础、人民生活、文学传统等方面对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作一点探讨和研究。唐代诗歌繁荣的外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为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李唐王朝,王长安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时期,绘画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得到长足发展,工笔人物画在唐代达到鼎盛。唐代的工笔人物画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有极高艺术价值与魅力。这种艺术特色对后世工笔人物画产生了深远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柳是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原型意象,其审美文化意蕴在唐代有一个由美向丑的转变,即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品性高洁的隐者形象转向唐代轻狂卑劣之人格象征,由唐初拓展出的美貌女子渐渐转向青楼女子。其转变的原因有:唐代社会政治思想的开放与商业文化的繁荣;唐代乐舞《杨柳枝》的盛行;柳意象审美意蕴的老化,陈陈相因;科举取士制度与党派之争;青楼女子以柳自比。  相似文献   

11.
古代戏曲是文学、音乐、舞蹈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十六国北朝时期集中出现的一批古剧,促进了唐代古剧的繁荣,形成了以参军戏为标志的主流艺术,从而加快了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为古代戏曲的正式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艺术贡献.十六国北朝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古剧艺术的集中兴起,得力于各民族文化融合这一历史契机,仅靠中原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只能限制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  相似文献   

12.
承隋启宋的唐代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通过对唐代科举制度的缘起与特点的分析与归纳,得出唐代科举制度的有功之论:为下层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仕途,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空前发展,对社会政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一种公共制度,唐代科举制度对世界政治制度、文教制度与社会心理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百戏杂技种类多样,表演技艺高超,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造就唐代杂技百戏艺术繁荣的原因主要有: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政治环境的宽松、统治者的倡导、对传统杂技百戏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外进行杂技百戏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14.
唐代经济繁荣,交通畅达,引出了频繁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唐文化的交流、整合对唐织锦纹样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唐织锦在图形和颜色上独具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岁时诗是唐诗中非常特殊的流品。唐代丰富多彩的岁时生活,是民众精神的聚焦和民众愿望的表达,也是诗人成长的文化土壤和诗歌创作的艺术泉源。唐代岁时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岁时诗的发达。高度发达的岁时诗,是诗人积极参与岁时生活的结果,也是岁时文化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6.
唐宋之际,自中唐以来的世俗化浪潮日渐高涨。伴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处于上升期的庶族地主阶级逐渐将其追求世俗享乐的审美趣味带入文坛,而官学、私学教育的发展则进一步为文学的普及化、平民化创造了条件。佛道世俗化的布道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市民文艺的繁荣局面。一个适应各个阶层需要的市井文化圈渐次形成,有力推动了唐代贵族文学向宋代平民文学转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乐伎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唐代更成了一个颇具规模且引人瞩目的社会群体。从乐伎促进了唐代乐舞诗的繁荣和乐伎促进了唐诗的传播和保存两个方面论述乐伎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代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达造就了唐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兴盛,建立了管理体制健全、教材规范统一、人才培养严格、道德教育注重、教育形式灵活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全面繁荣,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今天的高职教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业化是中晚唐教坊变迁的一大显著特征。其形成原因在于:第一,唐教坊的皇家私属性;第二,地方音声的繁荣与教坊乐伎的流散;第三,唐教坊的外雇之业与商业谋生;第四,唐教坊曲商业化之潜在特质。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近代文艺生产的资本化运作,经济因素成为作家创作需要面对的因素之一。文学的商品性影响到作家的创作意识,文艺资本化生产方式影响了作家的生存面貌、精神状态和创作指向,也促进革命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