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假如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再会”与“再见”都不是句子,也不是词组,而仅仅是个无多大差别的同义词。但它们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在不同人那里,却可用有声语言的不同艺术技巧,表现出细微而丰富的不同思想感情。 若单就这两个词的有声语言的语调和停顿而言,也有其多种表现形式。中央电视台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节目,她的“再会”一词就说的颇有诗意,耐人寻味。“这次节目就到这儿了”,“下次节目再会”。它的读音听来好象都是轻声,甜甜的。特别是“了”字,轻轻一带。因此,作为听众的我们,心中不由的产生一种浓浓的依依不舍的…  相似文献   

2.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与字不同,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不止一个字。例如“奶奶不看电视” 这句话共有六个字,但却只有“奶奶”、“不”、“看”、“电视”四个词。这是因为,“奶奶”之“奶”,一般不单独使用;而“电视”的同义决不等于“电”和“视”这两个字义的简单相加。在这时候,“奶”、“电”、“视”三个字都只是构词的备用单位,简称“语素”。 关于词的知识,掌握的重点是对词义的理解和词的分类。 理解词义是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前提。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亦即与同的语音形式结合…  相似文献   

3.
高强 《兰台世界》2005,(9):126-126
中文“历史”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何时成为常用名词?葛懋春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认为,“历史”一词出于清末;梁宗强编著的《中国历史之最》一书认为,1903年“史学”课更名为“历史”课,这是我国最早出现“历史”一词,并且可能是从日本传入。  相似文献   

4.
有关“编研”一词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1960年在档案专业刊物《档案工作》上使用了“编研工作”这一术语;1980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文件中使用了“编研工作”一词。由此开始,一方面是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的继续深化;而另一方面却是新的研究领域,即档案文献编研理论的开辟。但在相当长  相似文献   

5.
几个月前,我看到一张小报上登了这样一条标题——《我看“职称英语统考”这东东》。初见“东东”一词,如入五里雾中,全然不知其为何物.尽管我已经吃了许多年的文字饭。看罢文章.方知这“东东”乃“东西”之意。于是我断定这是笔误.甚至抱怨那些编辑、校对怎么连标题上的错字也没有看出来。  相似文献   

6.
在工程学里有两个词:“稳态”和“转型”。现在这两个词被广泛借用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诸多人文社科领域。猜想或者展望十年后的中国都市报还存不存在,若存在又会是什么样子,便想到了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7.
张港 《新闻三昧》2005,(9):44-44
现在,“人士”与“位”这两个词用得越来越多了,但也越来越滥了。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使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词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曾作过精辟的阐述,但未曾发明使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词。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也未发现。据考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明确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是中国人赵...  相似文献   

9.
注意"新闻民工"的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爱国在湖州一次新闻业务骨干的培训班上说,“今年初,我在收到一些署名‘新闻民工’的记者学生寄来的贺年卡后,才意识到这个词的存在”。在搜狗(www.sogou.com)上键入“新闻民工”,可以找到170多万个相关网页。但关于这4个字的含义,却很少涉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展江在《把知识产权还给“亚民工”研究生》一文中曾说,“新闻民工”是指一些被聘用的记者,按稿计酬而不能享有编制内同仁的福利。  相似文献   

10.
晓言 《中国广播》2004,(5):58-58
“坐镇”和“坐阵”,这两个词读音完全相同,在广播里听起来没什么不同,但从字面上看,含义可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11.
媒体"城市化"与农村信息"荒漠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峰杰 《青年记者》2005,(10):41-42
随着我国媒体的市场化,大众媒体发展飞快。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两个不可忽视的倾向,就是媒体的“城市化”和农村信息的“荒漠化”。  相似文献   

12.
有的朋友问:现在媒体对“非典”和“三个代表”这两个词在使用引号时有些混乱:有时加引号,有时不加引号,不知哪种用法正确,还是加与不加两皆可?  相似文献   

13.
"档案"词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华  王霞 《山西档案》2005,24(6):15-17
近期,丁海斌、王爱华两位老师撰提出“清人关前满人称档案为ξ(满,罗马译音dangse,汉译为“档子”、“当”、“挡子”、“档册”等、为方便叙述,下权以“dangse”替代)。“档子的来源是萨满教的萨满档子(刻有符号的木牌)和满族人的记事木签,后来逐渐成为满族比较通用的档案名词”,“档案一词是清人关后满汉化融合的产物。笔认同此观点。笔认为,“档子”与“档案”是义相通的一对词,探究“档”与“案”的上源,对回答档案词源问题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标题中,常能见到一词二用的制作特色。一词二用,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同一个词在一条标题中出现两次,但前后两个词的词性和涵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在修辞学上称为“转类”;另一种是,一个词包含有甲、乙两个涵义,虚指甲,实指乙,这在修辞学上称为“别解”;再一种  相似文献   

15.
“本版”和“外版”或“本版书”和“外版书”,是出版发行行业习用的两个专用术语(“行话”)。《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未收这两个词。《出版词典》等出版发行专业词书也未收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和含义是什么,现在有点模糊不清。 什么时候在出版发行业中出现这两个术语,难以进行精确的考证。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出版发行界,这两个术语是常用的,而且含义是清楚的。出版社对本社所出版的书称为本版书,对非本出版社出版的书称为外版书。商务印书馆门市部,当时既销售本馆出版的书,也销售非本馆出版的书;对本馆出版和非本馆出版的书,有加以区别的必要,因此使用了“本版书”、“外版书”两个术语。生活书店、开明书店、北新书局等也是如此,都有区  相似文献   

16.
我留意过一些地方党报的一版,基本上天天有以“强调”、“要求”为主要词汇的标题。如“某某在座谈会强调”、“某某会议要求”等等。某报的头版上,竟然紧挨着有五条消息分别使用了“强调”、“要求”这两个词汇,而且这五条消息又全是会议新闻报道。每个会议都有分管领导参加,每个会议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其中都有“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责自负"还是"文责共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月英 《编辑学报》2003,15(2):149-150
“文责自负”是出版业的一句行话。笔者从“编辑”一词的特定含义,从编辑最重要的特征——选择,从编辑重要的职能——组构活动这3个切入点试作分析,认为“文责共负”较之“文责自负”更有说服力,需要强调的是“文责共负”还需各有所责。  相似文献   

18.
“扶养”和“抚养”两个词因读音相近,所以有些人常把它们用混。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信息论     
现在,不管是在机关单位还是在社会上,人们经常使用“信息”这个词。在许多时候,把“信息”与“新闻信息”这两个词等同使用,成了可以互换的词语了。“信息”与“新闻信息”到底是不是同一概念?它们的内涵与外延是否绝对相同?如果不同,那么这两个概念是从属关系?还是交叉关系,或是两相独立的关系?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两个词,可以不假思索;但对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教学者来说,弄清楚这个概念,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及内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人为本”是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揭示,是一种价值观,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和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以人为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混淆这两个概念会造成逻辑误导和思想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