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音乐美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围绕音乐的社会功能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即“百家争鸣”,促成了先秦音乐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繁荣。这一时期出身于手工业阶层的墨子提出了他的“非乐”的音乐思想。本文从分析《墨子·非乐篇》入手,从三个方面探讨墨子的“非乐”观,并且肯定了墨子的“非乐”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非乐”,有其一定的正义性,但同时也指出其“非乐”观点的功利性,有一定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作对“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提出异议,并通过辨析健美操的概念、起源、发展和动作特点几个方面对“动作决定健美操的性质”进行论证,从而证实了“音乐是健美操灵魂”这一观点的错误性。  相似文献   

3.
“新音乐运动”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抗战的始末,对近现代的音乐发展影响颇深。因此,音乐学术界对其有较多关注。笔者通过对国内几部权威音乐辞典的对比查阅发现,“新音乐运动”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在各部辞典中的表述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演变进程中之“承”、“启”之时 ,“承”乃继于汉代音乐发展的累累硕果 ,而又有所完善与发展 ;“启”便是隋唐音乐之先声。从杂技、歌舞表演两个门类的叙述再现六朝时期散乐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音乐人类学主张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音乐人类学理念和多元文化音乐现实际上在不断地影响钢琴教育及其创作与演奏风格的民族化和多元化.将音乐人类学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观引入我国的高等钢琴教育中,表现中国文化元素,体现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性.目前,强化学生多元音乐文化观是我国高等钢琴教学的重点,而钢琴教师树立“知识多样性”或“文化多元化”的理念,提高其专业素质,是培养多元化音乐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一反《乐记》其"乐者,所以象德"的功能性论见,运用魏晋玄学"校实定名"、"辨名析理"的方法,系统地探讨涉及到了现代音乐审美体验理论中的诸多重要命题,例如音乐的本质、曲调以及"礼乐之情"等艺术本体论上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一套具有深远意义的音乐理论。音乐美学的研究从历史上看,一直存在自律派、他律派等不同观点的争论,而其中对音乐与情感关系探究的争论尤为激烈,它涉及到了音乐的本体、审美、功能、主客体的关系等关键词。《声无哀乐论》中音乐审美的借鉴,对进一步认识音乐美自律视野下的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审视音乐的过程中,由音乐符号所形成的记谱音乐成为我们的分析对象,这里面似乎隐藏着一个矛盾:事件是毁灭结构并且生成新事物的,但是记谱本身的目的是明确地传递音乐中的信息,这种“明确”的要求,显然是要建立一个稳固的结构,而记谱音乐所带来的“真实性”问题以及忠实于乐谱的讨论,似乎又将音乐演奏推向了德勒兹所定义的第一种重复--不包含差异性的重复。这个矛盾似乎表明记谱音乐是反事件的。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记谱音乐是否是反事件的以及其中音乐与符号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等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本文结合初中音乐教学的课例,重点探讨以音乐为本的和识与技能教学。从《七子之歌》谈起“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七子之歌》这一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音乐课,单元教学目标是: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聆听四首音乐作品,用歌声,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爱国之情;说出音乐表现方法,判断音乐表现手段。有的老师在上此…  相似文献   

9.
西方音乐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通过中西文化交流,西方音乐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近代中国发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出现了一批出色的音乐教育家,这些音乐家为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促成了中国音乐划时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与音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音乐艺术方面不但有着高深的修养,还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白居易的音乐才能非常广泛,不仅擅长抚琴,还能弹筝、唱歌。在他蓄养的家庭乐班里,他本人既是教练,又兼任指挥,可算是一个音乐全才。他总结出的音乐理论和美学观点对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创作的音乐文学光彩夺目,千古流传,为世人所赞叹。  相似文献   

11.
汉斯立克是奥地利音乐美学家,音乐评论家.在他的音乐美学论文<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中就什么是音乐,或者说什么是音乐的本质提出了他的观点,他的音乐形式概念以及音乐的情感效果和社会含义,形成了他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建立了自律论的美学体系.这不仅对欧洲现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现代音乐美学理论和实践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各地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既是对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改造和重构,也是赋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新的生命力的过程。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内蒙古本土化进程的初步探索,试图使内蒙古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认识这一教学法的特点及规律,从而使内蒙古的音乐教育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西方跨界音乐为研究对象,结合西方音乐发展史中所出现的跨界现象,指出音乐领域中的跨界现象一直存在并成为新音乐发展动力的观点,并分析跨界音乐的发展趋势以及跨界音乐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社会原因,在目前史学界中还属争论未定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其理由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才造成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并且“随着外国商品的冲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15.
音乐与绘画的色彩问题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两种艺术形式的色彩运用方式有差异亦有共性。绘画的色彩作用于视觉 ,音乐的色彩作用于听觉 ,但又皆为情感表现的重要形式。音乐与绘画的色彩表现彼此不是互不关涉 ,彼此的借鉴能促进艺术表现能力的并肩发展 ,邻近艺术的特色融汇在自我专业中 ,艺术表现将会日臻完美  相似文献   

16.
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与结构的科学构建,已经成为时代赋予高校教育的新使命.是高校音乐教学推动“中国梦”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以“创新”为核心,对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与结构的科学建设思维进行深入探索,则是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关于音乐的起源众说纷纭,哪一种研究更能贴近音乐的本性?进而,这种研究的成果又能够对今天或今后的音乐、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实际性的意义.本文提出的"音乐起源于快乐"其研究和探索的途径主要是以下两方面:一是人类情感与音乐发生两者之衔接的最大可能性;二是现有音乐理论渊源的毋庸置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领域,有关中西音乐互动的碎片化研究比比皆是,但从整体上观照“中国近代音乐转型过程”的总体叙事阙如。《海上乐事》的出版不仅还原了该时段长期缺位的历史史实,同时从学术观念与叙事范式的视角思考音乐史问题。该书以大量晚清新闻媒体的前沿“另类”史料,将上海音乐置入世界范围的整体观之下,采用了一种全景式年代下的主题叙事体例,不仅改写了前人囿于资料所定论的某些历史,还在叙事方式上使材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各个主题,清晰地展现出自身叙事的发展轨迹,更为音乐史书写提供了较大的综合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在我国遍地开花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文化建设已成为新的主题。音乐在社区中的出现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它丰富了居民的社会生活,给老百姓带来了精神食粮;同时,音乐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中的经济及政治力量的支持。在当今社会,音乐也成为了社区中居民喜爱的一种休闲娱乐形式。社区中的文化建设需要音乐艺术。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社区音乐说起论述了城市社区音乐的分类和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是对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现状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梳理,深入细致地分析了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现状、特点与功能。第三部分,笔者在实地考察与分析的基础上,,对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特点进行梳理。本文通过对郑州市社区音乐的研究,更多了解到社区音乐艺术,通过对社会的真实反映,服务于社会,使人民群众向往真善美,从而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音乐本质的反映论观点认为音乐的本质存在于物的和谐中,存在于声音流动的形式结构中,认为音乐之本质在于对外界声音与客观事物的模仿。这种观点虽然在最初的立场上是正确的,但却有着明显的缺陷。而音乐本质的先验论观点把音乐活动视为脱离现实基础的纯粹抽象的思维与情感的运动,把作曲家的创造说成是先天具有的才能的发挥,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而在反映论中引入实践的观念和运用辩证法的方法,用实践代替反映,从而得出关于音乐本质的正确结论——实践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