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古代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西厢记》与《红楼梦》都歌颂了男女间纯真专一的爱情,批判了门第观念。但由于作品产生的背景及时代不同,所表现的程度又不尽相同,《红楼梦》较之《西厢记》,其爱情主题更深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突破了《莺莺传》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严重缺陷、在宋金许多作品、特别是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创作,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反封建主题,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我国古代爱情戏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3.
爱情悲剧和封建社会是《红楼梦》中描写的核心内容。宝黛爱情的萌芽是源于安逸和心灵的相应相通,安逸因封建社会的地位形成而得,而宝黛爱情的悲剧诞生也是因为封建社会的必然变动而成。因此文章本着分析《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最根本原因,以分析宝黛二人性格成型特征为主,通过分析悲剧形成的家庭背景逐步带入到社会背景中,将《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成因加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引起广泛关注,爱情婚姻主题尤为人们津津乐道。宝、黛、钗,凤姐,元、迎、探、惜四春,史湘云、尤三姐、司棋、龄官等人爱情婚姻共同构筑了《红楼梦》的爱情婚姻世界。曹雪芹描写众人的爱情婚姻,展示了美被毁灭的过程,揭示了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与《春香传》作为两部描写东方古典爱情故事的典范之作,在艺术表现及主题思想上有同有异,既表现出了作为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方面所具有的相同之处,又因其所产生的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虽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但其中也有许多描写地比较成功的小人物。如龄官与贾蔷、司棋与潘又安这一系列形象,虽着墨不多,却有着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内涵,而发生在他们中的爱情悲剧在全书整体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可以从这些奴仆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中以小见大的观照《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主题。分析其悲剧原因,对于人们的为人处事、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文中的张生是一个始乱终弃而又文过饰非的无行文人。此后至宋金,故事情节没有新的发展。至金代董解元《西厢记》出现,故事方有新突破,但艺术上尚显粗糙,感情描写尚欠纯正。直至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天才创造,张生形象遂饱满感人,与董《《西厢记》有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与《荆棘鸟》都讲述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本文试对两个爱情悲剧进行比较,从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悲剧主题、宗教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中体味中西方文化的相通与差异。  相似文献   

9.
当历史进入十八世纪,以章回体通俗小说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小说迎来了它辉煌的成熟期,其显著的标志是几乎同时出现了三部杰出著作,即《红楼梦》、《儒林外史》和《歧路灯》。《红楼梦》以其描写家庭盛衰和爱情婚姻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以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小说技法运用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高度,登上了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儒林外史》猛烈抨  相似文献   

10.
古典章回小说《隋炀帝艳史》为明末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实际,简单论述《隋炀帝艳史》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环境描写方面,更有人物塑造、簿册异人等结构情节的影响。《隋炀帝艳史》的成就虽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它给《红楼梦》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红楼梦》的伟大在于继承前者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因而小说才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两场府外宴席描写属于"闲笔",除有"接引"过渡"宝黛爱情主线、调节叙事章法疏密张弛的结构作用外,还凸现了众多人物的形质气性,冯紫英"擦边球"式的出场,一派英气扑面而来,为《红楼梦》群钗世界熔冶了几许刚性;所截取的宝玉园外生活断面,还为主体情节的演进增补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强化了作品的写实性。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红楼梦》一是写了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衰败没落的过程;二是围绕贾府,写了一群年轻女性和贾府未来接班人——小主人——贾宝玉的生活。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贾府衰败没落过程和宝、黛爱情悲剧全过程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从而使这部小说成了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它比西方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早了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3.
论《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君的光辉形象不仅表现在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上,而且清醒的政治头脑,鲜明的是非界限,以及睥睨强暴,压倒须眉又是显其形象、性格的重要特征。与问题材的《西厢记》、《牡丹亭》相比,更鲜明地表现了一位社会地位卑下的女子,关心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尚情怀和鲜明的政治思想、民族意识的情爱观,突破了以往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爱情的樊篱,使封建社会文学艺术中男女爱情这一传统主题,放射了灿烂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14.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主要作品之一,作品主要是通过阐述达什伍德姐妹———埃利诺和玛丽安的感情与爱情的命运进行描写。故事之中埃莉诺理智而妹妹玛丽安则浪漫而疯狂,作者在讲述之中通过二者对于情与爱的放纵与坚守进行对于爱情的解读与鉴赏。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于作品中人物的爱情进行品读,从而分析他们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5.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爱情作品的绝美之作,成为一代一又代人心中的爱情绝唱。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是以死结尾的悲剧,但他们的死护卫了爱情、宣扬了自由、平息了两家世代的仇恨,成为永恒。《呼啸山庄》也是一部以死结尾的爱情悲剧,却是一部男主人公带着爱恨报复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爱情主题和人物的对比,试图更好地挖掘作品中所隐含的爱情真谛。  相似文献   

16.
我曾在《关于〈长恨歌〉的新探索》(载《文学评论丛刊》第五辑,以下简称《新探索》)一文中探讨了李杨爱情传说产生的历史原因,指出《长恨歌》的主题在于通过描写李杨爱情故事,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与同情。李慧同志在《关于〈长恨歌〉的主题》(载《陕西师大学报》1982年第3期)中对我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只能是讽喻,对李杨不可能有怀念与同情。仔细拜读李文之后,我感到我们之间在如何确定一篇作品的主题等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需要澄清,因写此文,与李慧同志进一步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7.
"传奇才女"张爱玲的作品风格独特,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的至爱。而《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则是她独特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张爱玲不仅从小喜爱读《红楼梦》,而且一生酷爱读《红楼梦》,她的创作与人生均在自觉不自觉中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浅谈《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21—1764)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具有现实主义思想,而《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是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作者几乎是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的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写世间平凡琐碎之事,并以婚姻为主题,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大道理,但在这些平凡的事后面深刻地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在作品的人物塑造方面,两个作者各自有一个心爱的人物——《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在这两部作品中,作者几乎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她们身上,对她们俩每次出场及心里活动用了大量笔墨着重渲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两个作者把许多场景、情节都通过她们俩人的眼睛和对话表现出来,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增强了作品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这些可以说是两个作者匠心独用之笔.也是对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微妙之处.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它虽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悲剧小说,其中也包含大量的幽默内容,多与人物有关.以王熙凤、林黛玉、刘姥姥三位人物为考察对象,探析《红楼梦》中的幽默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一是塑造多面立体的人物形象;二是表现、深化了家族悲剧主题、爱情悲剧主题;三是在多个叙事场景化解尴尬,活跃气氛.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对时代文化精神的文学表达,作者通过文化批判的方式极其深刻的表现了此时中国的文化生命方向,其描写的家族悲剧同时也是此时我们民族文化生命的真实写照。此外,《红楼梦》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依然具有深刻的揭示作用,中国文化精神仍然面临着返本开新的历史任务,中国文化如何自觉依然是摆在今天国人面前值得深思的时代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