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际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需要,而且在人类需要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是现实的生活现象。无庸置疑,人际交往具有教育功能,具有其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我们认为,人际交往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具有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实施  相似文献   

2.
人际交往是生活,就是教育。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梅约教授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我们认为,人际交往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重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运动和外部环境变迁共同作用的逻辑进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经历了“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的转换。“社会哲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社会政治的需要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现实的人”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这两种范式尽管都是为了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某种困境而建立的,然而其本身却又陷入新的困境之中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和挑战。科学实践观范式是扬弃“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利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有效作用,我们要具有科学的知识和观点,有先进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和基础。大学生生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只有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在激发自我潜能,满足心理需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及团体凝集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要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创造的是“真善美的人”;其作用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三大需要”、“一大条件”。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并对改革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时调整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深刻理解人的本性,在更高的层面上说清楚“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关于“人”的解释的科学性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性和积极的借鉴意义。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性的解释(一)人的需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的需要的丰富性”看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这就是说,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一切压…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实施“三个一”工程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实践证明,“三个一”工程建设是一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改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多年来“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分层教学,是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愉快教育”,有其哲学、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愉快教育”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基本原则,优化教学系统,改革教育管理,提高教师素质,采取有效策略实施“愉快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先在性,任何目标的设定都隐含着较为抽象的目的层面的推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既需要凸显其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外在性”一面,也需要凸显其“建设人自身”的“内在性”一面;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但同时具有现实性,并非一种不可实现的“乌托邦”幻想.  相似文献   

12.
在“富二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以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为指导,关注“富二代’’大学生的需要,正确引导其权力需要、合理满足其归属需要、积极培养其成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促进“富二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13.
要理解一个社会教育实践的发展,必须通过分析政治基本原理、人类发展理论和教育进程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政治基本原理”是一种提出并证明某种政治体制合理性的观点。“人类发展理论”这一短语意指关于人们怎样扩展他的生活广度的一系列信念。每一种政治体制都建立在一种人类发展理论基础之上。我们把“教育实践”这个概念看作:在某一社会中,按照一种需要的形式,为塑造人的发展而有意识地采取的方法。此外,还须认识四种类型的理论:描述性的、潜在性的、或然性的和指令性的。描述性的理论试图阐明关于人类发展过程的经验主义观念。这种理论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们采取了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发展?相反,潜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发展,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极其深远的变革。互联网的出现,更使我们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积极利用网络文化,发挥其“服务保证”作用。为此,我们应在互联网上建立起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使之成为我们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中信息源建设的灵魂,从而不断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没有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比人类低级,要么是超人。而不能过社会生活的个体,或者自以为不需要因而不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上帝。作为个体的人来讲,其社会性的重头戏,无疑是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因而,人际交往在人的成长中,不仅是必修课程,而且是关乎其健康程度的“维他命”。人际交往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是体现在多方面的。首先,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来讲,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依托和基本条件。就像吃饭穿衣于人不可或缺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良性交往所带给…  相似文献   

16.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日常活动的重要方面,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可以通过他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得以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人际交往情境不足、缺少情境创设会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交往情境的必要性,进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际交往情境创设路径进行探讨,在人际交往情境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学生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接受教育,使思想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根据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以造就适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四有”人才。结合教学教育实施所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角度来说,它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说,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不仅仅是交往双方的沟通活动,更是一种生产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活动。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将使人际交往在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更具有感召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与人际交往的深刻关联表现为:确立人际交往目标、培育人际交往对象、保证人际交往内容和促进人际交往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与精神交往实践过程中,为了协调利益关系、维系社会和谐与涵养精神生活,产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指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价值观念以及实践活动的一种摄取状态。它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状态、个体思想品德成长状况在需要层面上的折射。综合运用“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哲学范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意味着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需要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需要的主体地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问题的研究,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命题,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政治美学的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政治美学”作为严肃的学术概念来使用,需要对于“政治”、“美学”都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对政治本身所蕴涵的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政治与美都是“恶之花”,都产生于人类生活与人性的缺陷,都致力于治理人类社会外在与内在生活的秩序。自然政治的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审美,政治的理想形态乃是取得像自然一样的具有“天赋”形式和“合法性”的人类生存结构,自由成自然,则是政治中核心的美学的理想。政治的“秩序感”与美学上的“秩序感”出之于相同的人类冲动,有限与自由这二的永恒张力,是政治和美学的本质。“神道设教”现象可以看作政治美学的一种必然形态,“暴力符号”与“符号暴力”是其逻辑发展。政治中人类最为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美学中的永恒主题。美是目的,乃政治美学的真正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