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研究范式,教育叙事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不少研究者开始尝试用叙事研究的范式来探讨一些教育问题。由于这种研究范式本身还不是很成熟,研究者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大,一些研究中出现了“理论诉求”压制“生命体验”的现象,这是值得去认真反思的。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含义所谓教育叙事研究,是指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叙事素材的分析研究。它借由影片、传记、图片、对话等刺激,触发当事人进行故事叙说,并以当事人的叙说内容为文本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反映出故事叙说者本身的重要生活经历及生命主题。在教育叙事研究中,作为个体的人,又称“研究参与者”,向研究者叙说他们的、个人的、第一手的故事。“叙事”这一术语的英文对应词是“narrative”,它是由动词“narrate”变化而来,其含义为“以故事的形式详细地叙说”。在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描述研究参与者的个体生活,搜集和叙说作…  相似文献   

3.
叙事即“叙述”“故事”,但“叙述”“故事”就可以称得上“研究”了吗?叙事研究备受人们关注,是因其所实现的教师专业发展功效,而不是其“研究”价值与意义,那么,叙事研究之于“研究”的价值到底如何?教育为什么需要叙事研究?本文立足于回到“研究”本身,从“研究”、“叙述”、“故事”三个方面对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气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加深对教育叙事研究本身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教育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成为“以校为本”的研究、培训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教育叙事、教育故事与教师日常工作所具有的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使叙事的研究真正触及到教师真正的教育生活、实践本身.但是,由于对这种教育叙事乍一接触感到亲切而带来的囿于感性的热情.由于对教育叙事缺乏方法论意义上的思考和驾驭.由于对叙事材料缺少理论的关照或理论上的准备先天不足.使得教育叙事即教育故事的撰写陷入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5.
叙事研究方法述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叙事研究是一种全新的质化研究方法,它通过研究对象的叙述,以故事的形式再现其生活史。研究者透过故事,梳理、统整、建构各项经验事件的性质或意义。叙事研究的过程可划分为进入现场、收集资料、完成报告三个阶段。维护叙事研究严谨性的基本标准应有如下几点,即明显性、似真性、反思性、验证性、可转移性。导致叙事研究结果“失真”的主要因素是研究者个人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文化参照与个人背景以及研究者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叙事研究就是当事人通过讲述充满意义的生活故事来进行教育研究。1.确定研究问题教师的叙事研究注重以“小叙事”来繁荣“大生活”。2.选择研究对象研究者要能够细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3.进入研究现场教师进行叙事研究时,进入研究现场就是走进教育活动的时空。4.进行观察访谈观察为教师的叙事研究带来了情境感和现场感;访谈则使研究者在观察中获得的外部感受得以深化。5.整理分析资料从大量资料中寻找出“本土概念”,即那些能够表达独特观点和真实感受的语言,使研究具有独特个性。6.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既包含研究者对所观察到…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类型和过程对于教育中的叙事研究的内涵,目前基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其中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另一种是狭义的,专指教师叙事研究,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当前以基于狭义理解的叙事研究居多。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者分析他人的故事,研究者独立于叙事情境之外,对他人的口头叙事报告或提交的书面文本进行分析;另…  相似文献   

9.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以及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潮之一叫“现象学”,它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胡塞尔。现象学强调让人直接去感受现象,从现象中直接把握本质。这种哲学思潮引入教育领域,便称为教育现象学。教育现象学主张把目光朝向教育生活,朝向教育实践,朝向教育现象,与此同时强调教育反思,通过反思,发现教育现象中的价值,获得对教育的最本真的认识。这是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这种理论思考,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教育专家马克斯·范梅南等人,倡导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从写作的角度看,教育叙事写作有那些特征和要求呢?可以概括为“四个有”:1.有情节的叙事,要求生动地写出细节;2.有角色的叙事,强调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3.有背景的叙事,要求展示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相关性;4.有反思的叙事,要求通过归纳(不是演绎)揭示故事的内涵和价值。具备了这“四个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度叙事”。大家都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他的所有教育论著,都是用散文的语言来表述的,读他的著作,就是听他一边讲故事,一边抒发感情,一边阐述理念,简直是一种享受。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的教育著作更是平易近人,用老百姓的语言来谈深刻的教育道理,还用诗歌甚至儿歌来表达他对教育的理解。这些清新朴实、生动形象,洋溢着生命活力的教育专著,对人类教育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是那些没有新观点却有新术语,没有新见解却有新概念,晦涩难懂的教育论文所不能比拟的。本期“教育深度叙事”专题从“教育深度叙事专论”、“教育深度叙事写作的误区”及“教育深度叙事实例”三个方面为读者提供教育深度叙事的写作思路。——编者  相似文献   

11.
本专题除了对主题的介绍性论文,还收录了三篇一线教师的叙事,均来自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举办的、为期一年的第三期教育行动研究工作坊中的叙事行动研究班。作为指导教师,笔者目睹了一大批教师在做叙事行动研究中的专业成长,这三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意在介绍为什么将叙事探究转换为叙事行动研究,这两种路径有什么区别,教师们在叙事行动研究中获得了什么成长以及这种成长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通过分析教师的参与过程和研究结果发现,相比叙事探究,叙事行动研究在教师公开发声、改变心智模式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触及学校场域中人们惯习的改变,其风险和挑战更大。通过本次工作坊的初步尝试,教师对叙事主题的认识更加准确,对主题的反思更加深刻,减少了自己的自责和内疚感,而且能够采取行动改变现状。促使教师如此成长的条件包括教师敢于暴露自己的"顽症",创设安全、开放的学习氛围,及时分享相关理论,形成相互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以及获得学校的理解和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者应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诸如叙事行动研究之类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洪峰的叙事策略关注读者体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得到提示和解释,认识到阅读本身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快乐而轻松地与作者交流的过程。这种"关注读者体验"的叙事策略在小说叙事的创新领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鉴赏视角。  相似文献   

13.
“熔事”与叙事:论绝句艺术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诗歌鉴赏,习惯于从"情景"概念出发,但这一概念只是一味地强调情景之间的"交融",从而或多或少在无形中遮蔽了诗歌中"叙事"艺术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诗歌中的"事",对于"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把"熔事"艺术作为一种鉴赏角度来关照唐人绝句,将产生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发现.所谓"绝句熔事"之论,则是意在通过"绝句"之体,来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在叙事方面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方式和不容忽视的艺术成就,这也为绝句的艺术鉴赏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韩非子》的文学研究中叙事研究是一大亮点,然而从论法的角度进行叙事学研究却无人问津。文章将从叙事论法的角度切入文本研究,并且将之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是《韩非子》论法的叙事语境;第二是《韩非子》的审美叙事和艺术论法;第三是《韩非子》论法叙事中对诸子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作为一种叙事框架,小说有自己的结构,而这个结构本身又总是通过一定的建构活动实现的,其中心是:在小说中由谁来讲故事。大量的阅读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故事常常会因讲故事的方式不同而变得面目全非,而这诸多的讲述方式的形成完全是由于叙事视点的作用。“在整个复杂的小说写作技巧中,视点(叙事者与他所讲的故事之间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珀西·卢伯克在其《小说写作技巧》一书中一语道破了叙事视点在小说叙事模  相似文献   

16.
《绿房子》是结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最好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一反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 ,把多条故事线索切割成多个“情节小块”打乱顺序穿插起来 ,使叙事时间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了《冈底斯的诱惑》突破传统的叙事技巧,应用消解真实、营造迷宫、插入评论等叙事手法,使传统单向、封闭的叙事结构不断走向多元、开放,为叙事文学开拓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碧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是苏童先生在2006年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为母本,进行的一个"重述神话"的尝试。小说运用陌生化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呈现出一种神话般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仔细分析小说的叙事,就会发现很多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包括对传统故事情节的解构,对人物形象的颠覆和重塑,对时空的剥离和对人性不断追寻都表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9.
扎迪·史密斯的《签名收藏家》是其最具争议之作,其运用了丰富的空间叙事技巧又被誉为"镜头感"最强的作品。文章通过从《签名收藏家》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叙事角度对该文本进行分析,探讨原著的空间叙事形式的审美意义,阐述了英国处于边缘文化的移民的身份认同主题。文章提出空间叙事理论不是摒弃情节的前因后果和逻辑顺序,而是利用时空交错艺术创造一种新的写作手法,这种叙事手法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把读者推到了小说创作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叙事学理论分析了《武林外传》的艺术特色及其作用,认为:该剧采用中间叙述、预叙等方式,始终带给观众以神秘感,进一步调动了观众的期待心理;以万能叙述掌管全局,每个小故事中又有各自的叙述者,使得故事本身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且强化了故事的立体性、层次性、丰富性;时间变形的运用,或加快了故事的叙述速度,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