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是尝试调整教材与教学。去年春季,我校一位任教四年级的教师把《养蝌蚪》从教材的第三课调整到第一课,第四课的《两栖动物》调整到第八课,调整计划上报到学校,自然教研组考虑到本地青蛙的产卵及其发育成青蛙经历的日期的具体实际,批准了这一调整计划。我们的考虑是,现行教材虽具地方特色,但毕竟各地自然情况千差万别,它不可能全面适应各地的教学实际。这就需要乡村的自然教师密切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一次教学低年级《镜子》时,我们根据教材设计了“找镜子、找人影”游戏,要求孩子们离开座位,自由地在实验室内找…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教学同本地农业活动相结合,我们把教材中与本地区自然条件有关的教学内容机动灵活进行调整,及早准备,保证教学活动及时有效地进行。如《种大蒜》一课》,教材编排在第二册第一课进行教学,而我们当地种大蒜的时间在每年八、九月份,我就将这一课调整到九月份教。这种机动灵活把握教材的方法,不仅真正发挥了农村自然优势,而且切实使自然教学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3.
《养蝌蚪》与《两栖动物》两课,经过3年的教学,我觉得还是以养促学效果最好。 一、单独养与集体养相结合 饲养蝌蚪比较简单,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一般学生都会取得成功。因此,要鼓励全体学生在家都要饲养(数量10只左右),同时在班级自然角上再集体饲养,并指派专人负责,教师也要亲自加入(此举有身教胜于言教的效果),并通过集体饲养的蝌蚪来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支持鼓励他们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以保证饲养活动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教学担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自然教学以它直观、形象、易操作等特点,培养了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使自然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构成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我仅以六年制第八册自然《养蝌蚪》《两栖动物》两课的教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师,一个魂牵梦萦的话题便是怎样上出一流的“优质课”。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我一丝不苟地备课,一丝不苟地教学。但是不久前我在上自然第八册第4课《养蝌蚪》时,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课前我做了自认为还算满意的备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点:1.知道从蝌蚪到青蛙或蟾蜍的发育过程;2.培养学生饲养蝌蚪的初步技能;3.培养学生长时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围绕以上教学目的,我让学生做好了课前准备,开始了教学的第一步:捉蝌蚪。我们来到距学校不远处的小河边。河里的小蝌蚪真多,不一会儿,学生的瓶子里都装满了蝌蚪。回…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的自然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课内外相结合,才能稳步提高自然教学效果。小学生对大自然往往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比如对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小学生比较熟悉,他们经常在水沟里捉小蝌蚪玩。然而,对于青蛙和蟾蜍的生活史并不十分了解,也未曾作过系统的观察。根据这种情况,教学《青蛙和蟾蜍》,必须傲到课内外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为此,教师在上课前一、二周就布置学生观察蝌蚪生活的环  相似文献   

7.
樊国娟 《学子》2014,(7):85
正陶行知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开放的教学环境里,建立开放的教学目标,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价,能使中小学音乐教育回归价值本原。一、推倒传统观念之"墙",开放音乐教学目标1.变"学会"为"会学"如:《小伞花》一课中"滴滴答答,滴滴滴滴答"一句上标  相似文献   

8.
上好自然观察课,对大面积提高自然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自然观察课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要从实际出发上好观察课。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搜集和选择观察材料,是上好观察课的重要环节。准备观察材料时,只要学生能找到的,要尽量让学生找。如教《植物的花》一课,教材提供的完全花是白菜花,很多学生不容易见到和找到。教师就应选择较为普遍的完全花,如茄子花等。选  相似文献   

9.
《养蝌蚪》中认识蝌蚪生长发育过程是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往年利用挂图、投影进行教学,学生课上无精打采,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今年我特意找来了有关青蛙的光盘资料,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示蝌蚪这一变态过程。课堂上,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但几天后  相似文献   

10.
浦仕娥 《云南教育》2006,(11S):47-47
作为教师,一个魂牵梦萦的话题便是怎样上出一流的“优质课”。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我一丝不苟地备课,一丝不苟地教学。但是不久前我在上自然第八册第4课《养蝌蚪》时,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相似文献   

11.
[课例简析]《两栖动物》(“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七课) 是在低年级学过《青蛙》一课和在本册第五课学过《养蚂蚁》一课的基础上,通过对青蛙、赡蜍的观察、比较,找出它们在外形、繁殖、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共同特点,从而抽象、概括出两栖动物的概念,然后应用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来判断出几种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校进行低年级自然教学的科学实验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这里谈谈我们在探索低年级自然教学规律方面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一、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由于学生年龄小,兴趣有着不稳定性和不持久性,因此内容选择从总体上讲具有系统性,从每册内容来看,知识又具有广泛性。教材内容包括山川岩矿、日月星辰、鸟兽鱼虫、花草树木、风云雨雪、力热声光,概括起来为生物常识、理化常识、天文气象地学常识三大部分。这些知识的内容体现以儿童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自然事物和现象为主。在教材中没有叙述性文字,更没有结论,着重指导儿童自已活动,配合新颖、富有趣味性的课题如《磁铁游戏》、《做个竹蜻蜓》、《饲养蝌蚪》、《小电珠》、《鸟》、《鱼》等。从课题可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材分析我今天讲的《花钟》这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共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花钟》这课是一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并形象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时间开放;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青蛙》的教学设计雍华小学自然常识第六册《青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两栖动物的特征。由于城市中的小学生对青蛙比较生疏,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选...  相似文献   

15.
蝌蚪吃什么     
在学习《两栖动物》时,有个同学问老师:“蝌蚪吃什么长大?”“你说呢?”老师反问了一句。可能吃一些水生小动物吧?也有可能吃水生植物吧?同学们议论开了。 蝌蚪究竟吃些什么食物呢?我们捞来蛙卵放在鱼缸中,缸内放些水草,把鱼缸放在实验室朝南的窗台上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教学目标1援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及其原因,学习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的方法。2援教学中,通过学习方式的开放,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课内与课外、语文与自然常识等学科知识的结合,让学生了解更多课本外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们新圩小学地处农村,周围的环境非常适宜进行自然观察,我根据这一有利条件,着重进行了一些自然教学资源再开发、利用的探索。 一、抓住季节特点,调整内容编排 自然教学内容的顺序可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进行调整。如《种向日葵》一课按进度要到四月中、下旬才能教学,可在这里三月初就已开始播种了。我就把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自然教学在于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的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栽培、饲养等动手能力。 农村学校地处农村,周围自然条件优越,对于开展自然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和教学实践归纳了几点作法。1 结合实际,补充自然教学内容 1、调整 有些教材中的自然实物与当地的季节、时令不相符,我们就将这些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如讲《冰》一课时,适当把这一课往后安排,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的时节进行教育,有教学实物材料,学生学习有了感性认识,对于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19.
1.小蝌蚪的妈妈都是青蛙吗?(《小蝌蚪找妈妈》) 青蛙的幼体是蝌蚪。蝌蚪以变态而成成体,但蝌蚪有很多种,长大后不一定都变成青蛙。蛙、蟾蜍(癞哈蟆)、蝾螈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叫蝌蚪。蝌蚪成长时有的先长出后肢,继而长出前肢,例如蛙;有的先生前肢,后生后肢,例如蝾螈。所以说,小蝌蚪的妈妈不一定都是青蛙。 2.为何“春眠不觉晓”?(《春晓》)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人们常常会觉得困倦,这种现象称为“春困”。“春困”期间,人特别爱睡,往往天大亮,不知醒,所以诗入写道“春眠不觉晓”。 从生理角度看,冬天人体体表的毛细血管和毛孔,  相似文献   

20.
如何开发农村自然资源优势,优化自然教学?本人结合实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1巧用生物资源优势充实自然教学内容在广大农村,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日、月、山川、草木相伴,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其家庭社区、科技辅导站、蔬菜种植区、经济林木开发区等资源,用孩子们丰富的感性知识服务教学、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根据季节的不同,笔者改变了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循序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和《花的构造》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