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放大细节--力透纸背见真义 请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 第一步,(师板书:饱经风霜)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饱经风霜的人,如果  相似文献   

2.
对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下列两位教师有不同的教法: 教法一: (请学生课前查字典,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教材所编选的一些课文远离学生生活背景,教师如何将生活与文本有效"嫁接"呢? [片段1]: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人才30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相似文献   

4.
教材所编选的一些课文远离学生生活背景,教师如何将生活与文本有效"嫁接"呢?   [片段1]: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人才30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  相似文献   

5.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个成语叫"饱经风霜".这是用来描写鲁迅救助的那位车夫的。在教这个词时,比较普通的做法是让学生读几遍,然后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很快就能答出:"饱经风霜就是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为了加强记忆,一些教师还会再请一两个学生回答,被点到的学生同样也能对答如流。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这一课时,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教学目标等因素的规范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制约,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周期性和个性色彩。在课堂教学这个系统中,教师行为是学生行为的先导,主导着师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落脚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不同的教学理念支配着不同的教学行为,而不同的教学行为则会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请看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对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饱经风霜”一词,下列两位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教法一:(请学生课前查字典,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师“:饱经风霜”的意思是什么?生:形容经历了很多困苦和磨难。…  相似文献   

7.
[片段一]师:同学们,饱经风霜的阿炳会怎样卖艺度日?请同学们在纸上写下来。师:我们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8.
我敬佩的人     
在我家小区的院子里,有这样一个人——中等身材,经常穿一身褪了色的衣服,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皱纹。因为他走起路来腿脚不大灵便,所以,我给他起了个绰号——“瘸大伯”。  相似文献   

9.
《二泉映月》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中没有人做出反应,显然,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或一下子无法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感悟“饱经风霜”一词的:师:你们觉得能用“饱经风霜”来形容我吗?  相似文献   

10.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摆脱机械讲解、生硬灌输、僵化记忆的误区,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笔者结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课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一联系生活,让词语“活”起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教学片断:(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指导学生理解了其他的词语,但巧妙地埋下了伏笔)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饱经风霜的脸吗?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下来。我给大家开个头“:…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当读到“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象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  相似文献   

12.
<二泉映月>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中没有人做出反应,显然,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或一下子无法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感悟"饱经风霜"一词的:  相似文献   

13.
黄丽娟 《江苏教育》2005,(1B):47-47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14.
课文《黄山奇松》中有这么一句:“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在教学课中,一位新教师这样处理“饱经风霜”这个成语。  相似文献   

15.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引导读书:这是一位怎样的伯父,一位怎样的先生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的思绪走近鲁迅先生。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几件事?2.字词反馈:扎绷带夹出咳嗽饱经风霜3.  相似文献   

16.
爱的回忆     
夜是这样的安静,偶尔会听到风吹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窗外照进一束寒光,我躺在被窝里久久难以入睡。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我最慈爱的爷爷。  相似文献   

17.
爱的回忆     
夜是这样的安静,偶尔会听到风吹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窗外照进一束寒光,我躺在被窝里久久难以入睡。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我最慈爱的爷爷。  相似文献   

18.
老师,请您坐好,我要为您画张像…… 我先从脸部开始画.那是一张极其普通的脸,满脸皱纹、饱经风霜.难道真的这么平凡?不,您坐好,再让我端详端详……这是一张让人感觉温暖而严肃的脸,融合着慈母和严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经常在文章中看到作者引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也经常看到语文教师遇到“饱经风霜”就完全照搬。  相似文献   

20.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 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这一问又掀起了议论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