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中国武术:传统审美的文化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之美是东方的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中国武术具有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和价值,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倾注了极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文化意识。文章以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整体观、和谐观,生命意识观、天人合一观、意象观等诠释中国武术的审美主体、审美感悟、审美意象、审美和谐、审美追求、美育教化等审美体现,以此深化对中国武术的美学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秦汉历史是中华民族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历史。“大一统”是这个时代的命脉和灵魂,它给予这个时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幻想与激情,也让中国从此围绕着“大一统”主题而演绎着一代代的风云史诗。中国因秦汉而为世界所瞩目,世界也从秦汉为中国所认知。这一切,均赋予秦汉时代审美文化以鲜明的历史个性。二、秦汉乐舞文化的审美特征在普遍的审美文化形态上,秦汉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它所表现出的一种“大美”气象。“大美”者,高大、宏大、博大、壮大之美也;而所谓“气象”,从直观上说,它指某种景象、情状、态…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祥云”火炬“和谐之旅”接力在奥运史上具有融合东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文明、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创造传递“三最一高”纪录、凝聚世界人民团结抗拒“抵制风波”和展示主办国形象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移植"与"复兴"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不难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让位于西方体育,这一结局虽然意味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移植”西方近代体育之后显得充实、丰富,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衰落。学校是西方文明的输入口,学校也应成为东方文明的输出口。从实际出发,“复兴”民族传统体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文"释义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炳南 《体育学刊》2007,14(4):54-57
“礼乐诗书”之教,是我国西周时期改造社会、教化民众的圣王之道。孔子全面继承了周代的“六艺”教育,成为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和教育实践影响远巨。我国古代的“礼射”蕴藏着深厚的儒家精神文化内涵,彰显了卓越的体育人文精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深厚人文价值,表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对自身美的认识和追求,对提高我国各民族人民健康水平、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胜喜 《钓鱼》2011,(14):20-21
夏季正是垂钓的最好季节,饵料方面除了配方独特的商品饵外,还有很多就在垂钓者身旁的一些随手利用的众多“野饵”。这些“野饵”不仅让垂钓者少了破费,而且在某些时候,还有让商品饵望尘莫及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 ,通过对儒家体育审美价值取向的反思 ,构建体育审美教育的新人文精神 ,当代体育审美教育应塑造全面的、有文化批判精神的人。研究认为 ,儒家从人的社会性角度去规范体育的审美价值 ,以“修身为本”、“齐之以礼”、“义以为上”作为体育的审美价值取向 ,儒家体育强调道德体验的审美价值 ,使体育成为泛化的道德训化 ,失去了原来的孔、孟思想中自由而发的生气和严肃的认识批判立场。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中出现体育运动已经是罕见的文化现象了,而在体育游戏中又能演化出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样的大型赛会, 就更是奇葩一枝。古老的文化或文明系列中,体育与奥运会唯独在希腊人的手中发生了。谈体育说奥运的文章已经不少了, 这里只想说说它的哲学意义。一、哲学家,毁灭生命当柏拉图触及到“世界3”和“世界2”这两个世界的时候,他便对人的结构进行了分类,还对人体器官的功能进行了鉴定,他为此提出了“灵魂不朽”的概念。与此同时,他又有了“肉体必死”的观念,肉  相似文献   

9.
“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空白”效应。  相似文献   

10.
高伟 《杂技与魔术》2021,(2):49-51,48
追求现代杂技节目的审美意蕴,已成为杂技创作者的共同向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文化审美的多元变化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杂技经历了“显技”“融艺于技”“由艺臻境”三个不同的审美层面,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蕴和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研究法,将太极拳理、拳论中的"气"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中予以研读.认为太极拳健身文化之"气"有"人身之本原"、"人的精神"和"人的呼吸"三个方面的涵义,并为这三个方面寻到了传统文化的语境,进行了现代语言的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哲学思辨的方法,探索新时期武术审美教育的当代使命与实践方略。研究认为:新时期武术审美教育肩负着弘扬中华审美文化、提升民族素质和民族体育价值品级的文化使命。武术审美教育应立足于武术审美文化理论,涵盖武术技艺、人文精神层面的教育内涵。通过武术教学、影视、竞技等路径渗透武术审美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培育高尚的艺术素养以及对武术之美的鉴赏力、创造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审美泛化——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的蓬勃兴起、消费主义的主导力量以及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现代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审美化生存,更准确地讲,走上审美泛化的道路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避免现代体育在追求视觉馨飨与快感体验的审美泛化过程中自我迷失,必须在现代体育与人的审美关系中进行并强化美学介入,以现实的力量反抗审美泛化意识的泛滥,通过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来防止可能产生的物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精神主导地位。建设体现以“和谐”为核心价值观念的篮球文化与处理我国职业篮球现阶段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创建CBA品牌、拓展CBA发展空间都有很好的契合点。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发展CBA主场文化、培养明星及国际球员等是发展、传播我国篮球“和谐”文化的主要途径与契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散打作为脱胎于传统武术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根植于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文章试图从传统文化"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散打,为散打运动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为途径来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推广散打运动来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瓦舍”是宋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化发展需要的产物,它是融体育、艺术、娱乐、消闲为一身的固定综合性游乐场所,具有政治、经济、竞技、健身、教育、娱乐、消闲等多种社会功能,它的形成与发展大大地丰富了市民化生活,并为现代“健身娱乐场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化生活的需求,现代“健身娱乐场所”朝着多形式、内容多样化、功能多元化和娱乐设施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世致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影响力的人文思想,具有理性、功利、实用的基本特点,潜在引导并规范着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经世致用"思想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有益影响表现在:普及了近代学校体育的运动竞赛活动;促进了近代学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形成;活跃了体育思想与理论的研究;深刻影响着近代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和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太极拳理、拳论中的“心”掷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中予以解读。结果认为太极拳健身文化之“心”偏重于它的思维和意识功能。它的机能器官是脑,通过脑的神经活动完成其相应的 活动。  相似文献   

19.
话语系统中以“教师教育”取代“师范教育”,是我国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的标志。社会文化的转型及传统师范教育的弊端,使教师教育在我国的出现具有其现实基础。借鉴国际师范教育改革的做法,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新形象进行设计的过程即是我国师范教育如何向教师教育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冰嬉"是满清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冰雪运动的发展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并依托《冰嬉图》对清代滑冰运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冰嬉运动的起源、发展,这对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开展区域特色的体育活动,现代冰雪活动内容的开发,均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更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