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众所知,自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数学教育曾经历了由惟一集中于教材教法到更加重视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建设这一重要发展。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围绕“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和“数学学习论”这三门学科分支的建设进行的,那么,什么又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数学教育、特别是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呢?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方式,都必须反映该学科的本质和特征。数学教育改革历经百年,但改来改去难如人意.20世纪80—90年代,数学哲学研究趋于成熟,数学方法论学科在中国诞生,数学教育改革在呼唤,系统地把数学哲学用于数学教育,势在必行,随着“数学教育的哲学属性”被破解,被认识,终于找到了数学教育改革的一条可能之路,一条返璞归真之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至21世纪数学发展趋势的回顾及展望(提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一)分化趋势(50年代后)(二)理记与应用的结合趋势(70年代后)(三)数学发展的五大特点(四)对新世纪数学发展的一些预见(展望)Napoleon名言:“国家富强,要靠数学发达.”(后者为必要条件)中国已故主席邓小平名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注意:邓氏名言能推出Napoleon名言(命题)!何故?国家富强生产力发达一第一生产力发达一科技发达一数学发达.当今世界上数学有六强:美、俄、法、德、英、日.(-)20世纪前本无“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之分.19~20世纪数学家都身兼数职.Lagrange,Laplace,Gauss,等.20世纪…  相似文献   

4.
写作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很早就受到美国教育界的关注,这反映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贯穿于课程的写作”运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研究者在数学写作方面作了许多尝试、应用和研究,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方法,得出了数学写作在发展数学知识、成就问题解决、培养反思行为、促进情感流露、加强对话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数学写作在美国已经较为广泛地被用作数学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作了多角度研究,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学教与学的方式,尚未完全形成,还缺少若干要件.因此,应将“数学建模教学”纳入“MM教育方式“,用“MM教育方式”指导数学建模活动.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作为传播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数学史,是新课程下理解数学的一种新途径。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数学教育家、数学教师对于数学史在数学课堂上的具体运用作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也已成了近年来国际上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们关注的中心话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世纪五十年代末发起纷争,经十几年后逐渐平复而今又烽烟再起的关于数学教育思想的“现代派”与“传统派”之争进行回顾,展开客观思考,从历史的演变中获得启发,结合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有关现代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MM教育方式与当代数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对数学教育改革和研究,这大浪淘沙式的严酷条件下,“MM教育方式”几乎是唯一存活下来,而且还在发展的一种教改方案.MM教育方式对当代数学教育的启示是:不能眼睛向外,看不到我们在数学教育方面的长处;要防止去“数学化”的倾向;要将数学教育理论研究与数学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世纪五十年代末发起纷争,经十几年后逐渐平复而今又烽烟再起的关于数学教育思想的“现代派”与“传统派”之争进行回顾,展开客观思考,从历史的演变中获得启发.结合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有关现代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值此世纪之交,对20世纪国内外的数学教育做一回顾,并对未来做一展望。 一、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回忆 本世纪数学教育的巨大变革,应该说是从60年代开始的。 1. 60年代的新数运动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在美国出现了一个找导弹差距运动。最后认为,美国航天技术落后的原因之一是基础理论落后。于是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教育革命。联邦政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兴起了用数学方法研究地质勘探实际问题以来,数学地质学科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20世纪90年代学科调整后数学地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在我国部分高校中,现已开始恢复数学地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与科研实践,在总结数学地质学科及人才培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数学地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使得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数学教育大国.数学教育有效地推动着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在21世纪初的GDP占世界的比例与美国百年前的相似.数学教育目标的良好实现有赖于合格教师的有效实施;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全民”素质和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应正确对待数学教育改革,正确对待数学教育目标的有步骤地实现.  相似文献   

13.
张红 《教学月刊》2009,(7):51-53
一、对数学教学的认识 数学教学的问题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数学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数学教学.20世纪50年代的“新数学”运动,之所以在许多国家夭折,原因是教学无法实施.在计划课程(国家的政策、文件、大纲等)、实施课程(教师课堂上所教的课程)和学生学会的课程中,后两项的关系最紧密.这些都说明了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回顾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数学教育界部分学者、教师自觉学习与应用数学方法论指导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足迹 ,其中“贯彻数学方法的教育方式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数学教育实验 (简称MM教育方式实验 )已从无锡拓展到湖北、天津、北京、新疆等十余个省市。这对进一步推进数学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科学始于问题。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同样具有这样特点,从它诞生起,就与“问题”有了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问题解决”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数学教育界继“新数学”运动和“回到基础”之后提出的主要口号.得到国际上的一致赞同。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学习数学的目的.而且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数学学习中.问题解决能帮助巩固、拓展知识和技能,它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胡坚 《湖南教育》2003,(23):26-27
数学教育的改革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提出了如“新数运动”“回到基础”“问题解决”等一系列的改革口号,并付诸了行动;建构主义是继这些改革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在数学教育界兴起的又一影响最大的口号,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响应。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建构主义。作为数学教师,有必要认识与理解建构主义的内容,并根据建构主义指导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一、建构主义的内容建构主义最初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他认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人们对客体的认…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哲学”研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自20世纪90年代郑毓信开创中国数学教育哲学研究起,中国数学教育哲学发展至今已20多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从哲学视角剖析数学教育现实问题;数学教育哲学学科基本问题研究。至目前,该研究具有以下特点:数量少、起点高;理论成果丰富、学理分析匮乏;现实问题研究广度有余、深度不足。中国数学教育哲学研究需要积极开展数学教育哲学学科基本问题研究,积极探索数学教育哲学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的一种潮流,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全美数学督导委员会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要求出发,提出21世纪学生应具备12种“基础的数学能力”问题解决是其中的首要能力。我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是有必要的。而且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并从中体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解决”的由来与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发起的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数学”运动,由于过分强调数学的抽象结构,忽视数学为现实生活服务,终以失败而告终。70年代又提出了“回到基础”,但这一口号被认为是消极的。为了提出未来美国数学教育的目标,1980年4月,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公布了一份指导80年代学校数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行动的议程》。该文件指出:“80年代的数学  相似文献   

20.
一、小学数学教材建设发展分析1978年我国正式把小学算术称为数学,并且新增了代数、几何知识。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改变我国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的状况,开始重新编订教材,即1984年刊行的《现代小学数学》,而这本实验教材也成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指定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