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对我国不同时期的民歌发展概况进行分析和说明,勾划出我国民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陈明友  刘俊 《科教文汇》2007,(11Z):208-208
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对我国不同时期的民歌发展概况进行分析和说明,勾划出我国民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灿烂文化。本篇论文主要是浅谈了居住于我国东北区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民歌特点。先从民歌的基本定义入手,然后引向论文的主要部分赫哲族民歌,通过对赫哲族代表民歌作品《乌苏里船歌》分析进行论证,总结出赫哲族民歌特点。  相似文献   

4.
民歌是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的瑰宝,是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民俗风貌的重要载体。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歌,并且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民歌形态及特点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就从蒙古族民歌入手,对其发展及演变进行了重点探索。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变迁,民歌也在日益发展,新时代民歌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表现出与传统民歌不同的新品质.  相似文献   

6.
当今音乐教育界,严重忽视民歌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若我们不珍爱自己民族的音乐,任其逐渐失色、失传,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笔者认为让民歌继承和发展下去,是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无疑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就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学习的兴趣进行论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民歌的兴趣,发展好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7.
汉族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以其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流传至今。但是在当下的社会,汉族民歌的传承确实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存在的困境。在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希望借助传媒使汉族民歌得以继续发展,迎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很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它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很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它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相似文献   

10.
正《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诗歌除了成功塑造了女英雄——木兰的形象外,还有其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笔者将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其高超的艺术美。一、《木兰诗》是在承传与创新中诞生的北朝民歌主要以五言形式表达,《木兰诗》则继承了这种传统,带有鲜明的民歌风,但它又不拘泥于此,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长短句交错,使古诗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而且从篇幅上看,它也比同一时期的民歌长很多。例如:《木兰诗》开篇的前四句"唧唧复唧  相似文献   

11.
张璐 《百科知识》2022,(3):38-40,43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不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同时又是民歌之乡,享有"民歌海洋"的称号.从尧舜时期的民歌童谣,到国学经典《诗经》中的《唐风》《魏风》,再到南北朝的《并州歌》《敕勒歌》,都留下了曾经生活在山西地区的各族人民的情感印记.明清以来,山西民歌显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河曲民歌""左权民歌"都有世人耳熟能详的民歌作品传世,如《想亲亲》《绣荷包》《桃花红杏花白》等.这些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山西民歌还是古筝创编的重要源泉之一,二者常用弹唱的方式结合起来,这种文化碰撞既是对山西民歌的发扬,也是对当代山西筝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汉乐府中的民歌,更是我国艺苑的奇葩,它的艺术成就历来都是得到充分肯定的,本文着重从形象的鲜明性这方面展开进行探新。  相似文献   

13.
桂海滨 《科教文汇》2009,(36):267-268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还原了民歌的本质——人人都能够的、很随性的、自然的歌唱。它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它的出现是不应该有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的。这些都是原生态民歌有着无限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孙伟 《科教文汇》2007,(4X):190-190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很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它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相似文献   

15.
李颖 《百科知识》2021,(21):34-35
明代民歌在小说中的出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俗文学盛行;二是小说的受众大部分是粗通文墨的市民阶层,小说作者为了迎合读者的取向,在写作中加入深受普通市民喜爱的民歌.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和民歌从相离到相交,经过不断磨合取得了意外之喜,民歌自带的韵文特点使小说得以更好地抒发情感.除此之外,在帮助小说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进程和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思琦 《百科知识》2023,(15):54-55
<正>川南民歌和川北民歌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都体现了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传统,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但在音乐表现上存在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唱法的不同,反映了两种地域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一、川南民歌的特点四川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四川民歌,而川南民歌是四川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川南有大小凉山,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文化艺术现象,是多元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拥有隶属自己本民族的独特声乐艺术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和种族的声乐艺术五彩纷呈,多姿多彩。然而,由当代学院派歌手亲情演绎的民歌艺术却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它的缤纷色彩,呈现出千人一腔的奇怪现象。那么,什么是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千人一腔现象?这种现象所透射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应对这一声乐艺术现象?本文关于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的再认识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和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18.
对传统民歌应该如何来进行评价与认识,是当今民歌创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创新是当代民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吴会旭 《科教文汇》2010,(2):128-128,134
声乐艺术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文化艺术现象,是多元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拥有隶属自己本民族的独特声乐艺术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和种族的声乐艺术五彩纷呈,多姿多彩。然而,由当代学院派歌手亲情演绎的民歌艺术却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它的缤纷色彩,呈现出"千人一腔"的奇怪现象。那么,什么是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千人一腔"现象?这种现象所透射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应对这一声乐艺术现象?本文关于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的再认识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和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20.
谢晶莹 《科教文汇》2008,(30):264-264
中国民族声乐,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和带有这类风格的创作歌曲,如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其形式繁多,内容丰富,风格迥异。中国民族声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