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玉甫 《教师》2013,(19):50-51
以前农民插秧,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总以为秧苗插得越密,就会收获越多,但最后事与愿违。现在的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他们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却还带来了粮食的丰收。初看起来十分奇怪:"勤劳"没有得到相应报偿,"悠闲"反而享受着丰收的果实。细想想,密植插秧固然倾注了农民的丰收意愿,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反之,小块状抛秧却不仅为秧苗分蘖增产提供了充足空间,还保护了它的自然生长。以插秧来类比语文教学,过去大部分老师做着类似插秧密植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正>车行陌上,春光袅袅。突然,你注意到,农民在田间不是在插秧,而是在抛秧!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更多。年年复年年,人  相似文献   

3.
生本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师本教育而言的,它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它是主动的假设,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其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想丰收,但没想到当农民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4.
"车行陌上,春光袅袅。突然,你注意到,农民在田间不是在插秧,而是在抛秧!"这是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描述的情景。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更多。年年复年年,人们照此办理,但水稻的产量依旧不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是谁的科研成果,农民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技术。这种技术就是把过去从田里拔秧改变为用  相似文献   

5.
插秧     
星期天下午,我做完作业,决定到田里帮爸爸妈妈插秧。我来到田边,爸爸妈妈正在田里忙活呢。只见他们弓着腰,左手拿着一大把秧苗,右手捏着一小撮秧苗,蜻蜓点水般地往淤泥里一戳,秧苗就稳稳当当地站在秧田里了。原来插秧这么简单呀!我脱掉鞋子,卷起裤腿就迫不及待地跳进田里,田中的水还蹦起来溅  相似文献   

6.
杂草     
杂草,俗称野草,除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外,还有灌木、藤本及蕨类植物。杂草种类多,全球约有5万种。其中农田杂草有8千多种。我国常见农田杂草约有500多种。 一、杂草的特性 1、杂草根深叶茂、生长快于农作物。杂草不论地上、地下部分,生长都比农作物快。如刺儿菜的根系比小麦的根系长两倍。稻田里,当秧苗长到3~4片叶时,异型莎草刚出土;可是半个月左右后,它的株高和鲜重却与秧苗几乎相等;20多天后,其株重达15克,株高32厘米来,而秧苗的株重仅7.5克,株高为28厘米,因此,水稻插秧后如不及时除草,半个月后稗草、水莎草、水苋菜等快速生长将会形成草荒。旱地马  相似文献   

7.
躍进之声     
秧苗长得禄油油,手拿害本不想丢;保氯今年多增产,粮食文化两丰收。躍进之声~~  相似文献   

8.
水稻栽培从秧苗移栽到本田后须经数次中耕耘田,除草任务繁重,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费工费时。尤其当前推广水稻抛秧新技术,这种“天女散花”式的随机抛秧,打破了过去人插或机插“株行整齐”的格局,使得耘田作业愈加困难。水稻免耘灵的研制旨在抛秧田上喷上它后,能促使秧苗迅速发根返青而且抑制杂草生长,以期达到省工省力、快速除草而又提高产量之目  相似文献   

9.
妈妈的手     
我的妈妈是一个农民,她的手非常勤快,从我记事的时候,就没有看见这双手闲过。我家后院有一块菜地。一有空,妈妈就扛着锄头、拿着铁锹,在地里挖土、除草。她种的莱一年四季全家人都吃不完,有时还拿到街上去卖。妈妈是插秧能手。插秧时,只见秧苗在她的手上快速地翻动,却看不见她的手。一眨眼的工夫,一行行整齐的秧苗就出现在她面前。街坊邻居都说,妈妈的手插秧比插秧机还要快。  相似文献   

10.
<正>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赏析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插秧歌》十分逼真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全家上阵、冒雨抢插秧苗的场景,描摹细致,细节生动,描绘出了一幅雨中插秧的农耕风俗图画,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扬中县小学教师帮助农民排水扬中县文教科谢舜元、三(?)中心小学陈锁宝、黄亦尧等来信:六月八日扬中县各区下了一场大雨,雨水把栽下去的秧苗淹没了,仅露出一些苗头在一片白浪的水面上摆动。如果不及时把积水排出,将影响今年的收成。农民们为了争取今年的增产,同  相似文献   

12.
固定的目标     
尹成荣 《小读者》2011,(4):13-13
在风和日丽的春日,有一位哲学家来到郊外散步。当他走到一片农田时.看到农民正在插秧。哲学家看到农民插完的秧苗就像用尺子量过的一样,均匀而整齐,不由得赞叹起来。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秋播夏种季节,都是农忙时节。有经验的农民无论如何种植,是插也好,是抛也好,是种也好,秧苗生长总有那么大的自由空间,接下来便是施肥、打农药,在有效的田间管理中长势自然好,收成也自然好,农民管理的有效不是“治”而是“促”。反思今天的学校管理,更多是在“治”上,  相似文献   

14.
学抛秧     
星期日,我和妈妈一起到奶奶家,正好奶奶在门前的田里抛秧。 一到家妈妈便放下手里的东西,到田里和奶奶一起抛秧。只见妈妈左手托着秧盘,右手拿着秧苗向空中一扔,秧苗就像毽子一样在空中飞舞,然后稳稳  相似文献   

15.
插秧     
吃完早饭,我出发去田间,等爸爸教我插秧。爸爸一边插秧一边告诉我:“插秧时,左手先抓一把秧在手里,右手每次只拿两三根……”“别说了,别说了!那么容易谁不会。”我不耐烦地打断爸爸的话。我右手拿了两三根秧,迅速地插入泥中,马上收手回来拿秧……真简单!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插了一畦。腰真疼,我伸了个懒腰。看看爸爸插的秧,间距均匀,棵棵秧苗都像士兵一般,非常整齐,精神极了,看上去非常舒服。再看看我插的秧,弯弯曲曲,东倒西歪,有的还浮出水面。我感到难为情,只好请爸爸重新讲解怎么插秧。原来插秧是有方法的,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捏住秧苗…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秋天     
<正>夏姑娘走了,秋姑娘踩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悄悄地走来了。秋姑娘来到田野。她看见:农民伯伯欣喜若狂地在金色的田野里收割稻谷,开心地说:"丰收了,丰收了,今年比去年增产三成!"她还看到:丝瓜挂在叶藤上荡秋  相似文献   

17.
有位哲学博士漫步于田野中,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得如此整齐,犹如用尺丈量过一样。他不禁好奇地问田中工作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老农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博士卷起裤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他再次请教老农,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博士照他说的做了,不料这次插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线。老农问他:“你是否盯住了一样东西?”“是呀,我盯住了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水牛边吃边走,而你插的秧苗也跟着移动,你想这个孤线是怎么来的?”博士恍…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的农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大雨虽然令他们无法进行户外的劳作,却会带来庄稼的繁茂生长和丰收的喜悦。与此相同,鲜花因为雨水的冲洗而愈显娇艳欲滴。这个道理预示着光明会从黑暗中进发;只要你相信,生命也会从死亡中萌发!  相似文献   

19.
教育应该放手“抛秧”大胆“生料干湿喂”,不宜“插秧”和“煮潲稀喂”。教育不应该对学生过多干涉和过分束缚,不应该单纯着重在“抓分”和“抓升”。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社稷为重,培养德才兼备接班人。教育改革必须“凤凰涅槃”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20.
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施用壮秧肥,比对照出苗率高、生长快、分蘖多、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同时能减轻秧苗绵腐病、立枯病的危害,水稻增产 8.3%。试验结果表明;壮秧肥的适宜用量为湿润育秧 60g/m2,旱育秧 75g/m2,塑料软盘育秧 125g/10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