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姨娘是我母亲的亲妹妹,小我母亲3岁。她从小就很聪明,特别是那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人见人爱。不知道的人,根本就看不出她是一个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姨娘心地善良,她常常把自己穿半旧的衣衫,送给衣不遮体的乞丐,也常常把到嘴的饭菜,送给那些孩子多、吃不饱的母亲。她知道,孩子嗷嗷待哺的母亲若是吃不饱,哪来的奶水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姨娘啊,姨娘     
姨娘是我母亲的亲妹妹,小我母亲3岁。她从小就很聪明,特别是她那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人见人爱。不知道的人,根本就看不出她是一个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姨娘的心地善良,她常常把自己穿半旧的衣衫,送给衣不遗体的乞丐,也常常把到嘴的饭菜,送给那些孩子多、吃不饱的母亲,她知道,有嗷嗷待哺孩子的母亲吃不饱,哪来的奶水呀。  相似文献   

3.
姨娘啊,姨娘     
姨娘是我母亲的亲妹妹,小我母亲3岁。她从小就很聪明,特别是她那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人见人爱。不知道的人,根本就看不出她是一个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姨娘的心地善良,她常常把自己穿半旧的衣衫,送给衣不遮体的乞丐,也常常把到嘴的饭菜,送给那些孩子多、吃不饱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姨娘啊,姨娘     
姨娘是我母亲的亲妹妹,小我母亲3岁。她从小就很聪明,特别是那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人见人爱。不知道的人,根本就看不出她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从<红楼梦>具体文本出发,换一个角度去看赵姨娘,她是一个在尴尬生存环境下无力的抗争者.她是个卑微的母亲,她期盼着能借由儿女提升自己的地位,反抗自己的命运,不过这些期盼全都落空,终成奢望,她的可恨下隐藏着可怜.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赵姨娘的形象是悲剧、弱势、有扭曲人格母亲的典型,但她的母爱却有着不同,赵姨娘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她的低下地位和当时分明的阶级思想而导致他的思想越渐偏激和极端,并妄图利用和采取一系列手段和方式达道上位的目的,所以赵姨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女人",而是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悲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母亲     
做母亲是极伟大的事又是极辛苦的事,就像这位母亲,辛辛苦苦创造了三百余天,终于怀着胜利果实跨进了产房,可果实还偏偏不肯乖乖地落地,于是母亲先是哼着,然后嚎着,最后是无声无息死死攥着床单,历时五天五宿,当助产护士抱着一对孪生姐妹站到她的床前时,她笑着晕了过去……晕过去是暂时的,醒过来后她还得继续努力,母亲的丈夫正漂洋过海支援世界革命,喂养孩子的事自然就由母亲一个人承包了。母亲的母亲告诉女儿说,哄孩子不哭其实很简单,拿出奶头朝她嘴里一塞,准笑。母亲将两只奶头塞进两张小嘴里,非但没见笑,反而哭得更凶狠,…  相似文献   

8.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直到90岁高龄,才到石家庄我二姐家度过了她最后的四年。母亲是我在世界上最亲的人,每当想起她,一种温馨、留恋和孤独交织在一起的奇怪感情,就笼罩在心头。  相似文献   

9.
戏迷人生     
这张照片是母亲作为戏迷的见证。母亲从小就是个戏迷。只要村里来了戏班子,她总是赖在戏院门口,看见了大人,就拽着人家衣角:“求求你,把我带进去吧。”要不就背着弟弟妹妹,让他们踩在自己肩膀上,趴在窗台上看戏。母亲的嘴角泛着浅浅的笑意,那是小小的满足。母亲嗓音圆润,她说这都是小时候练的。放羊的时候,她就坐在树杈上大声吼,什么时候停了,羊便从四面八方跑回来。母亲还偷偷地考过两次戏班子。被团长选中后,她把衣服包好,下定决心要走,但每次都让姥姥给拦住了。姥姥说唱戏很吃苦,女孩子家,找个好婆家就行了。母亲哭了一…  相似文献   

10.
儿赚母丑     
我的母亲是容貌丑陋的乡下女人,刚刚懵懵懂懂时,我就知道遮丑了。我不同母亲一块儿上街,喊在田里劳作的母亲回家时,我只是很快地跑到她的身边,低低地朝她喊一声,便飞快地,独自一人跑开了。  相似文献   

11.
寻找母亲     
那天下午,我忽然想吃母亲腌的牛干巴,就回家去了。母亲不在,家里空空荡荡,令人生疑。父亲出差去了,只有母亲一人在家,她是退休的中学教师,还在学校代课。除了去学校或者买菜,她多数时间都呆在家里,或改改作业或喂喂鸡、玩玩健身球、看看电视。我想她大概买菜去了,就坐在沙发上等着。桌子上有一个纱罩,里面放着一碗豆豉,一碗榨菜。平常家里有人,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做许多菜,等到只有她一人时,她就尽可能地简单。我知道只要到六点钟左右,她就会手肘上挂着一大包菜,气喘吁吁地进门来。等到七点,我肚子饿得要死,母亲还没有回…  相似文献   

12.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相似文献   

13.
很久以来,只要一想到慈爱的母亲,她朴素的话语便回响在我的耳边,沉醉我的心灵。母亲是一个开明的人,虽没有多少文化,但脑子里的词汇似乎永远也说不完,道不尽。从记事起,我就很佩服母亲那副天生的好口才,每每想到她的谆谆教诲,我就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  相似文献   

14.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相似文献   

15.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②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相似文献   

17.
母亲     
从高尔基的《母亲》到朱德的《母亲》,历来,不知有多少文人赞美过他们的母亲。是的,母亲是伟大的、崇高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这对于从小失去父亲的我来说深有体会。就在十七年前,我刚刚来到这大千世界时,父亲那高大的身躯就永远沉睡了。他走了,留给母亲五个年幼的孩子。”那时的母亲只有33岁呀!这对于她来说是多么沉痛的打击。她伤心地哭了好久、好久。泪流干了,她就坚强地用那瘦弱的臂膀支撑起这个破碎的家。妈妈每月仅六十元的公资,要养活六口人,要吃饱、穿暖,还要供我们上学,这是谈何容易的事呀!何况那时的我们正是长…  相似文献   

18.
瑾山月 《家教世界》2023,(14):14-15
<正>心理咨询师李松蔚接待过这样一位访客。女孩小陈(化名),向他求助:“要怎么做,才能逃离母亲的魔爪?”小陈自小父母离异,被母亲一手带大,从她记事起,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妈妈只有你了,咱俩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直以来,她凡事都按母亲的意思来,稍有不慎,就会被责骂。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小陈刻苦读书,名校毕业后也有份不错的工作。可当她看着母亲人前人后地夸赞她,又觉得自己不过是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9.
华丽的冒险     
《学前教育》2006,(9):11-13
1974年4月的某个清晨,一位母亲醒来看着未满月的女儿酣睡身边,她会想些什么呢?我敢肯定,她不会想到这个看起来需要她呵护一生的娃娃若干年后也会和她选择同样的职业,像她一样在幼儿园对别家的孩子呵护备至。因为在母亲心里,这个女儿怎么呵护也不够。以后的日子,女儿的日常起居全由这位母亲料理得妥妥当当。母亲不让女儿插手一丁点儿家务。女儿读书后,母亲为了让她早上多睡会儿,恨不得连被子也帮她叠。要知道,大多数中国孩子都曾经把起床不需要叠被子当作梦想之一,像我就一度强烈希望发明一种可以自己打卷的被子,甚至女儿刚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母亲总是在一大清早就扛着墩布、拎着抹布,赶到女儿班上替她做完值日,再回到一墙之隔的幼儿园上班。旁人想到,母亲36岁才有她,那份宠爱也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20.
新“姨娘”     
早上,我们全家起晚了。我刷过牙,洗过脸,顺手将水一泼,不偏不斜,正好泼在了一位卖菜大婶的身上。大婶长着中等的个子,健壮的体魄,黝黑的皮肤。她抬起头破口大骂:“是谁瞎了眼,乱泼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我心想:“这位大婶去卖菜,衣服是湿的或许会受凉生病。”于是,便走进厨房跟妈妈商量,妈妈点点头说“还不快去!”我走上阳台,大声叫道:“大婶,对不起,是我把水泼到你身上的,请你上来洗个澡,换件衣服吧。”妈妈也急忙从厨房里走到阳台上说:“大嫂,对不起,我女儿不小心泼湿了你,请上来换件衣服。”我下楼迎她上来,妈妈拿出衣服,她说:“大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