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军 《传媒》2018,(6):68-70
"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成为传媒业发展的"新常态".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新旧媒体间除了融合别无选择.传媒业在产业内融和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整个传媒业发展呈现新生态.笔者在媒体融合的视角下,重点剖析了传媒业新业态形成的五大动因:数据将替代货币成为市场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传媒技术创新是形成传媒业新业态的关键;舆论新生态催生传媒业新业态;传媒企业之间协同竞争的推动;政策扶持助力传媒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2.
与世界文化发展休戚与共 在当今时代探讨传媒业的发展,不能不提到文化,以及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特征.文化的民族点,对各国文化(传媒)产业亦产生重要影响.美国文化开放、兼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征,促成了美国文化产品以大量、丰富的形式输往全世界;而美国的传媒业,也以同样的形式,将触角伸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互联网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带来世界文化的交融,文化保护赋予传媒业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传媒业发展现状与最新趋势(一)世界传媒业发展基本现状据统计,近年来全球传媒行业以每年7%的速度稳步增长。传媒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传媒产业创造的财富,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英国传媒产业约占GDP的5%,每年创造近330亿美元的财富。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定下"文化立国"的产业方针,近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年营业额每年均已超过230万亿日元,动  相似文献   

4.
聂静 《现代出版》2014,(2):17-21
我国出版传媒业现有融资体系尚未与出版传媒业的产业属性及发展需求良好匹配。应探索建立适合出版传媒产业发展的银行融资机制、有效的政府融资支持体系,尝试出版传媒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推动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进入出版传媒产业。  相似文献   

5.
一、世界传媒业发展现状与最新趋势 (一)世界传媒业发展基本现状 据统计,近年来全球传媒行业以每年7%的速度稳步增长.传媒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传媒产业创造的财富,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英国传媒产业约占GDP的5%,每年创造近330亿美元的财富.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定下"文化立国"的产业方针,近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年营业额每年均已超过230万亿日元,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动漫产业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媒业正处于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成功实施转型必须找准方向,认清发展趋势。笔者通过深入剖析传媒业发展现状,提出未来传媒业发展的五大趋势:传媒业市场增速趋缓但仍有很大潜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影响;传媒业和其他产业融合成"大信息服务业";信息智能匹配为未来转型方向;广告将和营销业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7.
2014年,在相关产业政策利好、消费产业升级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传媒业市场持续繁荣,我国传媒业上市公司继续维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上市公司高歌猛进;另一方面,国内传媒业上市公司也势头良好,当然不同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了分化.  相似文献   

8.
郭全中 《新闻界》2012,(5):67-71
最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频出;传媒新技术和新媒介层出不穷,助推传媒业转型;传媒业与信息业、金融业的融合越来越深,新的业态和服务业日渐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此消彼长,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对传媒业作用和本质的认识更深刻,相关多元化阔步猛进;在诸多合力的推动下,传媒企业自身的"三改一加强"大步推进,体制创新亮点频频.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柳旭波博士的新作——《传媒业产业组织研究:一个拓展的RC-SCP产业组织分析框架》一书。该著作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在书中突破了以前对传媒产业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传媒业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探索对该产业发展理论的新视角,并取得在传媒产业理论研究中的一定突破。  相似文献   

10.
传媒业“口红效应”现实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看,传媒业的"口红效应"在金融危机中是存在的,但具体到传媒的各行业,其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金融危机时传媒业的盛衰发展并非决定性的,"口红效应"也仅能为传媒业的某些行业发展助力.传媒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必要利用"口红效应"的经济规律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11.
李秀梅 《传媒》2015,(13):68-70
随着新传媒技术的发展传媒业正经历着一次巨大变革.传媒业转企改制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财政对传媒业的控制与扶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财政作为治理国家的基石和支柱,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在传媒业的变革中不可或缺.本文结合我国传媒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在公共财政框架之下,分析财政扶持传媒业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财政介入传媒业的范围和方式,旨在对财政调控传媒业的实践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走在传媒业融合的最前沿.自美国新的电信法案拉开融合的帷幕之后,迄今为止,西方发达国家的融合业务已发展成相当的产业规模.各国政府正积极探索融合时代的规制模式.西方发达传媒业如何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如何改变这些国家传媒业原有市场结构及其竞争格局?西方国家在融合时代如何进行规制改革?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三网融合”试点晚了十余年.尽管中国传媒业的经营体制、市场发育程度与西方国家相去甚远,但产业发展规律具有一定普适性,时下选择这些国家为样本,研究这些国家传媒业的融合、竞争与规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在无形中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领域变革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媒体生存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如何更高层次发展、如何同互联网有机融合,优化产业格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共同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媒体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效应,提升传媒业技术含量,赋予传媒业新的发展活力和生命力。但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传媒业融合发展受限,甚至出现了发展方向本末倒置的情况,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出发着手分析,探究传媒业融合发展现状,了解科学技术对传媒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合理有效措施,进而推动传媒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未来传媒业发展关键词推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媒业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当前多媒介融合、外部环境发生巨变的背景下,传媒业的未来发展将或与如下关键词息息相关。传媒业市场规模传媒业市场规模将决定我国传媒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主要包括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当前最有意义的是广告市场。在广告市场方面,可以从影响广告主投放广告决策的因素以及影响广告市场的因素两个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往往正是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本文试图通过对"口红效应"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的福建省传媒产业应用的现实性初探,提出在经济危机时期福建传媒业核心竞争力缔造的发展方向,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惠天灵  吕在乾 《传媒》2012,(5):75-76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促进文化发展的主要文件。该文结合《纲要》,分析当前传媒业发展的形势,对传媒业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尽管当前传媒业面临整体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但在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传媒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发展契机。我国传媒业应该充分利用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变革动力、成本下降、“口红效应”等有利机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型步伐,创新传播理念,创新盈利模式,使传统媒体由粗放型、数量型发展模式向质量型、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积极谋求在经济复苏后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现在尚未看到好转的趋向,在这种情况下,传媒业尤其是广告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电影业和网游等文化娱乐产业却一派繁荣景象。其背后的原因何在?文化产业是否存在“口红效应”以及“口红效应”会对传媒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先蓉  程梦瑶 《出版广角》2018,(3):16-19,31
2017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出版传媒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指明方向,推动出版传媒业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传承也有突破,为市场主体培育、文化传承、版权保护、出版融合、全民阅读和文化"走出去"构建了良好的发展生态.而整个出版传媒业的激活不仅需要"看得见的手"提供宏观上的指导,更需要出版传媒企业把握出版传媒业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实现出版传媒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下简称“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它将从宏观层面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产生引领作用,也将逐渐塑造传媒业发展的新模式.“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转型的关键期,2016年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它将奠定传媒业转型的基调,并将形成传媒业的新格局.在新的一年,传媒业将在发展范围、发展方式和发展领域上出现诸多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