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是患病与衰老的根源。因此,养护好“三宝”,是延年益寿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精”,中医认为是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我们所指的生命物质。“气”,中医也认为是物质,其实,“气”多半不是物质,而是生命物质的活力,它在一定的意义上与“阳”有相同的意义。“气”的物质(氧气)性可归于“精”。“神”,中医与现代科学在认识上相同点比较多,可以认为其主流就是人体的神经系统。“神”表现的生命活力的一面可归结为“气”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五、管子的生命思想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管仲,曾相齐40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子》一书是其思想和言行的记录,其中的《心术》《白心》《内业》等篇目以充足的哲理讲述了如何“治心”“得道”“存精”“养气”“强体”,达到静心、养心、健康长寿的目的,洋溢着浓浓的生命思想。研究《管子》的养生之道,最核心的就是以静养生。他在《白心》中提出“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周视六合,以考内身,以此知象,乃知行情。既知行情,乃知养生。”意思是要珍爱自身求道,先必须了解自身实际,并由之遍察宇宙万物,总结出运行规律,从而就会懂得修养生命。俗话说“人有三宝精、气、神。”  相似文献   

4.
李虹昆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187+189-187,189
文章试图通过一些基本范畴,几个概念丛和从教学实践方面上来讨论如何训练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古典舞中表现“措、气、神”,探索培养训练学生“精、气、神”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太极拳对人体精、气、神的调节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 :精、气、神是人体身、心之本。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精、气、神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有助于人体精的蓄备 ,气的滋养和神的调节 ,具有养生健身、调节身心及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在两千年前的生活实践中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确立了辨证施治的治疗体系,而对于人体生命来源和生活机能的物质基础及其演进规律也早已有了相当正确的认识,形成了“精、气、神”——比较原始的学说,它认识到人体生命的来源、生活机能维持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是随着内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精”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物质, 是由先天父母后天水谷(营养物质)之精气化生而成,是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 “夫精者,身之本也”明确地指出这一概念,它包括了“精”“血”“津”“液”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物质。“气”是整个机体和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学中提倡教师教学要有"精、气、神",是指教师具有情感的升腾和冲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传神的情态。这里所指的"精、气、神",是指在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指导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不仅是这位古代圣贤“道”和“德”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修身养性的箴言。  相似文献   

9.
走特色之路,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发展的方向之一。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特色”二字应具有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学校要在人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育人模式,在学校的发展上具有强大的内驱动力,在校园的面貌上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等等。这种“特色”应集中表现为一所学校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老师,也影响着社会。这种“特色”才是我们孜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学校每年每学期组织教师们到各校听优质课,甚至不惜财力派许多教师到各地去听观摩课,或者邀请全国有名望的教师来本地讲课、讲座。绝大多数教师讲课,课前精心准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也很合理,重点难点抓得准,知识讲解方面更是无懈可击。但有些课为什么会味同嚼蜡呢?原因就在于一些语文教师缺乏“精、气、神”。  相似文献   

11.
王继强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2):127-128,F000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剖析了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哲学基础、特征和风格.哲学基础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整体观学说.特征是:注重内外环境的稳定和“度”的把握;重摄养,轻锻炼,把“动”控制在小劳的限度内;注重精、气、神、形的协调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风格是:形神俱养,讲究人体生理、心理机能的整体优化;动以养形,要求形体运动要适量;清静养神,注重人体两大神经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所谓“纯形式美”,即与内容无涉的形式美。中国古代文学的纯形式美是什么呢? 清人姚鼐在《古代辞类纂序目》中指出:“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而遗其粗者。”姚氏将文学的形式要素概括为“格律声色”,一方面要求它服从“神理气味”的需要并为之服务,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  相似文献   

13.
问题:在建校初期,前任校长沈洪就提出了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以武育人,以武激智”的办学思想。要求学生不光要习武,还要体现出武术的“精、气、神”。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进入思源中学,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感觉很有压力。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曾存在过一种以法及其善,Yi,美(三字均以“羊”为内核)为特质的“羊化”。古人将“羊”视作“神判”和“吉祥”物。法的古写作“法”,其中的“廉”就是神判“解廉”(Xie豸)。Xie豸也也就是古代中国原始法道德历史化中的“神羊”,善,Yi,美中的“羊”就是神判羊“廉”及其原始法的历史隐喻符号,善是古代对法的秉公和道德的公正体现:Yi是古人对法的践履和道德的力行体验,美是古人对法的敬仰和道德的价值取向。有别于蛙,虎,龙(图腾)的“羊”不是一个附加在灵物之上的吉祥物,其本身就是一个吉祥物(古“羊”即“祥”),因而羊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真正能够代表“黄河明”及其祥和循法与礼仪之邦的吉祥物不是表征帝王和皇权的“龙”,而是作为法道象征的“羊”。中华民族祥和循法,道德践履的优良传统与审美崇尚的诗性精神根植于古老的“羊化”。  相似文献   

15.
结合武术中的精、气、神理论归纳出太极拳的三个主要动作特点 ;提出动作上的“弧”模型和“圆”模型 ;探讨太极拳的动作本身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之间的关系 ;提出一个他们之间的一个模式图  相似文献   

16.
题记:“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亦可养也。”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指导孩子甄选书籍,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孩子们在优秀的文字中浸润成长,在字里行间碰撞思辨,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整个班级自然也就能够形成勤读善思、沉静儒雅的班风和学风。  相似文献   

17.
气,可鼓不可泄。佛受一柱香,人凭一口气。古来健身强调三个字:精(满)、气(足)、神(精)。都提到一个"气"字。气真的是可以鼓的,鼓,即  相似文献   

18.
法国罗浮宫,五彩缤纷的艺术殿堂。人们誉为世界“三宝”的“胜利女神”、爱神“维纳斯”雕像、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等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宝陈列罗浮宫。其中“维纳斯”这件高两米,上身半裸的公元前的古希腊雕塑,在以收藏古代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的罗浮宫里,被称为“首席珍宝”。经过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这位美丽的爱神,虽然被人们从废墟中拯救了出来,但不知何年何月,何种灾难夺去了她的双臂。可是她的美,仍然使人倾倒,因此人们也称她为“断臂美神”。  相似文献   

19.
论"神形"关系的困惑与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神”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被给予了多层面的含义。当外在的人格“神”遭到质疑之后,“神”开始作为虚灵冥昧之“道”妙化万物的体现得到了哲人们的认同。然而,人的生命消亡后“形”与“神”为何关系仍然争论不休。因此,如何正确看待生与死.体觉“神”的存在对今天的人来说依然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论“气”     
“气”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普遍使用的重要范畴。由“气”过渡到“文气”,“以气论人”为其奠定了基础,“养气”说为其架设了桥梁。隋唐以后至明清,对“文气”的使用,总的趋势是沿袭着曹丕、刘勰、钟嵘所确定的涵义。作家之“气”一旦灌注于作品之中,便使文章具有内在的逻辑、情感力量。它在创作中表现为一股行文的气势,一种潮奔泉涌般的才思。曹丕的以“气”论文属风格论体系,韩愈的以“气”论文属创作论体系。苏轼的“气”是指一种至大至刚、发扬蹈厉的进取精神,刘大魁则把“气”与“神”联合起来,提出以音节求神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