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四川档案》2013,(4):6
近日,上海《新闻晨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题为《上海成长进化论:始自170年前的上海城市布局的现代化基因》的长篇文章。这是上海市档案馆与该报联手,推出的《上海读本》专栏的开篇文章。《上海读本》专栏,由《新闻晨报》记者采访档案馆专家学者及其他方面专家,通过档案解读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变迁;市档案馆与报纸主办方共商专栏选题,还向报纸提供与报道内容有关的档案图片资料,报纸每期以整版篇幅予以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
今年十月是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长征题材自然成了新闻媒介关注的热点.在众多关于长征题材的视线中,当年红军长征所经过省份的电视台如何拍出新意,创出精品?今年初,就成了这十一个省、自治区电视台新闻部重点考虑的课题.终于在贵州电视台的发起下,全国十一家电视台决定联手拍摄专题片《今日长征路》,重点反映红军长征途径地区的新面貌、新风尚,形式为3—5分钟的新闻专题,由各省、区台分头采访,十月份在各省《新闻联播》中联手推出.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家电视台的优势,拍出精品.同时,通过重走长征路,让我们的年轻记者接受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3.
破常规拓思路出好稿厂长经理日报新闻部周浩波以六幅图片、一篇评论组成一个整版的深度报道《改革,历史的抉择--烟台钢铁企业集团公司职工住房、医疗、分配改革见闻》,荣获了1994年度中国经济新闻奖特别奖。追忆这篇报道的产生过程,还真有些值得回味。1994年...  相似文献   

4.
《深圳:转租公房收入要“全部吐出来”追踪报道》是一次成功的策划,也是去年工人日报经济报道的亮点之一,社会反响很好。本刊特别邀请工人日报经济新闻部的同志及参与这一报道的记者、通讯员撰写了一组业务研究文章,与新闻界同仁交流,供大家参考。本刊曾反复申明:立足新闻实践探讨新闻理论,站在理论高度指导新闻实践。我们希望奋战在新闻第一线的编辑、记者,及时对成功的新闻实践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编辑部愿为新闻界同仁搭建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2014年12月,历时两年的大型系列报道《千湖新记》圆满收官,共刊发整版报道93个,获得广泛赞誉,为湖北日报这张传统党报,在与新媒体的火热竞争中,进一步赢得市场影响力,保持了原有的强势。同时,这组系列报道荣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集体》。《千湖新记》的生动实践充分表明,市场需要有深度、有价值、能解渴的好文章。深度突破《千湖新记》甫一亮相,就是图文并茂的整版文章《我亲我怨我忧洪湖水》。此后,几乎每周一个整版的节奏,  相似文献   

6.
钱锋 《新闻实践》2006,(7):42-43
4月5日至4月10日,钱江晚报连续以5个整版的规模,强力推出了《一样民工两样人生》连续报道,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不少读者在热线中表示,报道感人又发人深省。有民工来信说,报道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也欣然来稿,评点这一报道。这组报道何以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究其原因,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以德国队捧得大力神杯落下帷幕。与世界杯足球赛一起结束的,还有《淄博日报》文体新闻部开设的“巴西世界杯专栏”报道。这一报道专栏,是今年《淄博日报》重点策划并统筹推出的专栏性报道板块。  相似文献   

8.
晓风 《新闻前哨》2012,(7):110-110
2012年5月16日,《深圳都市报》在A01版推出一张模拟的方舟子与凤姐的结婚登记照片,并配上标题“从了吧!方舟子”(整个图文占据头版除广告之外部分的近二分之一版面),并在娱乐(A24)版整版隆重推出该报记者陈某《为了韩寒(引题)凤姐要嫁方舟子(主题)》,更配以系列组图——分别模拟方舟子与凤姐手拿结婚证的合影、方舟子与凤姐及其“孩子”方风子、方舟子与凤姐相遇的场景、凤姐与方舟子闹洞房的场景。这组报道是典型的三俗报道。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至10月,《北京青年》以每天一个整版的篇幅,连载新社军事记者采写的《我的长———寻访健在老红军》系列报道。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借助70位在者的红色记忆,将长征精神生展示出来,又一次感动了中国。业内人士在分析此次报道的功原因时认为,除了长征这样的色经典本身所蕴含的震撼力外,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次报道自始终贯穿着人文精神。表面看起来,人文关怀似乎与闻报道相隔较远。我们通常更多认为,那是哲学家、文学家和艺家的事情,新闻记者的责任,只客观地报道事实而已,并不需要其中加注什么特别的思想。事实,对一名记者而言,报道事实…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五一”节期间,《北京晨报》连续三天报道了化名为“高振宁”的一个北京家庭长期捐助湖北一所聋哑特教学校的故事;5月11日,记者携带着“高振宁”送给孩子们的儿童节礼物远赴湖北这所特教学校采访;19日《北京晨报》推出一整版报道《这就是高爷爷捐助的那所学校》,介绍了孩子们拿到礼物的喜悦心情和老师们把“高振宁”的钱用在刀刃上的情况;25日,又在一版刊出《“高振宁”全家露面》一文,为这组报道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组连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报社陆续接到捐助特教学校的汇款单。  相似文献   

11.
为迎接新中国50周年华诞,《扬子晚报》推出了特派记者《来自北京的报道》系列报道,从8月25日至10月1日,平均每周发三篇特派记者在北京采访的庆典背后的新闻,每篇报道配发三到四张图片,文章与图片组合成一个整版。这次报道的成功使得我有机会思考地方记者如何参与重大报道的问题,收获颇多。 思考之一:举国关注的重大新闻题材,地方媒体的记者要有信心报道出声势。 地方晚报,抓动态消息显然不是强项,而且操作起  相似文献   

12.
为扩大新闻资源的来源,不少媒体尤其是都市报都成立了热线新闻部。热线新闻部突破“口”的概念,依靠新闻热线,从生活中获取新闻信息。为了增加新闻线索,都市报热线近年来又推出酬金制,将信息的酬金加到百元以上,在北京等媒体竞争激烈的城市甚至高达2000元。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新闻媒体原创新闻中,跑口记者占到60%-70%,热线占到30%-40%。热线新闻部记者尚可依靠热线获取新闻线索,《齐鲁晚报》在2001年推出《今日济南》板块,进行社区新闻报道,这些社区记者,一没有“口”,二没有热线,更没有固定的新闻来源,但在3年多的实践中,《今日济南》的社区记者,却突破了对“口”和热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3.
郑杰 《新闻记者》2000,(8):33-35
今年6月上旬,《羊城晚报》连 续在头版以整版篇幅,推出5名青年记者揭露广州市出租屋藏污纳垢的调查报道。为了这组报道,记者此前在出租屋整整“卧底”7天。报道以记者亲历的“手记”形式,全面揭露出租屋普遍存在的“人肉市场”、吸贩毒公开化、基层干部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等社会丑恶现象。这组新闻报道发表后,在广州市引起巨大反响,余波迄今未了。 从火车站到出租屋 调查出租屋,必须从整治广州火车站说起。 广州火车站被广州人称为“心里永远的伤疤”。小小一个火车站,上千名违法犯罪分子混迹其间,偷、抢、拐、骗,无恶不作。有…  相似文献   

14.
关注民生新闻、为共建和谐社会在舆论导向上鼓与呼,是当前新闻宣传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作为一个每周有三个整版报道任务、选题基本上以自选动作为主的部门.辽宁日报专题新闻部关注版这两年围绕辽宁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强势出  相似文献   

15.
牛年春节过后,武汉晚报用11个整版的篇幅,加一版头条消息配言论,强势推出6位记者到四川地震灾区与灾区群众一同过年的特别报道——《春到汶川》,成为春节过后新闻淡季时的一大亮点和卖点。系列报道一经推出,立刻激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一千多条短信和800多个电话,称赞《春到汶川》专题报道,稿件精彩、极富人情味,图片真实、细腻、感人,  相似文献   

16.
陈剑文  周芳 《新闻前哨》2002,(12):14-15
2001年8月26日,《湖北日报》推出了一组报道:围绕襄樊监狱服刑人员王树祥一步步成为辞书纠错行家的事例,刊发了消息《一份生动的维护人权记录》、通讯《新生的脚步》和法学专家访谈《“王树祥案例”是维护人权的例证》。这一组独家的、特别视角的报道一经刊出,在读者中产生强大反响,法学专业人士、监狱服刑人员、管教干部纷纷发表看法,省监狱局局长也约见记者。为此,记者又围绕这一案例采写了4篇《“王树祥案例”纵横谈》,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合式报道。《湖北日报》评报专家撰文评价这组报道时称,它无异于中国一部真实…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报道今年这场50年一遇的雪灾,作为晚报尖刀连,都市新闻部担当起了抗风雪报道的生力军。我们的口号是:一线记者就要站在风雪第一线,再难的现场也要去。(一)"钱还有的……可是我们想回家,想回家!"至今,部主任杨丽的手机里还藏着这条短信。短信的背后有一个略带辛酸的故事。前年,钱江晚报都市新闻部3位记者分赴湘鄂皖,陪3位普通民工一起回家。今年春节前夕,包括我在内的4位记者第三度出发。但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三四月,大连日报在重要的新闻版面相继推出了两组系列报道,一组是《农民工子女入学记》,一组是《文教记者山区行》。这两组系列报道在读者中产生的强烈反响,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于这一重大历史题材,《江西日报》紧紧围绕中央部署,充分发挥独特优势,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正确导向,精心策划,精细部署了一系列宣传报道.《江西日报》共刊发相关报道300余篇,推出"映像"专版4期,推出"文化赣鄱专版"12期,"文艺评论"专版3期,推出11次公益广告共7个整版.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泰州日报》推出了“聚焦工业30强”系列报道。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组反映我市骨干工业企业的报道是以《记者住厂日记》的“形式”出现的,一改以往工业经济报道“概念 数字”的枯燥无味与“千篇一律”,视角独特,内容清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