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昂王安忆小说中都有大量性爱描写,她们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质疑两性关系中男女的不平等地位来颠覆传统社会男权主义。由于她们置身不同的文化语境,两者在性爱描写中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冯梦龙在“三言”中对爱情婚姻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描写,尤其是其中的女性,着墨较多,主要描写她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和新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束缚,对自由、性爱、人格尊严等方面进行大胆地追求,以求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愈来愈多的现代人, 特别是女性, 觉得活生生的人类似乎带有敌意,无生命的物体反而亲切友善, 甚至充满深情.她们畏惧有温度的抚触,却渴望与大型公共建筑温存, 这些人是与物体分享浪漫与性爱等亲密生活的"恋物"族.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笔下有一群很少受人关注的女性形象,她们道德越轨,用惊世骇俗的私奔、以大胆的性爱方式对生活进行质疑和抗争,以此来诠释一种虽饱受压抑却依然泼辣恣肆的生命形态.作者也正是要借这群脱离了道德轨道的女性来高扬自己的人性理想,探寻和追问理想的人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所以性爱生活走进了文学作品也成为必然。性爱叙述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学表达,贯穿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始终。作家写性,是通过性爱这一人本角度来揭示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的本原,两性关系也就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将王小波作品的性爱叙述,与时下美女作家的“身体写作”进行对比式剖析,使性爱与写作更具前沿性和终极探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的小说《虹》,是以性爱为主题,以社会生活为背景,而不是“将社会主题与个人主题”完美结合起来”。 作者仅把社会当作描写性爱的背景,以突出性爱与文明社会势不两立。你看,在原始、封闭的生活中,厄秀文的祖父母:汤姆·布兰文与莉迪娅是那样和谐,而在矿井中,矿工的妻子只把性爱当做维持生存的工具,丈夫不过是他们的生活资料的来源。她们不得不更换丈夫,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里,文明社会已把人性降格为它的奴隶,性爱,不再是闪烁着光辉的明星,而是一只地上的小爬虫,隆隆机车驶过,把它碾得粉碎。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婚恋展开。表面看来,小说展现了社会的进步,田园化的牧歌生活为机器的轰鸣、铁矿的黑烟代替,但实际上,作者的着眼点,仍在于三代人的大同小异的生活。第一代人:汤姆·布兰文与波兰流亡贵族的后裔莉迪娅的婚恋,第二代人:莉迪亚前夫的女儿安娜与汤姆·布兰文的侄子威尔,第三代人:威尔、安娜的长女厄秀拉与安东·斯克列本斯基。这三代人,都有各自的爱情冲突,内心的激荡,这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内容。 性爱问题,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而且,他们三代人,都是几乎与世隔绝的人。虽照外面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环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高唐神女等性爱女神为原型,而她们之间又存在诸多不同。分析这些异同,既能看到杜丽娘对性爱女神原型的承续,又可窥见其超越之处。杜丽娘形象的进步性不是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的"以情抗理",而是"生死为情、情理兼顾"之真实自我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放浪人生》是美国名星女作家吉琳·克琳茨的又一部力作.小说以当代美国黑手党桑坦克洛家族和希腊船王史坦尼洛普劳斯家族两位娇女乐绮和奥琳佩亚放浪的性爱生活为主线,展示了两大家族的兴衰和美国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乐绮和奥琳佩亚,是凝聚着作者的爱与恨、欣赏与鄙斥的两个文学形象.放浪人生,是乐绮和奥琳佩亚的共同特点.她们曾共同逃学、逃离家庭;她们都有失败的婚姻,并有很多情人;她们都会用毒品麻痹神经,她们都拥有巨额钞票,可以挥金如土.但他们的“放浪”却有不同的本质内涵.明白了这一点,是理解作者对自己的主人公的情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关剧《性爱大师》中主要女性人物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分析,即剧中女性认为性与爱情相互独立,可以分开;在职场上,她们或对性骚扰给予直接的回击和反抗,或成为性勒索的主导者,操控男性;在家庭生活中,她们从依附男性的地位中逐渐觉醒,在性作为夫妻关系的润滑剂失效后,以出轨的形式反抗男性的性冷暴力.女性主义更为合理的理解应为摆脱性别角色的藩篱,将两性都作为有弱点的人看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昂,王安忆以其对性爱描写的大胆而享誉海内外,她们在各自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颠覆了传统社会男权主义的话语形态,对两性之间的不平等进行大胆质疑,重塑女性在两性关系中自由,自主的独立人格,肯定性爱自由对女性生命,感情的重大影响,对实现,更新自我的价值所在,但由于她们置身于海峡两岸不同的家庭,社会,化语境中,因而又在性爱描写上流露出不尽相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小说的某些题材牵涉到性爱描写是常有的事,有时出于内容需要写得很具体实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反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专注于色情宣泄的描写。湖北作家池莉的《绿水长流》(《小说家》1993年第5期)和河北作家铁凝的《对面》(《小说家》1993年第3期)都对人的性爱,或说情爱作了形象的刻划,如果我们对她们的创作予以比较分析,或许对小说性爱哲学的恰当表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受争议的作家。他通过大量以性爱为主旨的作品,把性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窘迫表现出来。性爱美是他小说着重表现的美感之一,同时也涵盖了郁达夫独特的人文精神。本文从欲望、欲爱、友爱和圣爱四个方面探讨郁达夫人文精神的性爱美特质。  相似文献   

13.
爱是伴随人生的一种必要的生存状态.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女性追寻理想爱情的艰难历程.她们从情爱欲望的觉醒告白到性爱标准的理性思考,从女性生存困境的拷问到女性本体深层意识的探寻,虽然她们的探索至今与理想目标尚有距离,但是她们毕竟是在一步步地逼近幸福的彼岸--平等、和谐、民主的两性之爱.  相似文献   

14.
性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北朝时期的性爱观念是开放的,多妻、再婚、婚外性爱、同性恋等现象的大量存在即是证明。北朝时期开放的性爱观念对人性的张扬解放、社会的发展演进均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作家徐小斌在她的小说里创作了一系列现代巫女的形象,她们都有凄美的爱情观、充满迷幻色彩的爱情"游戏"、独特的性爱方式。本文从情爱特征方面对徐小斌笔下的"巫女情结"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恋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恋爱、婚姻乃至性爱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婚恋的态度、看法以及行为倾向。女大学生在婚恋观方面凸显的问题,主要是恋爱观的随意性、婚姻观的矛盾性和性爱观的前卫性。当前,应着重引导她们确定合理的婚恋价值标准,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一、异性美与爱之升华综观唐末爱情词,因对方思想纯正、道德高尚而产生倾慕之心的几未这见,舞女才艺的赞美是有的。但她们获得爱情并非她们的才艺,妇女既已类似玩偶和装饰,性情的柔顺与容貌的美艳就格外受到重视了,一旦有了独特的性格,有了对理想信念和自由生活的追求,就有损于柔顺的最高美德,也贬损了她的娱乐和观赏价值了。这种思想观念无疑对唐宋爱情词的描写带来深刻的影响,造成对异性美的倾侧。我们也注意到,当词人给予爱情以高度珍重并给予理性的观照与社会的透视时,尚能使性爱得以升华。先是突出他们战胜艰难险阻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蚀》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三部曲,同时又以它绝无仅有的时代女性形象群,为现代文学画廊增添了绚丽的光彩,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她们是革命者,她们冲破几千年的封建桂格,登上政治大舞台,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她们是真女人,她们健康、性感、漂亮,她们追求性爱与情爱和谐统一的无悔人生。人们在被她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豪气深深震撼时,不禁每每要问,此等奇女子在一九二七年的中国是否真的存在过?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了这些人间的精灵?这一疑问,从《蚀》出版时,就一直盘桓在读者的心中,请看茅盾在…  相似文献   

19.
王海玲的大量特区题材小说,以描写特区人的生存、奋斗和自省为主体,但是《热屋顶上的猫》却以大胆前卫的笔触描写了生活在特区的以性为生存资本的另类知识女性的情与性。小说中以丽莎为代表的三个女人,她们不同于生活在婚姻围城中的传统女性,在特区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之下,其情爱和性爱心理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经历着一场痛苦的嬗变。本文试图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对比性地审视这一特殊人物群体从爱情的失落到最终失去自我,完全沦落为"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无论在东方还是中国,“性”都是一个非常敏意的话题。生活在二十世纪的对传统观念进行叛逆性观照的乔伊斯和沈从文自然不可能回避这一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以性爱作为切入点,通过灵与肉的冲突对传统道德观念、性爱观念、婚姻观念进行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