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度报道给新闻研究者带来的兴趣,似乎并不亚于记者在深度报道采写中的潜心经营。从一些颇有建树的学者,到某些鲜为人知的研究新兵,都在自己的涉猎范围内,对深度报道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可以说,对深度报道的研究是中国新闻界自身的一个“热点”。最近,第十届全国好新闻评选在承德举行,笔者参加了深度报道组的评选工作,这里,我想结合这次深度报道的评选,谈谈自己对深度报道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海涛 《青年记者》2012,(19):42-43
近年来,报纸与新媒体相比,基本上处于守势.深度报道成为报纸应对新媒体的不多的杀手锏之一,但在深度报道的认识和操作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深度报道就是越“深”越好,从而制约了深度报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深度报道受到国内媒体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社会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等报道中,深度报道都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日益成为报纸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制胜法宝。但是随着深度报道的“普及”,一些被冠以“大特写”、“大扫描”、“大透视”的栏目也浮出水面,它们追求篇幅的“长”和“大”,但是却背离了深度报道的内涵,本文尝试对当前深度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工作的内涵与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工作的重点,并对深度开发利用工作作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以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对信息的获取向新媒体平台转变,导致党报深度报道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分析了改进党报深度报道的策略,为新媒体时代党报深度报道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媒体市场的竞争态势不断加剧,许多媒体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改进和探索节目的传播内容和方式。在新闻节目的探索中,一些优秀的深度新闻报道节目不断涌现,特别是当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深度新闻报道节目深入新闻现场对新闻事实进行挖掘,通过广泛的调研和采访详细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寻找新闻事件现象背后的原因,实现深度新闻报道节目的传播价值。在深度新闻报道节目中,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不容忽视。记者型主持人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深度报道引起了都市类报纸的高度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各类报纸争夺受众、增强报纸含金量的重要法宝之一。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难点及突发事件、新生事物的报道,一些报纸都会想到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把这些新闻向重、深、广的方向迈进,从报纸的内涵和品位着手,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增加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分量。那么晚报怎样才能做好深度报道,让其真正“深”到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自报纸媒介开始,近年延伸至电视媒介、广播媒介,最后进入网络媒介领域.网络媒介深度报道现状如何?有何操作策略?该文分析了当前网络媒介深度报道的现状,指出了其局限,并针对"网络媒介实施深度报道应如何操作?"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是读者阅读的需求所在,也是报纸媒体的核心优势所在。报纸媒体要把开发和挖掘的重点集中到深度报道上来,做出具有独特性、深刻性和思考性的深度报道,提升报纸媒体的核心竞争优势。本文就如何挖掘报纸深度报道的优势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法,已成为新闻发展的一大趋势。有资料显示,在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上,深度报道已占到了50%以上的新闻版面。而美国的一些媒体,深度报道甚至占到了70%以上的版面。我国的深度报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各大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始,我从深度新闻报道栏目转入生活服务类栏目工作,从新闻追踪的紧张刺激和分析报道的理性深度忽然转入实用性节目的相对平淡。在适应“时差”的同时,我与同事们一直在探索把深度报道的一些理念、手法引入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可能,体验类节目就是在这方面的一种尝试,它的一些成绩以及许多不成熟的问题都对生活服务类节目报道深度的拓展和表现手法的革新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杨晓英 《新闻窗》2008,(5):90-91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做好深度报道,可以增加地方台的分量,展示地方台的水平,提高地方台的竞争力,促进地方工作的开展。但目前地方台在从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就此问题及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搞好深度报道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梅  王倩楠 《今传媒》2016,(1):16-18
2015年以来,数家传统媒体纷纷调整或撤销了其深度报道部,从而使深度报道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深度报道一度被视为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此次对深度报道部的动作,被认为是传统媒体自断命脉的做法.其实不然,对深度报道部的调整,实则意味着传统深度报道的终结,新型深度报道的开启.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新型深度报道要适应新的媒体形式,必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作为深度报道中曾大放异彩的调查性报道,在大数据时代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如何做好电视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视深度报道方式已经在各大电视台普及,并且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但有些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由于缺乏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挖掘,大道理、空道理多,现场拍摄的图像少,新闻信息量贫乏,深度报道的深透性大打折扣,一些本来很不错的报道题材因为无深透性而丧失了它的报道分量和引导力量。因此,电视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5.
近读一些报刊上登载的深度报道,笔者发现,这些深度报道明显地袒露出矫揉的唯理主义、追求"高、大、全"、宏观和微观把握不够和题材的选取不恰当等倾向,若不及时匡正,势必影响深度报道正常、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兼具深刻性、调查性、过程性、解释性而深得观众或读者厚爱的深度报道已成为一些媒体制胜的法宝之一。在具体实践中,深度报道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深度报道要有开放的宏观思维。一般来说,传统的新闻报道多为一事一报的微观新闻,而深度报道则不同,它往往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已深深嵌入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在这场突发灾难中,电视媒体以其高效、透明的迅速反应令国际、国内好评如潮。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深度报道应该如何挖掘?政府和百姓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怎样的深度报道?作为承担西安电视台深度宣传报道任务的一些专题性节目在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中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应急期,二是哀悼日后,灾区伤员抵达西安,二三是对抗震救灾期间贡献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的表彰期。我们以创新的宣传思路,积累了一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深度宣传报道的经验,也接受了一次综合实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王刚 《青年记者》2012,(35):27-28
深度报道产生于西方新闻界,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深度报道进入稳定的成长期。国内的学者对深度报道提出了一些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欧阳明提出的:"深度报道是对某新闻事实或新闻现象所进行的集中而专门的报道,具体讲,指的则是新闻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板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报要在与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内新闻媒介的竞争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当不断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加强深度报道不仅要遵循一定原则,而且还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一些观众和一些学者眼里,电视的功能更多地被定位为娱乐性媒体,认为它与平面媒体相比在深度报道方面有自己的弱点,不适合在深度报道和评论方面下更多的功夫.这种看法与目前电视的实际作用很不相符,通过近几年国内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在深度报道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出现使得电视的评论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今,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如果听不到电视媒体的声音是不可思议的,人们更愿意通过图文并茂的电视报道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些变化标志着电视在深度报道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电视新闻评论跃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