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菲特投资报业引发的媒体和学界热议,与其关于2005年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Philip Meyer)提出"报纸消亡论"的相关论述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两次论述互为反讽。对于美国报业读者流失、发行量下降、报纸种类减少、报纸广告式微等反映报业颓势的现象,"雾里看花"般的肤浅观察和分析无济于事,深入研究美国报业市场化与环境不确定的互动关系或许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美国报业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2005年全国报业市场增长率大幅下滑,新媒体的出现加剧了报业的萧条。有400年历史的报纸会消失吗?报纸的出路在哪里?本文从分析报业自身衰退期、新兴媒体冲击等困境着手,到分析报纸这种传媒因为自身特点不会消亡,并就如何解决报业困境、如何发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报纸自诞生以来,就承担着向受众传达信息的重任.当前,除了作为广播的第二媒体并没有过多涉足"报纸"外,电视媒体、互联网络、移动网络等都在不断蚕食报纸的生存空间,以分享传统报纸的"一杯羹".笔者试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终端对报纸的影响,来分析当前读者的读报环境.  相似文献   

4.
尽管美国报业市场化的进程从未停止过,报业组织也尽力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但发行量的颓势一直是困扰报业的一大顽症.美国报业"公共职能"的履行是"产权私有"的报业组织经"市场化竞争"来实现的.这一固有的矛盾不但是美国报业业绩下滑的深层根源,而且正在导致美国报纸所秉承"哨卡"和"社会公器"的社会职能的退化.报纸上评论文章的减少和读者信息接近权"萎缩"已使美国报纸所依赖的新闻理论--社会责任论陷入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基于媒介情境论的视角,依据"媒介-场景-行为"的研究路径,探究智媒时代网络媒介对儿童数字社会化过程及行为的影响。智媒时代借助智能化信息代理、用户媒介化生存等方式,使儿童数字社会化过程呈现"跳跃式""自主社会化"和"个性化同一"等特质;而借助新型社会场景促使儿童的数字社会化行为应时而变,出现个性化崛起、网络交往增强、冲动性行为失范等特征。建议家长和学校进行指导性和共享性的媒介介入;政府、媒体和平台应引导区分场景界限,助力儿童平衡好传统规训与创新规则;儿童自身要保持主动性与思辨性,促发能力与素养的双循环。  相似文献   

6.
本雅明所指的"光韵"是来自于艺术作品审美主客体间通过思维互为反射所形成的独特审美现象。将本雅明的"光韵"消失论与尼采的"上帝死了"这一哲学思想进行链接分析,发现"光韵"出现及消失论的背后意义实际上指向艺术本真的真相:消失=涅槃!  相似文献   

7.
学界存在"元剧先熟论"和"南戏先熟论"之争。笔者发表于四年前的《〈张协状元〉(以下简称《张》)编剧时代新证》(以下简称《新证》)一文,重建王国维最早提出的"元剧先熟论",确证《张》剧中与北曲同名的[山坡羊]等二十多个本生曲调源出元曲。胡雪冈等先生对《新证》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进行了批评。他们,尤其是胡先生的批评逻辑上存在偷换概念与倒换论题,自相矛盾与逃避矛盾,循环论证、证断不应与编造证据以及裸证盲断等等问题,亟需进行反思澄清。  相似文献   

8.
周艳萍 《亚太教育》2019,(2):103-104
数字技术的进步使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在迅速发生变化。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无数份历史报纸和期刊被数字化,并通过在线档案馆提供给研究人员。虽然这些数字报业资源的出现已经引起了历史学家的质疑,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使用关键字搜索数字档案的新方法。媒体历史档案工作在面对"数字转向"时,尚有许多问题。本文概述了应用数字方法的现有困境及数字报纸档案对文化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容为王"曾是媒体人的共识。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很多媒体人认识到,在互联网背景下坚持内容建设为根本,对"内容"的概念也需要进行重新定义。在美国主流报纸《纽约时报》的网站上,2013年点击量最高的,包括4篇新闻、3篇健康知识、一段述评、2篇名人专栏文章和一个互动程序。有意思的是,这个互动程序,是一则从说话方式(方言)判断出生地的小测验。这个小程序2013年12月21日才公布,  相似文献   

10.
伊利奇是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去学校化社会"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对现代学校制度的批判影响深远。"技能交换论"是伊利奇对未来社会新教育构想的核心部分,是多种教育要素相汇之聚集点,包括教育双主体(技能示范者与想学习技能的人或伙伴)、教育内容(广泛的技能)、教育方式(以示范来交换),甚至也会涉及教育物品。由于我国近二十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过度学校化"的倾向,并且在师资和生源这两大"人力要素"上产生了难以化解的消极的严重后果,抓住当下数字时代迅猛发展的契机对"技能交换论"进行重新阐释,有助于建构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所需要的自主性学习文化与开放性技能教师市场。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维特根斯坦在.语言图像论"中建构了语言与世界的逻辑同构关系;而在当下正处于由"视觉文化"所主宰的图像时代,本文试图从"语言图像论"出发,建构出图像与世界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历经文化范式变革的背景下,立足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论",对"图像"作哲学层面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报纸是“一家更比一家厚”,众多晚报、都市报,每份都是厚厚一叠,36版、48版和52版……遇到双休、重大节庆和活动,超过100版也是屡见不鲜。曾经的对开4版或4开8版的报纸在报摊上已难觅踪影,传媒研究者称:我国报业已步入“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3.
报业广告收入增长率、报业广告额占传统四大媒体广告额的比重、报业广告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较、报纸数量增长率、报纸发行量增长率是考察美国传统报业衰退与否的五个基本指标,报业资本市场市值增长率和倒闭报纸数量是两个辅助指标。综合考量数据显示:2006年是美国传统报业真正衰退的起点。美国传统报业衰退是需求面、供给面和政策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衰退的事实和机理对我国报业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省报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报业改革的深化和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报纸同质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不仅造成资源和成本上的浪费,而且易引发无序竞争,影响到我省报业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针对此,应从调整报纸定位、规范报业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优化报业结构等方面入手。促进我省报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报业竞争市场环境下的新闻摄影市场价值产生、发展、作用的分析,提出新闻摄影在报纸和报纸版面中的地位,以及对报纸的价值与吸引力产生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新闻摄影的市场价值进行了合理的论证,肯定了新闻摄影的巨大市场价值,对提升报纸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给传统报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人预言,传统报纸会在网络的猛烈冲击下走向消亡,“报纸消亡论“的声音又被重新提了出来.本文试图从媒介发展的趋势和报纸与互联网的比较中分析报纸自身具有的相对优势的两个方面来质疑“报纸消亡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紧扣中国报业发展的时代脉搏,深入剖析了中国报业产业化的历史进程、市场构建、生存竞争、报纸策划、经营战略、管理机制、集团化发展、网络经营以及法制和伦理规范体系,利用不同的知识界面,从多角度系统阐述了我国新时期特别是近十多年以来报业经营纵横捭阖的情景,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报业产业化运作的理论和实践,不仅是一本报业研究的学术力作。而且也是一本对业务运作具有指导意义的佳作,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数字传播背景下传统报纸遭遇严峻的生存发展困境,报纸的传播效率、品质与传播品格大幅滑坡。在内外多重流力的裹挟与挤压下,在报纸"失望论"的消极质疑氛围中,报纸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内容体系和报道格式,以内容开发为根基、以观点提供为主导、以公共思想为内核,重新塑造其作为主流媒体的独特传播风格,在资源的整合与协同中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9.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著作,"一画"论是其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与理论基础,其内涵外延具有数理、事理、道理的含义,更具有本质、本元、本源等哲学本体论意义。"一画"论既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老子"道生一"、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基础,又立足于"画从心"、"乃自我立"的独创性精神,以"一画"构建了本体论、源流论、体验论、创作论、方法论、笔墨论、蒙养论等画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报纸副刊从19世纪末至今,经历了“五四”时期变革、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变化以及20世纪90年代已来的新发展等历史阶段。各阶段均呈现出各自时代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