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教育现代化大致经历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和独立后至今这两大阶段。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拉开了其现代化的帷幕,这其中包括印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伴随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20世纪中期印度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以印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在肯定印度教育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以期在如何看待印度教育,把握印度教育发展轨迹等方面提供些许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初的印度,正值英国殖民统治走向没落,反殖民统治风暴日益掀起的历史关键时期。印度伟大的诗人、音乐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泰戈尔(Rabindranth Tagore,1861—1941),面对英国殖民者对印度日益加紧的文化侵略,印度文化陷入崩溃边缘,教育制度日益沦为维护殖民统治工具的深重危机,充当了印度民族教育的开路先峰。他于1901年在桑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实验学校。1921年在此基础上奇迹般地建设成国际大学。他利用这一教育圣地,整理、挖掘和颂扬频临崩溃的民族文化,向世界人民显示印度民族文化的特点,关心教育与印度民族经济生活的联系,采用民族语教学,把自己的教育理想付之于创造性的教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发展,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进步,得益于教育并与英语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前不久,有文章分析印度IT业为什么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中国IT业与印度相比的主要差距在哪里?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除了印度人的勤奋和努力外,发达的英语教育和良好的英语能力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笔者曾作为访问学者赴印学习考察一年,对印度人普遍能使用英语交流和工作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此说明,印度作为一个英语非母语的国家,英语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是成功的。 印度英语教育可追溯到18世纪中期欧洲殖民者进入印度从事经济活动开始,并于19世纪巩固殖民统治时期逐步发展起来。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曾有两次对印度英语教育发展起到过重要影响的举措:一次是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决定在印度实行文官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印度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与中产阶级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印度、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具有特别的稳定性和保守性,过严重妨碍了印度中产阶级的形成。在英国实行殖民统治之前,印度已有一些群体为以后中产阶级的成长打下了基础。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印度的中产阶段逐渐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前半期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护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抵制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政治、法律、经济及文化等诸方面反复调整,完善其殖民统治政策。在香港回归祖国日益临(?)的今天,研究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政策的特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全面地作用于其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印度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印度的政教关系及社会人群的政治意识有重大的影响,使得印度在近现代以前形成了一种淡漠政治的文化风气。随着英国殖民统治进入印度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印度的传统政治造成了剧烈的改变,使其从表象到实质都发生了深刻的异化。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工科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及其与科技发展关系初探庞青山研究生教育首先流行于欧洲,最初在英国实施。14至15世纪,英国规定,大学生经过四年学习获学士称号后,再学三年方能得到硕士称号。这是研究生教育的萌芽时期。在资本主义前期,国外有了称为大学或其它名...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及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截至2011年,我国在读研究生达164.58万,是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但要实现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转变,还必须完善现行经费投入机制。研究生收费并轨政策的实施,可以健全成本分担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社会的特色产物,在印度独立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甘地是现代印度民族独立的领袖,他不仅受到印度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享有广泛的世界声誉。 一、非暴力不合作的历史条件 英国对印度长期殖民统治,变本加厉的掠夺,也使印度民族逐渐觉醒。1885年国大党成立后,提拉克提出发展生产抵制英货,以实现印度自治。英国的殖民统治依靠的是恐怖政策和印度人的合作,如果印度人不与英国合作,例如不替他们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候抗税,英国统治机器就会瘫痪。所以甘地号召人民掀起一个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运动。印度人民无须触犯刑律,也不至身遭警察棍棒的殴打,他们只需停止工作而已。  相似文献   

10.
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通过剖析殖民统治的“双重使命”和印度工业化起步的具体状况得出结论,在殖民地这一特殊的环境之下,印度工业化的起步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种依附性的移植的畸形的工业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既是阻力,又是客观推动力,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客观上推动了印度工业化的起步。  相似文献   

11.
印度在近代曾一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独立后一直致力于增强国力并谋求在国际上的地位。为树立其大国形象,印度政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此为基点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过分倾斜的高等教育政策也使整个教育发展走向畸形的道路。分析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与问题,有助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反思,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沿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选取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中国八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着重分析了二战以来各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量与增速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认为从国际比较来看,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特别是硕士生规模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同时,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渐步入成熟发展阶段,为确保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模式应逐步从政策主导型转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反映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梳理了印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呈现了印度研究生教育规模的现状,分析了近年印度研究生教育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印度研究生教育规模居全球第一,以硕士生教育为主,博士生人数增速高于硕士生;硕士研究生中文科、理科、商科等科类占比大;博士生教育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为主。探讨了印度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师资队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不匹配、学科设置失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殖民主义者以商品和贸易为借口,开始侵入印度。1757年普拉西战争后,印度开始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王皇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不仅给穆斯林,也给印度教徒和其它本地居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马克思在总结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社会和经济后果时写道:“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印度失掉它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悲惨的色彩。” 印度人民抗英怒火此伏彼起。英国为了维护它的殖民统治,除了依靠军队进行赤裸裸的镇压外,还推行了“分而治之”政策,在印度各个民族、宗教、种姓和各种社会团体之间及内部,进行挑拨和分化。英国殖民者提出:“我们的态度是尽力维护现存的宗教的种族分裂,而不是努力使之融合。分而治之应该是印度政府的原则。”“分而治之是古罗马的座右铭,也应当是我们的座右铭。”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不同时期和阶段,英国殖民当局为实行分而治之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开始调整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继续对印度进行殖民主义改造。维多利亚时代前期(1837—1857)英国对印度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1853年法案,以及根据法案精神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上。英国政府继续进行殖民主义改造,实现了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的剥削。但是与此同时,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出现了危机。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既是这种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又成了英国对印殖民统治历史的大界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体验调查是"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育质量保障方式,旨在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高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支持。英国研究生体验调查涉及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具体执行主要由各参与高校负责。其启示是:应培育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强化研究生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研究生参与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拓展研究生参与教育质量保障的渠道;开发设计全国研究生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工具和信息共享平台,增强不同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香港南临浩瀚的南中国海,是沟通远东各地,联结大洋洲、欧洲、美洲各国的水上要冲;十九世纪中后期,香港落入英国殖民统治。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使香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印度研究生教育始于加尔各答大学,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经多年发展,印度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位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等,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如研究生导师的缺乏和流失,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大量研究生毕业即失业,大学毕业生攻读研究生的愿望不强等。为此,印度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当前印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印度作为一个曾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国家,实行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合作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印度基层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视察与监督管理,期望能对基础教育研究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0月23-25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国际教育年会在北京召开。论坛就国内及国际教育合作交流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其中,研究生教育国际论坛集中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学者自由流动,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如何促进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建设研究生教育命运共同体,协力构筑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欧洲大学协会博士生教育委员会主席梅丽塔·科瓦切维奇(Melita Kovacevic)女士在论坛中作了主旨发言。本刊就欧洲大学协会及欧洲大学协会博士生教育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发展特色及欧洲与中国博士生教育国际交流发展,对梅丽塔·科瓦切维奇女士进行了专访。科瓦切维奇女士表示,欧洲大学协会能够为其成员提供欧洲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未来发展政策的独一无二的机会;欧洲大学协会博士生教育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和提升欧洲博士生教育和科研水平;欧盟-中国博士合作项目旨在加强欧洲与中国在博士生教育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促进双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