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现行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中,有一插图(如图1所示),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从图1中看,A′点明显在A点的右上方.在贵刊1996年第11期发表的题为“一个在教学中被疏忽的现象”一文中提到,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A′点在A点的正上方,文中作者对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行初中几何课本第二册第88页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如图1⊙O_1和⊙O_2相交于A、B两点,经过点A的直线CD与⊙O_1交于点C,与⊙O_2交于点D,经过点B的直线EF与⊙O_l交于点E,与⊙O_2交于点F,求证:CE∥DF  相似文献   

3.
2001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第(19)题(文科(20)题)为: 设抛物线y=2px(p>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复赛第16题是: 一只青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从点(1,1)开始,可以按照如下两种方式跳跃:  相似文献   

5.
专著[1]第16-17页的定理1、2解决了如下 问题1 对于怎样的点P,以点P为中点的双曲线C:x^2/a^2-y^2/b^2=1(a,b∈R^+)的弦不存在(存在)? 近日,笔者翻阅了《日本各大学历年入学试题集数学题解(上册)》^[2],该书第141题是:141.画图表示连结函数Y=1/x的图象上的两点之石线段的中点的全体集合.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4-4)数学》第35页有这样一道例题:【例】O为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原点,A、B是抛物线y2=2px(p〉0)上异于顶点的两动点且OA⊥OB,OM⊥AB并与AB相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7.
本刊1999年第11期、第12期都刊登了当年高考物理第15题的解法,我认为这两种解法比较复杂.它们都应用到几何证明及几何计算,同时,还应用到物理上找等势点、作等势线的知识.这样的解法步骤多、过程复杂,特别是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找B点的等势点是学生一时难以想到的. 我们知道,在匀强电场中,如两条线平行,则在这两条线上距离相等的两点间电势差相等.如图1所示:l1、l2是匀强电场中的两条平行线,A和B,C和D分别是11、12上的两点,如有AB=CD,则有UAB—UCD.证明如下: 过A点作电场…  相似文献   

8.
谢建伟 《中学教研》2007,(9):F0004-F0004
2007年4月杭州市第2次高考科目质量检测(数学理科卷)有这样1个选择题:题目有2个同心圆,在外圆周上有相异的6个点,内圆周上有相异的3个点,由这9个点决定的直线至少有()A.36条 B.30条 C.21条 D.18条  相似文献   

9.
第37届IMO中国选择赛试题:以△ABC的边BC为直径作半圆,与AB,AC分别交于点D,E过D,E分别作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和G,线段DG与EF交于点M,则AM BC.  相似文献   

10.
沈春林 《数学教学》2013,(10):42-45
《数学教学》2013年第3期《基于超级画板的定点问题研究》一文中讨论了如下问题:过圆上某点垂直的两动弦与圆相交得两动点,连结此两动点的弦(直径)过定点(圆心),接着把性质推广到过抛物线、椭圆、双曲线上某点垂直的两动弦的性质,进一步推广到过二次曲线上某点斜率乘积为常数两动弦的性质.推广后问题(不含抛物线)的具体陈述为:  相似文献   

11.
张立新 《考试周刊》2010,(50):87-87
原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2页中第15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BC的中点,∠AEF=90°,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F,求证:AE=EF。  相似文献   

12.
《数学通讯》2014年第5、6期(上半月)文[1]由2014年《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最后冲刺模拟卷》中的一道压轴题给出了抛物线焦点与准线的关联性质及推广,即结论1、2、3、4,并发现了抛物线另一优美性质,即结论5、6.读后颇受启发,但觉意犹未尽.本文拟对这些结论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探究抛物线在这一相同条件下的另一些优美性质.先把结论1~6抄录如下:已知点A、B为抛物线C:y~2=2px(p>0)上的两个动点,点A在第一象限,点B在第四象限,直线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4题为:设O点在△ABC内部,且有OA^→+2OB^→+3OC^→=0,则△ABC的面积与△COA的面积之比为( ).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笔者阅读了文[1],感受颇深.文[1]作者对2013年福建数学理科第18题和人教A版数学选修2-1第50页B组第4题进行了多次尝试探究,得到了如下结论:(1)如图1,矩形ABCD中,E,F,G,H分别是矩形四条边的中点,点O是矩形的中心,且  相似文献   

15.
一道竞赛题的再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题 如图 1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B =1 ,图 1∠A =90° ,点E为腰AC的中点 ,点F在底边BC上 ,且FE⊥BE ,求△CEF的面积。( 1 99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第 1 1题 )文 [1 ]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推广到等腰三角形 ,本文再作如下推广。图 2推广 1 如图 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 =90°,AB =a ,点E为腰AC上的点 ,点E内分CA为 :CE∶EA =λ ,点F在底边BC上 ,且FE⊥BE ,则S△CEF=λ2 a22 (λ 1 ) 2 (λ 2 ) 。证明 由AC =AB =a ,CEEA=λ ,知EC =λaλ 1 ,EA =aλ 1 。作AD…  相似文献   

16.
本刊1993年第9期《打开思路,一题十证》给出初中几何第二册66页的第9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及E.求证:AE:ED=2AF:FB”的十种证法,并在《一道习题结论的推广与应用》一文中将此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学通报》87年第三期刊登《有心圆锥曲线的一条性质》一文,89年第四期上又刊登题为《圆锥曲线一个性质的推广》。该文的结论是: 命题1.设P(x_0,y_0)是不在圆锥曲线上的任一点。若(?)(?)点的(?)条直线1_1,1_2,…1_n分别交曲线于2n个点:A_1,B_1,A_2,B_2,…A_n,B_n且将圆周角P分成2n等份。则  相似文献   

18.
再谈中点     
正笔者曾在贵刊2010年第7期发表《由中点我们能联想到什么》一文,文章以两道中考压轴题为例,介绍了中点的四种用法,今再补充两种用法.以飨读者.一、构造全等三角形例1(河北省中考题)在图1(1)~图1(3)中,直线MN与线段AB相交于点O,∠1=∠2=45°,  相似文献   

19.
文[1]中讨论了2011年高考数学安徽卷理科第21题,得出了点P的轨迹是过A点切线(该切线与λ无关),主要从函数的方面拓展了P点的轨迹问题.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探讨,得到若干结论,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椭圆和双曲线已经有两个定义,第一个定义是用平面内的动点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或差为常数来描述的;第二个定义是用平面内的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为常数来描述的. 下面用平面内的动点与两个定点的连线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给出椭圆和双曲线的又一个定义(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