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体验被肯定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教师不要吝啬我们嘴中赞美的语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当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当中,他就学会了感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挖苦。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感激。我们的生活里就会多一个瓦特;多一个牛顿;多一个爱迪生。  相似文献   

2.
在名师工作室如火如荼的当下,本文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草根气息。原来,工作室的成员可以如此招聘,目标可以如此定位,活动可以如此安排,成果可以如此显现。其实,不仅仅是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教育有关的每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与虚假,路径可以多种,根本只有一个。凌瑞初老师及其团队一年多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开拓、坚守、思想、行动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30日 在一年多的班主任生涯中.在不断的摸索和探讨中.我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应该是象大禹治水一样.以疏导为主。我的家乡是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但我却有善良博爱的父母亲。在我的整个幼年和少年时期。除了学校教育以外,我的父母常常讲一些如“融四岁,能让梨”,“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奋勤”,[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信仰教育的重要性 信仰是做为社会主体的人们在心灵意识上信奉和仰慕并长期坚持且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科学的信仰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国家的灵魂,是支撑人的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科学的信仰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信仰是对灵魂的关爱,它是促使人们不断改造精神世界,在思想上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动力源泉,是激发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人的灵魂是迷失的灵魂,没有信仰的民族是灵魂迷失的民族。让每个人都有信仰是开发人生潜能的心理基础,人有了信仰,  相似文献   

5.
《生活教育》2014,(1):14-17
正每年都有那么一些声音让我们难以忘怀,2013年的中国教育,承载着人们对教育发展的期盼,对教育事业成长的关注;对孩子们的关怀以及对许多教育人的致敬。今天我们梳理了一些教育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教师,让我们难忘的声音,或者让我们振奋难忘的句子,让我们体味大家的智慧、身边的感  相似文献   

6.
信仰,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支撑和寄托。人的理想和信仰是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树立信仰就要从这一时期开始。我们的高校教育必须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信仰,以给青年学生的灵魂找到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因此,重塑信仰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校园文化活动中信仰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灵魂。所以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即为正。风靡全球的美国积极心理学巨著《正能量》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根据这样的解释,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教育中要为教育传播正能量创造条件。教育,不仅是智慧的传承,更是信仰的铸就;教育,不仅是教学生生存的能力,更是给予他们生活的动力。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应该为学生信仰的铸就、生活动力的追求提供正能量。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为学生的成长增加正能量呢?满足需要的方式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成功容易,成才也不难,但要成人却是不容易的。作为教育,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成才,进而成长为一个完善的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智慧叫“亲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的事业。”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比较多地看到了教育作为科学事业有其庄严神圣的一面,而忽视了教育作为艺术事业有其睿智机巧的一面。在同学的印象中,教师永远是板着一副拒人千里的冷峻面孔。无论年长年少,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四个字已深深地嵌入我们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中。 一个发生在英国南部一所小学的故事,也许能够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新反思包裹在身上的这种“尊严”: 一位教师调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物质社会,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在信仰问题上走向了一个新形势。作为大学生本身应该从更科学的方向来认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同时作为大学的教育,应该把信仰教育放在一个更有实践性的位置上。经世致用的思想才是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中比较合理与迫切需要转变的教育观念。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信仰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建立大学生正确的信仰观念,才能促使其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现在教育现象出现百花齐放的势头,各式各样的教育模式也被提了出来,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人们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反思已有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缺陷。但也是因为现在教育模式的"多姿多彩",让一些教师心理上产生了矛盾,造成了一些极端的教育现象。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一致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个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有一个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者是不犯错误。由此看来,"错误"成了我们教育的"敌人"。对此,我也一直坚信不疑。不过,最近自己亲身经历这样一个案例,让我坚信多年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的事业。”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比较多地看到了教育作为科学事业庄严神圣的一面,而忽视了教育作为艺术事业睿智机巧的一面,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四个字已深深地嵌入我们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在英国南部一所小学的故事,也许能够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新反思包裹在自己身上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1981年我大学毕业,从教32年。作为一名教师,当我还是一名青年教师时,我梦想着能随心所欲驾驭课堂,让我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如痴如醉;当我是班主任时,我梦想着我的学生每一天开开心心,快乐学习,长大了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当了校长,多了一份使命和责任,更多了一些思考和行动,我会不断地思考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梦想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与时代共同进步和成长,学校能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徐芬 《班主任》2009,(5):56-57
2008年8月25日,我校年仅35岁的优秀班主任段高峰老师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学生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班主任,我们也失去了一个好同事,好朋友。段高峰老师是一个把教育当作全部事业的人,一个对教育充满信仰而孜孜以求的人。  相似文献   

16.
近日,合肥市首批“名师工作室”已经相继挂牌成立,并开始开展富有特色的研修活动。通过加强团队建设,让一群有共同教育理想和追求的教育人聚集在一起,不断增强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活力。在选拔和培养名师上,打破了以往“拉郎配”的单一方式,而是采取了领衔名师和成员之间的“双向选择”,让名师工作室成为名师幸福的港湾。工作室的成立为名师的成长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也为名师提供了各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在为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幸福教育要引领师范生对深层道德信仰的追寻。只有多领域地涉猎和深度思考,才能让他们确立科学的道德信仰,为幸福教育打下一个深层次的基础。在具体丰富的现实个人体验中,师范生得到道德成长,并在职业准备和职业实习中为获得幸福训练必要的技能,体验初步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遇见,是一个人成长中的美好呈现。因为对幼教的热爱、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有幸参加涪陵区朱景瑞名园长工作室、重庆市学前教育罗虹名师工作室的研修学习,完成了专业学习中最美好的遇见。遇见导师,我们的目标更有远度;遇见专家,让我们的学习更有深度;遇见同伴,让我们的学习更有温度;遇见未来的自己,让我们的专业成长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即为正。风靡全球的美国积极心理学巨著《正能量》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根据这样的解释,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教育中要为教育传播正能量创造条件。教育,不仅是智慧的传承,更是信仰的铸就;教育,不仅是教学生生存的能力,更是给予他们生活的动力。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应该为学生信仰的铸就、生活动力的追求提供正能量。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为学生的成长增加正能量呢?满足需要的方式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0.
黄志成 《教育学报》2008,4(2):33-40
教育在不断地发展,对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一些教育术语,在不同的国家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其含义有很大的差异。该文主要对一些常用的教育术语如教育、教育理论、课程论、教育哲学、教育思潮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到教育是一种人权;从教育理论的建立,到课程论的扩展;从教育哲学的思考,到教育思潮的涌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教育术语已不再是我们以前所认识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