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新月异的网络社区中,网络语言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并广为流传,成为网络交际者情感表达的工具。本文在探讨互文性理论与网络语言关系的基础上,呈现对网络语言的互文性解析,阐述网络语言的生成背景,凸显互文性理论对网络语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概念对传统的意义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互文性的审视下意义不再是静态和稳定的。这无疑对那些基于传统意义观的翻译理论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在互文性视角观照下对翻译进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车欢欢  罗天 《考试周刊》2013,(77):22-23
互文性理论是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文本理论,可分为微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情景互文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情景互文性,分析了蒙古包、如意湖、胜象宝塔等旅游景点的翻译个案.互文性理论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视角对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理论为诸多人文学科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这一理论对商务广告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在商务广告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秀丽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8):34-35,76
互文性理论建构了一种开放的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英语教学观,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根据互文性理论。从互文性的两个基本层面入手,以教材《走出牛津》的语篇为例,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对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互文性视域下,翻译不仅是文字层面的互文性转换,而且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互文性融合。译者的翻译策略会受到其所处的两种互文性意识形态关系的影响,它们之间有抗衡,也有迎合。从互文性维度梳理了《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历程中不同时期的翻译特点,并分析意识形态对其翻译策略的操控,以期为《道德经》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颇受瞩目的互文性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有着重要影响和启示意义。互文性理论从上个世纪60年代被提出后,因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在各界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更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互文性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从一个空间和历史的高度阐述文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仅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帮助译者更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原文、培养译者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在实际的商务英语运用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本文根据互文性理论的语类简要分析互文性在商务英语英译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起源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表现为一种文本理论,依运作层面的不同可分为宏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微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文章主要应用宏观互文性,分析了杜甫草堂几处景点名称的英译。宏观互文性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为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提供了一种颇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首创以来,互文性这一概念就被各国学者赋予了各种新的内涵,而互文性理论正式引入翻译研究是在英国翻译理论家哈特姆和梅森的著作《话语与译者》一书中,书中提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存在根本的契合。通过互文性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众多形式各异的文本间存在广泛而错综复杂的互文关系,对于译者来说,翻译时如何感知、理解并在译文及译语环境中恰当地反映出原文中的互文关系,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在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以互文性范畴中重要一环的典故为例,结合钱钟书本人的典故思想,探讨其名作《围城》题目的日译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阅读有助于拓宽文本广度、触及文本深度,为学生阅读理解提供多元视角。在普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应用互文性理论,适当引入历时或共时的文本群,与教材文本共同构成相互关联的互文本;在互文本的相互映照下,引导学生积极与教材文本对话,实现“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1.
王番 《海外英语》2012,(3):149-151
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意义巨大,虽然翻译本身就具备互文性运动特征,但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成熟的理论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的努力。在互文性记忆下写作的文本要求译者首先作为读者阅读文本,再进行文本间的转换;该文从《陶诗》的三个译本出发,浅析了互文性是如何在诗歌这一"纯文学"形式如何在翻译中实现互文性意义传递的。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外语教学的意义观,并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综合语言学界关于“互文性”的论述,提出“互文性”的三种基本类型。并以《大学英语》教材的语篇为例,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告语言简清明了,实用性强,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互文性特征比较明显。所以,该文以互文件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一系列中英文广告中的互义现象,探讨互文性在广告中的应用及互义视角下广告翻译的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互文性理论以及互文性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预制语块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互文效应,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张薇薇 《考试周刊》2012,(79):19-21,41
互文性是指文本间的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关系,它涉及当代西方主要文化理论,如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符号学、后现代等理论。广告具有很强的互文性,本文主要通过对互文性理论的介绍从具体细节、体裁、文化等方面分析广告中的互文现象,以期为广告创作提供了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文化意象互文性的限度与翻译策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是对当前翻译理论的补充,同时也拓展了译者的视角。然而,文本互文性和文化意象互文性在内涵以及外延关系层面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受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时空、语系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限制,文化意象互文性具有一定的限度,这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翻译策略是:异化异化加注释归化零翻译等。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对全球范围内的文学批评、语言研究和社会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互文性理论被引入到国内以来,互文性一直是外语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对国内1994年—2017年期间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发现,互文性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重要影响,表现为,互文性研究和互文性与翻译关系研究发文趋势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相似性,学术起点和高点非常接近,研究水平也大致接近。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的动态生成过程,而翻译则是社会语境中不同语言、文化、主体和权力话语下的产物。二者共生互补,相辅相成。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也为长期处于争论漩涡中的翻译“意义”中心论、翻译定本说和重译现象带来了新的启示,提供了更加客观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互文性的跨文化交流,自翻译研究与互文性理论结合以来,翻译研究的互文性打破传统翻译研究的封闭模式,视角再次转移到翻译多重主体之一的译者身上。本文从互文性理论角度研究并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扮演原文读者、原文阐释者和译文作者三重身份。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就是文本间性,互文性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改造包括视域扩大所带来的思维空间拓展,求同存异所导致的思维质量变化,个性化思维所促成的教学关系改善。追求互文性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包括教师视角的互文性文本选择及其侧重,师生互文性文本理解的动态过程。走向互文性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选择包括问题导读法、比较辨析法和取譬连类法,大学语文教学追求师生关于教材文本、文献文本和经验文本的丰富互文性和融会贯通性,实现大学语文学习生态的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