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使研究生专业转换较为困难,因而专业认同问题相对突出。作为高教专业的“门外汉”,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建立与否直接决定专业学习的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了跨专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模型,发现专业学习动力与专业学习能力(内部因素)、专业培养与专业就业(外部因素)影响专业认同,同时还发现影响因素之间具有交互性,即个体内部两因素以个人获得为中介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专业认同水平,外部因素作用于内部因素而影响专业认同的水平,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业认同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影响个体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并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了解我国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的现状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研究建议,即构建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理论体系,完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方法,拓展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近年来地方院校特色专业硕士研究生报考和录取情况,特别是调剂生占比越来越大的情况,分析了跨专业调剂研究生对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包括心理上的影响、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上的影响,认为跨专业研究生有学习的主动性,但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然后介绍了慕课及其发展和面临的问题;最后对慕课在地方院校特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赵永刚  赵明华 《陕西教育》2010,(3):114-114,119
本文以石油院校“矿普”和“三矿”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大致将其分为两类:专业“跨度较小”的研究生和专业“跨度大”的研究生。认为,“教师积极摆正育人心态”和“学生努力克服自卑心理”是能否正确引导跨专业研究生。尤其是专业“跨度大”的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保障。并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切身体会给出了引导跨专业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育学领域内的“外来者”,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能否适应专业学习环境,建立专业认同,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对13位跨学科考入教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建构了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专业声誉、专业学习效能感、专业培养环境是影响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专业认同对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与专业归属感有显著影响。建议重视专业声誉的学科激励作用,加强积极的心理认知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专业培养环境以提升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A地区3所211工程大学在校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从学习基础、努力程度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出发,研究分析了影响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跨专业研究生快速适应新的专业学习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大学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广东某师范大学15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其中表现突出的是行为不当。不同特征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是否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跨专业高于没有跨专业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质专业为国家照顾专业,通常在硕士研究生录取中享受降分录取的照顾政策,因此吸引了大量低就业率、低就业待遇专业的学生报考地质专业。但是,如何把这些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成高层次地质专业人才已成为现阶段地质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地质跨专业研究生普遍缺乏地质学基础理论、地质实践技能和地质思维的特点,提出通过多种途径补充地质基础知识、提高地质实践技能以及严把硕士学位论文关等措施,借此实现地质跨专业研究生与地质类专业研究生的同等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南疆某本科院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黄涛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南疆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处于中上水平;在专业选择自由度、专业热门程度、学习成绩及家庭来源上专业认同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性别上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关注跨专业调剂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群体有几个特点:首先,他们是调剂生,就读的学校不是他们的目标学校。其次,他们是跨专业学习,所学专业不是他们擅长的或者喜欢的。再者,由于调剂,他们往往分配不到最好的导师,并且大多是自费学习。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扩招,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相似文献   

11.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36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存着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且学习倦怠在学校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是否跨专业、年龄、是否工作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已较严重了,学校、性别、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与工作经历、是否跨专业、专业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对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研究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水平较高;专业认同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影响专业认同的外在因素中,就业前景、专业教育和专业的社会认可度等因素与专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专业的传统性别定位与专业认同之间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专业认同的视角对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结果表明,当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在性别、年级、专业、应往届等方面差异显著,且其专业认同受导师整体水平、专业研究条件、专业发展前景和专业教学管理等因素影响。因此,可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模式、专业的柔性和学制的弹性、导师团队水平以及研究生收费模式等方面着力改革,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技术专业因为模糊的理论基础、宽泛的研究对象招至诸多争议。此次调查选取在读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了九大因素对学生的专业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读硕士研究生对专业的认同不高,年级、地区、考研背景对专业认同的影响相对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对首届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首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专业认同子项目中的专业情感数值偏低;专业认同程度在教育硕士所学学科、工作经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全日制教育硕士的专业认同受社会评价、学校政策、就业状况等因素影响。在此基于影响因素提出提高专业认同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H师范学院144名在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持续性较差,其中认知认同随着年级增长而增长,情感与行为认同则逐年下降,专业认同在性别、专业、年级、是否跨考等因素上呈显著差异。分析得知,专业认同水平主要受到自身压力、培养模式、导师专业程度等因素影响。为改善其专业认同现状,本研究建议:提供科学心理辅导,提升导师队伍水平,改善研究生培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大学本科毕业生报考管理专业研究生一直十分踊跃,最热的莫过于报考MBA(工商管理硕士)。其中不少本科生并不是学管理专业,而是跨专业报考管理专业研究生。考研前,考生需冷静思索一下:我到底有没有管理才能?我是不是读管理专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51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探究了“年级”和“研究方向”等因素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及其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影响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涯适应力的相关因素及提高措施,选取了生涯适应力较高的15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使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三级编码分析。结果发现跨专业硕士生涯适应的影响因素包括跨考准备因素、跨考状态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和自我因素共五个因素。可以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提升和生涯准备四个方面去采取相关措施提升跨专业研究生涯适应力,使跨专业硕士生能更好的面对生涯转换和适应新的生涯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未来教育家     
《教师》2011,(2):129-F0003
小档案 杨晋夫,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85年出生。本科就读于西南大学文学院,2008年被跨专业保送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范蔚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