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史研究一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史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其地位却被严重忽视。在经济学或史学期刊上发表的经济史论文,基本遵循本专业的研究范式。从事经济史研究的经济学者,多在中青年时期发表其代表性成果;而史学学者的学术高峰期则相对较晚。经济学界多采用合作的形式开展经济史研究,并以国际学术前沿发展或热点为...  相似文献   

2.
傅敏 《早期教育》2006,(2):I0001-I0001
在近半个世纪的课程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分别体现两种课程范式的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从彼此对立与分离,逐步走向借鉴与融合。依据范式的观点。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必将为一个崭新的课程范式所取代,这预示着当前的课程正处在旧的课程范式向新的课程范式转型的时期。这种新的课程范式应强调融合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于一体,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学生获得经验的完整性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把它称为“整体课程范式”,它所代表的是当前课程领域追求的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范式有以下几种:(1)传统范式。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演绎范式:一种是经验范式。(2)基本研究范式。主要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职业教育概念”和“职业教育基本问题”三个基本范式。(3)起点范式。主要分为经济学范式、人才学范式和技术学范式。(4)方式范式。现阶段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着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和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两种。  相似文献   

4.
进化生物学已对几乎所有社会科学产生影响,并成为经济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主导研究范式之一,但在法学研究中仍未取得与之相称的进展。进化生物学既研究有机体进化也研究文化进化,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并有其进化上的根源,因而在法学研究中引入进化生物学范式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2023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设立40周年。回首四十年,高等教育学相继踏上“体系范式”与“问题范式”的发展道路,“学科交叉范式”很可能是第三范式。学科交叉范式表现出问题导向、交叉思维与体系化追求的总体特征,是对前两种范式的迭代,其在类型学上包括多学科交叉、跨学科交叉与超学科交叉三种形态。为强化学科交叉范式,高等教育研究需要实现三大转向:在研究主体上,从“个体研究”转向“集体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从“模糊要求”走向“操作规程”;在研究成果上,从“零散知识”迈向“整合知识”。  相似文献   

6.
范式既是方法论.又是世界观。从一定角度来讲,高等教育研究是学科还是领域的争论可认为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范式与领域范式的争论。事实上,两种范式都具有存在合理性,可以共存。反思学科范式下的高等教育研究,应充分确认它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展望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应立足学科建制事实,通过更新思想观念,采用柔性学科标准,加强学科文化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得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职业教育学在我国发育较晚,有关研究范式的讨论近几年成为热点。由于职业教育现象、内容的复杂性,一些人认为,职教领域难以形成自己的范式,但可借鉴、移植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另一些人则认为,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与现象恰恰为其范式的研究与形成提供了基础,形成职教特色的研究范式不仅必要,而且可能。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李尚群 《职教论坛》2006,(21):27-30
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探讨首先需要对现有的学科范式进行必要的反思。目前,职业教育学有两种主要的学科范式,一种是处理日常细小问题的工作手册式的职业教育学,另一种是在普通教育学框架下建构起来的模仿型职业教育学。这些都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学学科范式。关于未来可能的职业教育学范式,可以这样来构想,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话语系统,具有不断深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能力,并能够在学科之外不断扩展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的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主导或主流范式,它带来了教育学学科和教育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学范式的角度论述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冲击,即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理论信念提出质疑并推动着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转换和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虽然都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 ,却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永恒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笔者通过对二者的渊源、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结论的比较分析 ,得到如下启示 :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必须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 ;对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始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增强马克思经济学的实用性 ,强化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马颂歌 《培训与研究》2008,25(11):81-84
本文从确立学科身份的角度论述了构建人力资源开发学科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指出学科身份的确立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学科的发展和成熟;随后,指出经济学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学科理论基础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学和人力资源开发学科存在共性、经济学拓展了人力资源开发学科的思维以及经济学理论能够为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提供理论支撑;最后,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和产权理论对人力资源开发学科的支撑,突出强调人力资本理论对培训投入的启示以及产权理论在解决人力资源开发的外部性问题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育经济学的20年--从教育社会科学全面的视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自60年代成立到80年代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本对教育经济学发展的20年作了概括性的归纳和介绍,对其理论发展的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认为,基于丰富的理论积累和统计结果,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有20年历史的学科,其思辨性的发展对教育社会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丛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与其他非主流经济学流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女性主义经济学以及其他非主流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所持的态度也是内在地统一的,那就是要吸取新古典经济学的合理之处,找到市场运行的家庭、制度、历史、政治、自然环境基础,找到市场经济的终极目标,使市场为提升人们的福利水平服务。也就是说,要把新古典经济学语境化,关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庭、社会、制度、伦理、自然等语境。女性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丛林中的地位对于经济学消除性别偏见、重构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方法论启发。  相似文献   

15.
Both the dominant narrative in the economics discipline and the predominant mode of delivery of an econom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tually reinforce the authority of neoliberalism.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counterhegemonic pedagogy in addition to a pluralist curriculum equips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they need to exercise their own judgment as future economists, business leaders and policy makers. Beyond opening discussions of alternativ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or separately, diversifying modes of delivery to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an economics education engaging critical pedagogy can create the space students need to discuss not only the different assumptions about material relations and individual behavior intrinsic to various economic models, but also the assumed social relations in both the models studi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which knowledge defines economics as a field of study.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推广G.Debreu商品空间构造商品相空间的概念,用它可表示主体人所处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经济巨系统中市场经济的状态;商品状态参量演化的历史。描述市场里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相空间中反常态(O,P)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以及奴隶制经济诞生的根源。建造了外向型经济内向型经济相互转化的语言模型和数理模型。论证了期货价值定理。提出了修订海南20年规划为二百年发展规划的初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economics education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since the 1989 revolutions. The infusión of Western economics teachers and literature, while introducing a new perspective to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has also created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stem from the narrow perspective and belief in the universal validity of orthodox economic theory held by these teachers and their failure to teach any other perspective. The author advocates a different type of economics education for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It includes a broader focus on societal problem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ic history, comparative economic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into economics curricula. Finally, the author recommends that economics education be focussed on giving students a perspective with which to develop their own alternative policies for their respective nations, teaching them that there is more than one economics paradigm and that there are multiple alternative transformation paths.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过程,增加教学效果,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分析西方经济学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改革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学科在濒临绝境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重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大规模译介国外教育学科为特征的隐蔽式教育交流成为我国当代教育学科重建的一条重要路径.对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的文本分析表明,隐蔽式的教育交流通过译介国外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对这两个学科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展现了教育交流对我国当代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思想史发展的历程中,关于劳动在经济活动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核心问题,并派生出两条截然不同的研究路径。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只充当生产要素之一,参与创造社会财富。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深入探索与全面比较两派理论的思想演进、分析方法等,对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