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老子的道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精神。全文首先介绍了老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老子教育思想中的德育精神,即其"道法自然"和谐思想、"圣人"哲学思想和"生命"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被后世誉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也称作《老子》。其中包含了大量德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穆乐 《大观周刊》2012,(46):40-41
“大道幽微”主题展主要陈展老子的事迹、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官出土的历代文物,以及道德经版本。通过“大道幽微”的陈展,对进一步解读老子思想,宣传普及道家文化,传播老子在豫东大地上留下的历史传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周口市博物馆“大道幽微”主题展,为观众走进老子,感受老子道家文化思想,开发利用道家文化遗产提供了平台,成为弘扬、传播老子道家文化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相似文献   

4.
博大精深的老子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根底文化,闪耀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智慧之光,蕴涵着深刻的工作智慧。当代图书馆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老子思想的继承和运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张辉辉 《大观周刊》2012,(23):16-17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德育的重视。当今高校的一些大学生政治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忠孝观念缺乏等。发扬孔子的德育思想,对现在高校德育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邢晨  刘玮纬 《兰台世界》2016,(8):121-123
老子是世界历史上100位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其著作《道德经》构建的生命哲学体系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关于生命的存在方式,老子主张"无为""、不争""、虚静"。重新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其所主张的生命存在方式,能够更好地处理自我关系、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景如杰 《兰台世界》2011,(10):50-51
王阳明德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而不同时期的思想相互融会贯通,构建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系统化的德育思想体系。王阳明致力于德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其德育思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德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而不同时期的思想相互融会贯通,构建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系统化的德育思想体系.王阳明致力于德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其德育思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家和教学家陆九渊在德育思想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他的德育思想源自儒家"天人合一"的观点,具有"本心"和"心学"的思想特点,他"自作主宰"的德育实践,对铸造高尚人才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明媚 《东南传播》2012,(9):125-127
老子的哲学中反映了许多人际传播中的自我认知思想,老子的自我认知观,包括柔弱的自我概念、不争的自我意识以及处下的自我价值;其对提高人际传播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放低自我,心怀他人,这也许是老子思想对处身现代的人们的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11.
《老子评传》由白奚先生执笔,陈鼓应先生审定。从全书的整个学术理路上看,同陈先生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老子注译及评介》所阐述的学术观点是一致的,但《老子注译及评介》是以注释老子原文的方式写成的,而论文则是就某个问题发表作者的学术观点,所以读者很难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作者对老子其人其书及其哲学思想的学术主张。而此书之写作正好满足了读者的这一需要。比如过去作者对老子之哲学思想论述颇多,对老子学说形成的历史根源却较少论及,而《老于评传》作为对老学系统阐释的表现之一,就是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讨论了老于学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以水为师     
老子作为道家之鼻祖众人皆知,这位大思想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曾经占据汉代以前统治阶级政治哲学之大要。有人这样评价儒道两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是正常之眼、正常之思;老子是一种超常之眼、超常之思。孔子抓住的是人情,老子得到的是智慧。因此,孔子面对衰乱之世是恋人式的无奈和悲剧意识,老子面对衰乱之世是智者的冷静和会心微笑。显而易见,老子的思想以超世、理智、计算、辩证为特征,是一种被悠长的历史和无情的社会铸得冷酷了的智慧之心。但是,很少有人理解老子究竟得益于哪位高人点拨从而拥有这么一颗冷静而又智慧的心,这也许就在于他的老…  相似文献   

13.
老子思想是批判的,媒介批评也是批判的,两者内在逻辑上具有相通之处。老子处理概念的方法,以及其思想中的语言批判、价值批判等都为媒介批评的深入展开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而且还有更多的资源等待开掘。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其在道德教育方面回归原始儒学,将德育实践与传统伦理道德结合起来,他的德育思想得到了后人的肯定。从德育的角度来看,曾国藩德育思想对于个人素质培养及和谐社会构建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瑞英 《兰台世界》2012,(12):40-41
笔者从仁义与老子思想体系的关系、老子思想的实质、道家学派主张的连贯性三方面综合考察,可以看出老子认为仁义是大道既失的补救措施,主张重返质朴状态。这种思想是当时礼崩乐坏,人们日益丧失淳朴本性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德育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全面,其修身德育思想处处彰显出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的色彩,是他获得成功的基点。本文对曾国藩修身德育进行了分析,深入挖掘了曾国藩修身德育思想对于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德育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全面,其修身德育思想处处彰显出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的色彩,是他获得成功的基点。本文对曾国藩修身德育进行了分析,深入挖掘了曾国藩修身德育思想对于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遵循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思想为原则,以其哲学思想与传统体育养生之间的内在必然性为线,着重阐述了老子的积极生命观以及"尚静""贵柔"的思想对传统养生的作用及影响,力图开辟出一条运用老子哲学思想来引导传统体育养生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说服传播活动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与缩影。在这一时期,先秦诸子游历各国,试图通过游说的方式使君主或权臣接受自己的治国理政主张。频繁的说服传播实践与大量典籍的诞生使中国说服传播理论在先秦时期萌芽并得以发展。其中,道家学派的老子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虽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独特的政治哲学,但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几千年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主客体认识、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技巧等传播学范畴的内容。可以说,老子在一定程度上对说服传播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与见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考察《老子》,审视并总结老子的说服传播思想,把握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以期对构建系统化的且独具中国特色的说服传播理论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老子养生的基本原则、目标及方法,都对后世的养生思想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老子的养生思想是中华民族养生文化的重要内容,为后世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