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文鼎是元末明初的历算大师,被誉为古往今来历算"第一名家"。清代历算学在梅文鼎影响下迅速发展,并诞生了许多历算大师,为后世历算学的发展起了历史性沿革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光地是清初著名政治人物,也是康熙年间在学术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在科学活动组织方面,李光地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从李光地与康熙、梅文鼎之间的学术交往事迹入手,对李光地在清初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肖菲 《兰台世界》2013,(12):110-111
李光地是清初著名政治人物,也是康熙年间在学术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在科学活动组织方面,李光地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从李光地与康熙、梅文鼎之间的学术交往事迹入手,对李光地在清初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鼎在商周铜礼器的组合中居于顶端,对研究墓主的身份等级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回顾以往的研究,对学界流行的“鑊鼎、升鼎、羞鼎三分法”进行再讨论,对前人成说提出商榷。指出以往的发现,除楚系平底鼎,自名“登”“升”,可以确认是“升鼎”,其他两类的定名都存在问题。如楚系烹牲大鼎从来不叫“鑊鼎”,“鑊鼎”之名从未发现。“羞鼎”的辨认也缺乏可靠线索。为此,作者利用荆门包山M2出土的19件铜鼎,与同墓出土遣册中记载的鼎名一一比对,重新对楚鼎进行分类,指出该墓出土的烹牲大鼎自名是“鑐”。这种自名也见于上蔡郭庄M2出土大鼎的铭文。通过综合考察,作者认为,楚系墓葬出土的烹牲大鼎,不是镬,可能相当古书中的鼐。  相似文献   

5.
李松 《出版史料》2003,(3):64-65
青铜器中的鼎由于三代时曾经作为国家政权与神权的象征物,而长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定鼎、鼎立、问鼎、鼎迁一类语汇迄今依然是与政权的概念紧紧联系着,但鼎之为物却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为普通老百姓所语焉不详了。有些人见到鼎,每不免指之为香炉。只是近几年,由于想要从古老文化的积存中找到具有广泛象征意义的形象,鼎那稳如泰山的造型才又引起人们的重  相似文献   

6.
梁元帝《芙蓉湖醮鼎图》,在陈朝姚最《续画品》和初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中都有明确的记载。然而在近千年的传抄、刊刻中,由于脱漏、失校之类的手误,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明代嘉靖以后的各种版本中,这幅《芙蓉湖醮鼎图》变成了《芙蓉蘸鼎图》,从而导致一些学者顾名思义,以讹传讹,将这幅画解读成芙蓉插鼎图,并以此作为中国早期插花史上铜鼎插花的一个重要证据。从字意上考证,"醮鼎"是指祭鼎的仪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通常都是以宗教和历史传说为母题,据晋谢稚所作《汾阴醮鼎图》可知,《醮鼎图》描绘的是《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汾阴祭鼎的典故。梁元帝和汉武帝有着类似身世和政治抱负,且终生热衷于筮术易,汉武帝汾阴祭鼎典故中所宣扬的"天命所归""天祚明德"契合了梁元帝的政治需要。因此,梁元帝以此为母题创作《芙蓉湖醮鼎图》也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7.
潘寀鼎重订《六经图考》一书的刊刻年代,有著录为清康熙元年潘寀鼎礼耕堂刻本者,有著录为清康熙六十一年礼耕堂刻本者,笔者通过考察潘寀鼎生平,认为该书应刻于康熙六十一年。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5月9日上午,兰州市档案局馆举行了《奥运盛鼎》档案资料捐赠仪式,接收了国家一级美术师、奥运盛鼎设计者孙红先生捐赠的《奥运盛鼎》档案资料一套。孙红先生是兰州市馆"当代兰州文艺界名人档案"创建活动以来首位捐赠珍贵档案的艺术名人,其捐赠的档案资料包括一尊《奥运盛鼎》小样、《奥运盛鼎》设计图纸、奥运会会旗、奥运纪念章、奥运首日封(我国著名雕塑家何鄂为其题词),第29届奥组委关于同意捐赠奥运盛鼎档案资料的函件、北京城市雕塑办公室选址工作函件,还有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台湾体坛高层人士北京申奥事业贡献者吴经国、中央奥组委主席刘淇的贺词及主流媒体报道的资料和光盘共类余件。  相似文献   

9.
3月25日,"创新·体验超凡商务价值--TCL率先推出全球最静音64位商用液晶电脑精鼎S200媒体沟通会"在天伦王朝饭店举行.TCL数码电子事业本部,借TCL精鼎S100在金融、电信、税务等高端行业取得突破之机,推出TCL精鼎S100的升级产品64位商务电脑TCL精鼎S200.TCL上一代商用电脑--精鼎S100是TCL商用在QIS(Quality品质+Innovation创新+Solution应用=Value价值 & Victory成功)的产品价值理念指导下,推出的一款高性能、超静音、超轻薄的高品质商用PC.和TCL精鼎S100相比,TCL精鼎S200除继承TCL精鼎S100静音、小、巧的基础之上,在高性能和高安全性上有了新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对《周易》六十四卦中鼎卦的艺术设计美学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鼎卦概况并就其艺术设计美学体现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周易》鼎卦的设计美学给现代设计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两面鼎形铜镜,分别为双龙丹鼎镜、河澄皎月龙凤镜,以往其年代被笼统地定为宋代。通过对目前收集到的15面鼎形镜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南宋较为流行的双龙丹鼎纹饰做进一步考证,可知国博藏两面鼎形镜的年代约为南宋中期偏晚,铸造地点应是在南宋统治范围内的南方地区。两面鼎形镜的性质不同。双龙丹鼎镜的性质应与道教有一定关联;河澄皎月龙凤镜则属于世俗性质的铜镜,是文人尚古倾向的反应。鼎形镜的出现,是北宋朝廷礼制改革、古器物学盛行的结果。除鼎形镜外,南宋时期还出现了钟型、盾形等异形铜镜,皆可视作北宋金石学对南宋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物质体现。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市蒲城店遗址2004、2005年发掘了14座东周时期墓葬,10座出有随葬品,依据随葬陶器器型、组合差异可分为六类,第一类以圜底鼎、簋、罍、盘、匜、舟为组合;第二类以鬲、盂、豆、罐为组合;第三类以圜底鼎、圜底敦、壶为组合;第四类以圜底鼎、盒、壶、盘、匿为组合;第五类以圜底鼎、合碗、壶、盘、匜为组合;第六类以平底鼎、...  相似文献   

13.
<正>据《汉书·郊祀志》载:"泰皇铸神鼎一,黄帝作宝鼎三,禹铸九鼎,象九州。"所作之鼎用来上享上帝鬼神。泰皇神鼎与黄帝宝鼎之下落皆已不可考,但禹铸之九鼎据史载在夏亡之后被商朝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继承下来,周武王灭商,九鼎入周,仍被作为周朝之传国宝器。据《左传》宪公三年载:楚王曾经恃势问周之王孙满"鼎之大小轻重焉"。由此可见,周王室确实有鼎,而且所问之鼎即禹之九鼎。因周王室势衰,对全国的统治早已尾大不掉,楚王问鼎之举,表明楚王已有取代周王的用意,故引起后人对楚王的非议。秦国灭亡西周(此乃战国时期周王朝所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2月16日下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观看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等展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来到我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参观了后母戊鼎和大盂鼎等镇馆之宝。在国之重器后母戊大方鼎前,梅德韦杰夫总理认真观看,详细询问鼎的用途和制作工艺,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当得知三千多年前中国的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如此高峰,  相似文献   

15.
“鼎”可“问”而不可争年初,我青年男女篮球队在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上一路挺进,连连告捷,一家报纸用如下标题登出消息: 女篮杀入决赛已成定局男篮可望与菲律宾争鼎消息是好,但读了标题,欣喜之余,又觉语感不畅;定神一想,原来是“争鼎”一词从中作梗。两队决赛,说是“争鼎”,好象是在用典。但细查典籍,却并无“争鼎”一说;而“问鼎”,倒是史有记载的。《左传·宣公三年(公元606年)》记其事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这  相似文献   

16.
寻根桥山     
“九·九”重阳节,相传是黄帝骑龙升天的日子。我又一次来到铸鼎原,拜谒人文始祖。《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这个地名,在中国不少,大多都有纪念黄帝的陵墓,以陕西桥山规模最大。陕西桥山奇士高俊元曾为笔者购书题词:“黄帝子孙,龙的传人,一脉相承,谁不思根。”根在哪里?在上古时期,无字无文更无书,历史只能历代口头相传。小时候,听传说朦朦胧胧,神乎其神,今读《寻根铸鼎原》一书才明白,神话传说和史书记载相吻合,铸鼎原不仅是一个神话的铸鼎原,而且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根基的铸鼎原,其周围竟有黄帝时期的文化遗址26处之多,国内外…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焕然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在规模宏大的中国青铜器艺术展展厅内,各种精美的青铜器交相辉映,其中的一只大方鼎格外令人瞩目,它庄严持重、傲视群雄,给人一种无言的强大震撼力,让人不由自主肃然起敬。这个庞然大物让人们感到既陌生又熟悉,说其熟悉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中对它有过了解,说其陌生是因为它的名字已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司母戊鼎,而成为现在的后母戊鼎。  相似文献   

18.
拙文《仓端王义鼎铭文考释》发表后,经除锈等技术处理,又在该鼎底部外侧发现二处铭文:一处位于底部正中,刻有"宣平,南綧处"2行5字;另一处位于鼎腿旁边,刻有"千,一二二"1行4字。这些文字明显具有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风格。文献记载第一任"宣平侯"张敖受封于西汉初年,而鼎铭"宣平"为战国时期所刻,二者出现的时代矛盾,故"宣平"不是"宣平侯"的省称。此处"宣平"应为地名。"南綧处"当指位于南边的校定度量之处所。该鼎原属仓端王义,置放于"敬",后属宣平"南綧处"。"千"为物象文字,与鼎的名义相符。"一二二"为器物编号。  相似文献   

19.
新知·探索     
两千年前骨头汤考古人员去年底在一座战国秦墓的青铜鼎里发现一件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的铜鼎在外形上没什么独特的,但将其打开时惊奇地发现竟然还有半鼎骨头汤,汤表漂浮着青铜挥发出来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1999,(3):23-25
地图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由于农业的发展,需要丈量土地和兴建水利工程,行政管理,通商贸易及邻国之间的战争,都促进了地图的发展。故地图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代,几乎和世界最早的文化历史同样悠久。但上占代的地图的含义,绝非现今地图的定义,它近似于绘书。因此,从地图的发展来看,它经历了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3个阶段。我国最古老的地图要算《左传》中记载的《九鼎图》。在夏禹时代用金属铸鼎,鼎上铸有山川地形和国物,后人称此鼎为鼎地图,即所传的《九鼎图》。在《尚书·洛法)}中记载,为选建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