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邓增娟 《兰台世界》2013,(11):13-14
明中期,随着江南以外地区蚕桑种植业衰落,地方织染局随之衰落,岁造缎匹拖欠越来越严重,出钱到江南订购缎匹成为解决岁造的唯一出路,领织制的出现使江南丝织业的原料、技术优势进一步凸显,最终促成丝织业独盛江南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苏州丝织业发达,催生了各种行业.纱缎庄业专门负责纱缎产品的组织生产及其经销,他们成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云锦公所.当时从事纱缎生产的织机工人遍布苏城,是苏州的产业大军,其生产品种涉及"花素摹本、头累选置、拾景洋缎、玉兰葛、局西纱、大小芙蓉汗衫、仿织纯绒、杭缎、杭绸,采办上有彩袍、旗袍、各色妆缎、妆花、加赤真金、圆金、花素拾丝、版金、精造八丝、宋锦、选织百子被褥、一切花色等货".  相似文献   

3.
对于江南织造的研究,三十年前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长期以来,论述宏富,成果颇硕。只是对于江南织造的缎匹产量,却从未见有专文探讨过。笔者近年来较为系统地翻检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有关汉文档案,接触到较多的丝织产量方面的材料。现将清代前期部分整理成文,分局考述,或许于中国丝绸史乃至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稍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苏州织造李煦深受康熙帝信任。李煦在任30年,本职工作是督织缎匹。清代繁杂的官营丝绸生产制度,不少是其与江宁织造曹寅等一起厘定的。江南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人才繁伙,李煦同曹寅一起,秉承皇帝旨意,实际充当着康熙帝的耳目,对于由乱趋稳的江南社会和错综复杂的官场情势,深入了解,随时观察,及时奏报。李煦又利用物力人力丰富的条件,不断进贡或采办清廷所需的各种土特产品和才艺之士,在清初江南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方面发挥出一定作用,其角色地位远非后世江南织造可比。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最新出版的《丝绸艺术赏析》一书中,收录了一幅珍贵的黑色真丝缎匹头料,头料上用多色人造丝织出了带有明显爱国情感的"中华第一爱国织绸纯绒纱缎本厂"字样.厂家打出"第一爱国"这样带有强烈宣传作用的口号,无疑反映了当时丝绸人爱国爱丝绸的深厚情结.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也不由使人产生联想:在那样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丝织业经营陷入困境,生活陷于绝境边缘的丝织工人又是如何在日伪政府统治下,同日军、资本家做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付出自己那份微薄而艰辛的努力的?  相似文献   

6.
1911年,政局动荡波及到苏州的各行各业,金融停滞、机织行业受损的现象尤为严重.为改变这一局面,维护社会稳定,苏州商会会同纱缎业成立质缎局,使机户们免于破产.之后时局多变,战火迭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江浙战争、北伐战争相继爆发,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工商界更是难以安宁.苏州纱缎业的行业组织云锦公所借鉴辛亥年的办法,一面将丝运沪抵押套现,一面组织当缎局,以此募集流动资金,缓解机工生计,维护行业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7.
清末至民国时期,双林镇逐渐由一个丝织业织造中心向原料供应地转型,商业也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原因在于,一是近代国内外丝织业的兴起冲击了双林丝织业;二是传统商业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安西提督李绳武为收送进贡准部使臣哈柳等礼品事奏折乾隆十一年五月初二日安西提督臣李绳武谨奏,为奏闻事。窃臣查此次进贡夷使哈柳,从前抵哈送臣马一匹,又哈柳及头目麻木推布、吉里噶郎等各送驻哈加总兵衔副将瑚宝马一匹,当即奏闻,并声明俟该夷等回巢时,臣与加总兵衔副将瑚宝各备礼物。以答其意。等因在案。今该夷使哈柳等于乾隆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抵哈,臣随答哈柳大缎四匹、锦缎一匹、茶八封、荷包二个、鼻烟壶二个、磁钟二对。哈柳向臣亲讨人参一两,又  相似文献   

9.
为明初江南第一富豪,沈万三富名遍天下,富可敌国。他的发家致富,取决于其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但他最终因故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家族从此衰落。  相似文献   

10.
神马     
黄瑞云 《新闻世界》2005,(10):64-64
一匹蒙古的良种马被带到江南。江南的马都比较矮小.这匹马自然显得特别高大雄健。马主人居为奇货,故意把它神化。说起它来.真是健如虎、矫如龙,绝塞北,度流沙,逐电追风,日行千里,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简直是一匹神马。不管深涧险溪,高崖峭壁。都让它纵步狂奔.认为它反正不会失足。久而久之,这匹马被人们的迷信所陶醉,自己也觉得确乎有点神异。以为世界上绝没有它不能跨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江南乡村妇女职业结构的近代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田 《历史档案》2001,(3):107-113
在传统乡村社会中,男耕女织体现了职业类属的一般特征,这是一种基于生理的自然分工。丝棉纺织,是江南乡村妇女的两种主要职业,依地区而呈不同的分布状态。大体说来,环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宁绍地区,以及苏锡乡村,以丝织业为主;沿长江和东海的苏松地区,以棉纺织业为主。很显然,这样的职业分工是与地区经济作物类型相联系的。在吴县光福一带,“蚕事尤勤于他处。……惟地无木棉,故纺织则不习也”。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建设》2016,(5):F0004-F0004
漳缎始于明末清初,是古代汉民族绒类织物的代表作,在古代主要供贵族用作服饰面料和室内装饰。2011年,漳缎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与丝绸企业合作,通过对1923年制作的漳缎祖本结构进行分析,实现了漳缎祖本的复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漳缎三问     
2014年深秋,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苏州丝绸博物馆书记、副馆长王晨,苏州工业园区家明织造坊坊主周家明.他们各自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前者是漳缎织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者是从事丝绸生产多年的传统手艺人.二人同时到访,为的是中心库房里新发现的24件丝织品祖本与10多件漳缎样本.经过谨慎鉴定,确认这些祖本正是目前外界已很难见到的漳缎祖本,而之前我们一直误以为是宋锦祖本.那么漳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丝织品呢?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漳缎的三个疑问.  相似文献   

14.
湖州双林是长江流域较早开发的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它是古老的良渚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它以东林为名,并成为当时湖州府境内商贾聚集之地.明永乐三年(1405),东、西林合并,改名双林镇.双林经济活动以蚕商和丝织为主,渐成江南丝织业生产和集散中心之一.明末清初,双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丝织市镇.至清嘉庆、道光年间,双林镇尤为繁盛与富庶.在历史上双林镇具有贸易集散中心、织染技术中心以及乡镇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方媒体的衰落,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从业者的生计,它的缺位,会形成所谓新闻荒漠,也会对公众的地方认同产生潜在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地方媒体发展逻辑的基础上,通过深耕社区,在新的平台上培育区域影响力,重建与公众的深度连接,找到地方媒体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杀死过一匹狼。 我的家在终南山,山里有许多狼的传说。 那年我17岁,在山外县城读高中,暑假回家帮家里干活,和那匹狼是在上山砍柴时遇上的。  相似文献   

17.
雍正元年(1723)吴县知县所立的《纱缎业行规条约》碑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吴中纱缎一业,在禹贡则载为织文之篚,在广舆则著为土物之宜”.纱缎业确实是苏州的大宗产业,远销全国各地及朝鲜、南洋.经营此业的商人向来是“老成持重、精明谙练之人”,由官府发给“印贴”,按现在的话说手持营业执照,“商客”向其交付银两定制纱缎产品,而其则发货给机户进行织造.为规范纱缎业的行为,保障商客与机户的利益,制定条约七款,明确规定“印贴”只传子孙,不得与其他人合伙开业,一旦不再从事此业须将“印贴”缴付行头,也不允许无贴之后再操旧业.这个行规相当于纱缎业的行动准则,约束他们的行为.他们还有一个行业组织活动场所,叫轩辕宫.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亚太国家女领导人、亚太国家领导人女配偶着装采用了苏州漳缎面料,引起漳州与苏州关于漳缎“籍贯”之争.以“漳”字命名的面料,自然与漳州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如当年在苏州从事生产经营的杭绸、湖绉与杭州、湖州的关系一样.但漳绒华丽转身为漳缎,虽有“漳”字标签,却与漳州关系不大,是漳绒在苏州的改良升级版,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丝织产品.漳缎不仅凝聚了苏州人的聪明才智,更代表了清代苏州丝绸生产的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9.
自明代弘治年间以后,民营茶马贸易已占了整个藏汉贸易的50%以上.在通往藏族地区的交通线上,商贾满于关隘,而茶船遍于江河,民营茶马贸易发展迅速,繁盛兴旺.在民营茶马贸易过程中,交换商品的品种增多,范围扩大.汉族商人输入藏族地区的商品,除了大宗茶叶之外,还有食盐、布帛、缎匹、瓷器,铁锅、铜器及其他杂货;藏族地区输出的商品除了马匹之外,还有耕畜、药材、佛像、皮毛及其他山货.由此可见,民营茶马贸易,无论是交易的数量,还是贸易的广度,都远远超过官营茶马贸易.  相似文献   

20.
陕甘总督福廉安为乾隆五十一年备办新疆贸易绸缎数目奏折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三日臣福康安跪奏,为奏请预办新疆需用绸缎事。窃照新疆各处岁需备用绸缎,向例先期咨询明确汇奏,请旨敕办。兹查乾隆丙午年应需绸缎,先经咨询各处驻扎办事大臣,兹准查明,开单咨复前来。查伊犁需办各色绸缎绢三千匹,塔尔巴哈台需办各色绸一百七十匹,乌什需办各色绸缎绫八百匹,叶尔羌暨所属和阗需办各色绸缎绫四百五十匹,喀什噶尔需办各色绸缎纱四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