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影像史学是史学发展的新动态。从影像史学的学术背景、学术主张和学术价值来看,将影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中国教育史研究,对教育史研究思路的扩展和教育史学科地位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以影像为史料的教育史研究尝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显不足。以教育纪录片为例,视觉史料、听觉史料和档案史料,对近现代教育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因此,不仅要认识到历史影像在史料层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更要充分发挥影像史学的理论价值,积极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教育史研究在中国一直没有引起教育史界的充分重视,长期以来,科技教育史的发展在科技史学科中获得了比在教育史学科中更重要的地位。教育史学界对科技教育史研究的讨论把科技史局限在学校范围之内,对于广泛的职官科技教育、艺徒训练以及私学、家学中的科技教育研究薄弱。回顾科技教育史研究百年来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对教育史研究和科技教育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应该扩大教育史学科的研究范围,使教育史研究突破狭隘学校教育观的束缚,寻找典型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的历史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学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不应该否认的。通过文艺学学科视阈下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阈下文学功能的研究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阈下研究文学的价值及功能,使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这种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也是可能的。对于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一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借鉴文艺学既有的研究成果,在自身学科视阈内系统深入地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教育史学科的发展遇到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探析有利于促进学科自主理性发展.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应该增强实践意识,提升理论关照.需要放宽视野,主动寻求多层对话,加强与历史学研究者的合作,借鉴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增强国际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在研究方法上,借鉴解释学的思路,改变客观主义研究模式,丰富教育史研究的话语和主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受传统教育史学影响,强调"让史料说话"。而当代,史学研究向多元化发展,历史研究的着眼点开始转向主体如何认识历史客体的问题上来。在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发展的新时期,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视角考量,教育史研究都必须重视研究者主体性,并将其与历史客体性有机结合,促进教育史研究和教育史学科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教育史研究中的人物研究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的教育史人物研究却陷入了困惑和迷茫的境遇,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中“人文精神”的不在场.“人文精神”是教育史人物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而这种要素的缺失究其内部原因主要归于研究中的人文性理念不足、多元性研究方法不足以及对于当下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关照不足等.因此,教育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应该通过正确地定义研究概念、运用“视阈融合”的方法以及加强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关照等来获得“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教育史学科的未来,是与教育史学科百年历史和学科现实状况密切联系的,我们必须从学科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出发,对教育史学科进行历史总结和理论建设,加强教育史学科的基础建设,重视教育专史的研究,确立教育史学科的基础地位,同时注意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主研究的能力,以推动教育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威根据其实用主义哲学,提出了其史学思想。杜威认为:历史具有双重属性和工具性价值;历史研究应关注全方位的社会生活、注重历史解释和问题解决,并强调历史研究的伦理目的;历史研究可采用动态情境的视角、逻辑探究和多元学科的方法。杜威在教育史研究中通过聚焦教育问题、分析教育史料、回归教育情境等方式,力图构建适应民主社会的教育科学。杜威实用主义史学思想启发我国当前的教育史研究,需兼顾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批判性地解释研究内容,关注情境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育史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 理性价值判断,对教育事件的是非利弊做出评价,以达到推动 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理性价值判断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获 得历史经验,加深现实理解,促进哲学反思,是连接历史研究和 教育研究的学理纽带。由于对价值判断的误解,一些教育史研 究为追求价值中立,刻意回避价值判断,从而误解了研究的教 育学意义。从单一研究角度看,价值判断数量有多少之分,标 准有抽象具体之别。从学科整体角度看,失去教育价值判断的“教育史研究”,只完成了教育史研究中“史”的部分,尚待研究 者通过价值之“论”,发掘教育研究更深层面的理论和现实 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教育视阈下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应该是什么样的 当前教师教育视阈下,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上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的价值是什么?实践的价值是什么?二是教师教育应该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性是教育研究主体与对象关系特殊性的表现。其现实性存在取决于人们把实践性作为教育研究价值的主要取向;其功能特点表现为反思性、解放性与创造性。它是教育理论研究走向本土化和独立化的要求,是教育改革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教育目的: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研究教育目的时要注意思维方式的变换。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现实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现实活动具体指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及交往。现实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权利的人。  相似文献   

13.
价值范式及其对教育政策主体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政策价值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对教育政策价值的分析不应忽视对教育政策主体的价值分析,教育政策从根本上体现并实现着政策主体的价值内容、价值追求与价值选择,教育政策价值与教育政策主体价值有着内在的不可分性。教育政策主体价值依次表现为元价值、隐价值和显价值三重形态。  相似文献   

14.
闫福甜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2):105-106,113
教育史是教育学与历史学的融合,既是教育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又具有历史学的鲜明特征.近年来教育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面临着学科地位下降的逆流.因此,深入研究教育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拓展教育史的研究领域,从动态中研究教育史实,树立服务于社会的观念成为教育史学科发展与变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既是教育管理的主体 ,又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人在教育管理中的这种特殊的双重地位 ,决定了人的主体性问题和主客体关系问题成为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 ,把握和处理好教育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践与认识关系、依存与制约关系及对立与统一关系 ,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与效能 ,使教育管理更好地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选题是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选题时要遵循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选题可以来自教育实践、事业的发展需要、理论献和规划课题。选题的确定可以采取类比模仿、争鸣和反思以及原理和方法的移植等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技术学科从创建到今天经历了很多阶段,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出现,这时需要从上位的哲学学科来重现审视和指导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以使教育技术学科能够更好地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教育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成熟理论来阐释教育技术实践,希望能对教育技术实践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教育评价主题:促进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教育评价主题的确立,是由教育评价实践提出的要求,这一要求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得到教育评价源点学科和教育评价学自身逻辑发展的支持。我们有理由认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教育评价主题这一命题能够成立,且随着这一主题的真正确立将会对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产生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是指教育管理领域的社会共同体在进行教育管理研究时所遵循的一定模式。当前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现状表现为:支撑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理论;研究价值取向正由主客二元对立逐步向主客一元统一过渡、理论与实践松散结合;理论知识体系由相互争鸣到渐趋相似,但尚未统一;研究方法正由一维片面逐步向二维互补、多维融合过渡。在"大教育管理学"视野下,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将出现如下走向:理论基础将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走向复杂科学理论;研究价值取向将从由主客二元对立走向主客一元统一,从理论与实践松散结合走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体系将从相互争鸣走向统一、系统的教育管理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将从一维片面走向二维互补、多维融合。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管理中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既包括管理.也应该包括被管理,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之间构成主体间,而且具有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与主体关系中的内在属性,即相关性与统一性。教育管理中所体现的主体间性具有4个特征:受制性、平等性、交互性和主动性。在主体间性研究的视角中。提出未来教育管理的新构想——走向交往式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