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而全盘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一些乱象正是当年批判过了的错误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的泛滥.这种泛滥同对当年的全盘否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学术观点引起其他学者的批评,这本属于学术领域的正常争论,但因毛泽东的介入,1954年文艺界开展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使纯粹的学术争论演变成一场思想运动,呈现出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红楼梦研究》的出版和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都与俞平伯的生活状况、思想倾向密不可分,而批判运动在造成俞平伯等人伤害的同时也从客观上促进了红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全面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一些乱象正是当年批判过了的错误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的泛滥。这种泛滥同对当年的全盘否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红学史上,1954年掀起的胡适、俞平伯批判运动,无疑是影响十分深远的一段历程.对那场批判运动的研究、反思,既是研究红学史的学者们非常重视的一个课题,也是一件艰难而沉重的工作.近年来,关于那场运动的文章、论著,陆陆续续问世的已有多种,它们各自从不同的方面,向世人讲述了当年那场运动的某些方面的真实情况.最近,孙玉明先生的力作<红学:1954>(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以下引文只注明页码.)以更全面的眼光,审视当年那场运动的纷纭复杂的进程,为人们提供了客观、真实的阐述.孙玉明先生的著作显然汲取了此前很多同类文章、著作中的不少资料,但从整体上看,又超越了它们.五十年代时,我尚在中学读书,只耳闻胡适之名,并未亲身感受到那场运动的震撼;后来虽略略有了一些了解,也不过是接触到它的某些方面或细节.现在,读完孙玉明先生的著作,才真正看到了那场运动的触目惊心之处.掩卷之余,我的思想仍久久不能从书中移开.  相似文献   

5.
1954年底,以"两个小人物"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为导火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对胡适思想的大规模批判运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次批判运动作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6.
在红学史上出现过三个主要学派——索隐派、考证派自传说和评论派.出现过两次转折;第一次在1921至1922年,蔡元与胡适进行过一次学术争论.他们实际上各自代表了索隐派和考证派自传说.经过这场争论后,考证派自传说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次是在1954年,对俞平伯的红学观点进行了批判.此后,评认论派占据主导地位.事隔三十年后,历史已对俞平伯,也包括对胡适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重新评价.如 1986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在庆贺俞平  相似文献   

7.
一、跳不出猜谜辨伪圈《光明日报》曾刊登华君武先生的漫画曹雪芹质问红学家:“你怎么数起我的头发来了?”意味深长。它既揭示了当代红学的史学倾向性,又道出了有识之士对当代红学研究的普遍不满。红学变成曹学,确实未免滑稽。当代红学研究越来越离题了。新旧红学都是史学重于文学。1954年后,作为新红学对立面而开始出现的“市民说”、“农民说”、“传统说”,主要的结论也都是从史学的角度得出的。“市民说”认为18世纪上半叶中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红楼梦》中所反映出的这种带有解放人解放个性的性质的新命题,就其社会性质讲,只可能  相似文献   

8.
当代的红学家,几乎都从社会政治角度去挖掘《红楼梦》中“反封建”的思想意义,而把与这个逻辑相抵牾的内容都视为作者因“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造成的落后面”加以回避。这样,红学研究在作家和作品思想这方面,就成了专家、学者进行主观变异加工的擂台赛,以致于在“形象大于思维”的接受学轨道上越走越远。以创立“新红学”著称的俞平伯先生,是最先用“文学的眼光”来评论《红楼梦》的学者,他在《红楼梦辨》中总结了作者写此书的“三种态度”,①意即创作本旨,应当说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9.
红学研究步履维艰,当前亟需“打假”纪国盛《红楼梦》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巨著,两百年来一直为学术研究者关注。自五四运动以来,由于诸多原因,红学研究可谓盛极一时,但平心而论理论成果却不很多。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晚年在香港的一次谈话中指出:“近年来国内外红学研...  相似文献   

10.
吴颖是当代国内红学研究颇有影响的人物,尤其是有关当代红学史批评。其红学研究成就主要集中在:1.对产生于“文革”“评红热”并广泛流行的“三说”进行澄清、反拨;2.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批俞运动”的整体上基本否定的重新评价,对后来那场批判运动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刻意维护批判运动的“理论定势”的理论观点的批评、驳斥;3.力图校正红学研究的方向,使其从以研究“典型环境”和诸多“钻牛角尖”的“外学”研究为主回到以《红楼梦》文本研究和典型人物研究为主的轨道上来。这是当代红学拨乱反正的艰难历程。吴颖是国内较长时间跟踪研究这个方面的最有代表性、成就也相当突出的学者。  相似文献   

11.
俞平伯作为北大学子,深受胡适影响,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胡适的引领下,俞平伯不仅走上了文学革命的道路,而且在“红学”研究上颇多建树。尽管在建国后的政治运动中俞平伯因此蒙冤受屈,但他无怨无悔,对胡适的敬重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2.
张国光高举“当代红学”大旗,目的在总结六十多年来红学界的是非功过。“两种《红楼梦》,两个薛宝钗”,是他的“当代红学的宣言书”。他猛烈批判红学两个“凡是”派的代表周汝昌,深入论述高鹗的巨大贡献;批判周汝昌支持的红学丑闻“震惊人类的发现”,捍卫中国红学和中国学术的荣誉;与欧阳健论战,肯定胡适新红学和脂评本发现的重大意义,这一切都是为了中国“红学”健康地迈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3.
周汝昌先生直接承袭和充分发展胡适红学观念,将“写实自传说”、“高鹗伪续论”和“脂本真本观”作为三大主题贯穿于自己的红学研究体系;而对于胡适红学观念中的某些“合理内核”,则不仅不予重视,反而遭到他的严厉批判乃至彻底否定。从而使其红学思想显示出极端的荒谬性和非科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当年“批俞评红”的有关问题,不仅对正确认识党史、国史有重要意义,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三十来年的实践证明,全面否定1954 年的“批俞评红”,其后果不好,影响恶劣.从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判开始的对胡适思想的批判,如果从社会发展史的视角看,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确立马克思主义领导地位的斗争,是巩固新生无产阶级政权的必需,是完全必要的和正确的,是不能否定的.俞平伯学术思想的根本转变,证明当年人们对他的批评是正确的.不能说“批俞评红”是“左”的思想,它同“文革”根本是不同性质的两件事儿.  相似文献   

15.
"红学"勿反《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痛心地忏悔。《红楼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努力进取,走出误区,开拓红学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新红学”的权威作家。《红楼梦辨》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研究《红楼梦》的基本成果。解放后由此书修订而成出版了《红楼梦研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对高鄂续书问题的考证和评述,但他在《作者底态度》《红楼梦底风格》等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却引起了后来人们极大的争议,并在解放初期引发了一场在《红楼梦》研究中对“新红学”派的批判。这场批判的领军人物即李希凡和蓝翎。  相似文献   

17.
对近百年考证派新红学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一、新红学的发展历程。1922年“胡蔡论战:”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走上历史舞台;“自传说”与“续书说:”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的桥头堡;俞平伯、周汝昌:撑起“新红学”脊梁的双子星座。二、褒贬参半、命运多舛:胡适新红学范式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18.
批判《红楼梦》研究中的主观唯心论,是解放后思想文化战线上一次著名的运动。它对胡适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影响作了清算,并推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作为思想批判和文艺批判,是必要的,有重要意义的;但以政治运动的形式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展开,也产生了某些严重的缺点错误和消极后果。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从此产生了所谓“新红学”。比起以索隐、附会为特征的“旧红学”,“新红学”的出现是《红楼梦》研究上的一大进步。胡适对“索隐派”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考证也有一定的成绩。但他用的是资产阶级实用主义方法,又抱有阻挠马列主义传播的目的,所以对《红楼梦》的总评价是错误的。他把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贬低为  相似文献   

19.
贵阳师专“邓小平理论与红学研究组”第二次学术研讨(扩大)会于1999年6月25至26日在本校召开。校长王晓听教授致开幕词。他代表全校师生向到会的专家学者、有关领导\各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述了本校于去年6月15日成立“邓小平理论与红学研究组”的重要意义,回顾了一年来的研究概况,向省红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坏同志对研究组的成立和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深深感谢。省红学会理事、研究组组长顾绍炯先生向大会汇报研究组成立一年来的研究情况。他说道:“我们所以要以邓小平理论作为研究红学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两个原…  相似文献   

20.
从建国后到“文革”前这段时期,在文艺界发生了一系列的批判活动。在此类的批判活动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文学现象,由于它们出现在特殊的文学环境下,其具有的文学意味值得研究。同时,周扬作为党的文艺政策的权威阐释者和坚定执行者,自然难免要参与批判活动之中,发挥作用。1954年开始的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周扬作为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左翼文学内部的“宗派主义”矛盾,都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本文即从这方面入手,以此作为研究周扬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