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当年的中考和今后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2006年和2005年我省的中考语文考试说明都是"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两套,这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正处在由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向"新课程标准"过渡、由单一的教材向多本教材转换的时期,于是出现了两种说明两套试卷.但是仔细研读下来,两套说明和样卷的差距并不大,在内容板块的设定、题目形式的编制、考查指向上大多相同;而且出现非课改试验区向课改试验区逐步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政治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一)考试的形式 2006年全省九个设区市的中考试卷均用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即两考合一,其中,莆田、漳州、龙岩、三明四个市分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两份试卷.其他市都只有一份考卷.全省九市共13份试卷。根据福建省中考《考试大纲》要求,各市均采用开卷笔试的形式,允许考生携带课本和《时事》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阅。这一考试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克服死记硬背。注重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试卷名称看.只有三明市试卷使用省教育厅确定的名称“初中学业考试”.其他市的试卷都仍然使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旧名称。  相似文献   

3.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当年的中考和今后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2006年和2005年我省的中考语文考试说明都是“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两套,这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正处在由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向“新课程标准”过渡、由单一的教材向多本教材转换的时期,于是出现了两种说明两套试卷。但是仔细研读下来,两套说明和样卷的差距并不大,在内容板块的设定、题目形式的编制、考查指向上大多相同;而且出现非课改试验区向课改试验区逐步靠拢的趋…  相似文献   

4.
2000年中考是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考改革精神,进行中考改革的第一年,在文化考试方面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实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两张试卷;二是对考试科目的设置进行调整,即设置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试卷。  相似文献   

5.
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着教学,因此,试题所体现出的理念就尤为值得关注。近几年来,中考语文试题所体现出的新理念,为语文中考改革带来了富有创意的探索、丰富和完善。研究中考语文试题,思考中考语文改革到底如何才能适应并推动新课程的发展,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下面,就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一直坚持的4个特点,谈谈我的看法和思考。一、重视试题的科学性、规范性从2000年以来,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直是满分120分,考试限定时间是120分钟。试卷内容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3个部分。预计2006年非…  相似文献   

6.
覃凡沥 《云南教育》2007,(11Z):11-12
一、2007年中考英语写作试题重现,看考试中的亮点和丢分点 云南省课改实验区2007年中考英语试卷第四部分写作(共三节,满分25分)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是中考命题呈现多元化的一年.在众多的省、市中考试卷中,倍受关注和最值得研究的是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命制的课程改革中考卷(以下简称课改卷).考试改革作为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环,除了要有利于选拔,还要有利于给中学教学以正确的导向.落实到中考命题上,课改卷既要求稳、继承,又要求新、求进,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因此,精心命制的课改卷将对2005年的中考命题改革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5年重庆市的中考有两大变化:一是两考合一,由过去的两次考试(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升学考试)变为一次考试;二是中考分为8个课改实验区的学业考试和非实验区的初中毕业、高中升学考试。今年课改实验区的学业试题在承袭以往试题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新颖鲜活,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时代感,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业水平。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2007年哈尔滨市首届课改学年的学生将毕业,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新课程的学业考试与评价做为课改的重要内容,一直被学校和社会所关注。哈尔滨市中考本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宗旨,在继承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市初中阶段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逐步与新课程接轨。2006年哈尔滨市中考物理试题的立意、内容取向和题型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与兄弟省市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相比,我市中考试题的改革力度也是较大的,但是广大师生却能以平和心态接纳它,适应它,并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反映出我市近年来推进中考改革,在渐进的过程中新课程的理念和作法已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之中。中考的改革为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中考命题呈现多元化的一年,在众多的省、市中考试卷中,倍受关注和最值得研究的是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命制的课程改革中考卷(以下简称课改卷).考试改革作为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环,除了要有利于选拔,还要有利于给中学教学以正确的导向.落实到中考命题上,课改卷既要求稳、继承,又要求新、求进,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因此,精心命制的课改  相似文献   

11.
每每回想起2002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就如同一缕清风拂面,将教学中的迷茫一扫而空。2002年我省的中考语文试卷,既融入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又完全符合我省教育厅下发的《辽宁省2002年初中升学考试意见》和《2002年辽宁省初中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就是对今年的教学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2002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总的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改革的理念尤为彰显。1.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满人文关怀精神。2002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首次采用现代文阅读“四选三”、作文部分“二选一”的方式,让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和深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逐步走向深入,它不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毕业和升学考试中也各有体现。研究各地近几年的考试题中,总结近年的考试新题型的一些变化趋势,我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对现阶段初中物理学业考试和将来学业考试的发展方向以及命题的趋势谈谈我的个人看法,并就如何正确应对学业考试提几点复习建议。一、初中物理学业考试的方向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是中考的主要内容和考查重点。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考查重点一直是初中物理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中考试题体现新课标、新理念,在考试目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下面结合2007年课改实验区的试题做一个回顾,试对考试评价的变化作一些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我省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语试卷命题继续遵循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及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稳步改革,稳中求变,比较好地体现中考指导教学、兼顾选拔的功能。从总体上看,各实验区语试卷能够体现《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坚持“能力立意”、“紊质立意”的命题原则,在内容上突出对学生语素养的;号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试卷的结构、题型方面看,各地都能按照《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要求,做到了结构简约、题型平易,注意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从各地市语试卷的设题情况看,各有特点.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共同趋于省《考试大纲》规定的合理要求和布局。  相似文献   

15.
中考试卷是课改的指挥棒,《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作为一位初三数学老师要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益和质量,是每位初三的老师和学生所关心的.首先我们要好好学习《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和研究近几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试卷,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我省全面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中考。今年的英语试卷是以《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为命题依据,不依赖或偏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严格按照省教育厅中考文件和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及我省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来命制。  相似文献   

17.
初中升学考试(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次检测,由于它涉及初中生将来能升人什么样的高中,所以备受社会关注.在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形势下,中考应当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课改理念,这是搞好中考工作的基本前提.下面我们从宏观上分析一下中考的一些思路和通过考试所反映出教学应做哪些调整.希望能对初中教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1.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哈尔滨市2007年中考化学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物理和化学—套卷,即综合试卷,综合试卷满分140分,其中化学满分70分。考试时间:综合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化学为60分钟。题型与题量:综合试卷中化学试题主要有选择题,含15个小题,共30分:非选择题,含10个小题,共40分,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化,上海市中考招生制度也相应地不断发生着变化,继2005年两考合一,推行初三学业考试之后,上海市教委于日前推出了2006年中考新方案。就语文学科而言,新方案中值得初三师生关注的地方可以用“两变”和“三不变”加以概括。“两变”是指中考语文卷面总分由120分扩展为150分:阅卷方式由各区县独立纸面阅卷改为全市统一组织电脑阅卷。“三不变”则是考试时间不变:试卷阅读量和答题量不变;试卷难度系数不变。这“两变”和“三不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了在稳定中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基调。在此背景下,初三师生应该认真研读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了解其命题特点,以此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的"新中考"在浙江省全面开考."新中考"的考试理念、命题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新课改的今后的走向,"新中考"的成功与否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本文就2007年浙江各地的十一份中考语文试卷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