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江苏省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江苏省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全省经济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三大产业的排序从原来的“二、一、三”调整到“二、三、-”,第二产业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正向着苏北奔小康、苏南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江苏的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江苏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苏北地区的土地、人口、资源在全省所占的比重极大,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江苏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然而目前苏北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还比较落…  相似文献   

2.
任艳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569-569
淮安生态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为顺应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以及淮安市政府提出的"到2015年在苏北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的战略目标",文章提出了淮安发展生态旅游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任艳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430-430
淮安生态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为顺应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以及淮安市政府曾提出"到2015年在苏北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的战略目标",文章提出了淮安发展生态旅游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经济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复合作用,苏北(指徐、淮、宿、盐、连五市,下同)与苏南(指苏、锡、常三市,下同)的经济差距依然较为突出,并在近几年又趋扩大,1984年苏北、苏南人均GNP分别为596元和1354元.两者之比为1∶2.27,到1994年苏北、苏南人均PNP分别上升到2787元和12310元,两者之比扩大为1∶4.42。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江苏在区域间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并存的状况仍将存在较长时期。加快发展苏北地区的经济是缩小区域间差距的重点所在。如何加快发展苏北经济,是多年来各方人士殚精竭虑,共同探索的一个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深入探索这一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就加强苏南与苏北欠发达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实现区域共同发展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清末,随着新式教育的出现和发展,苏北师范教育也得以起步,创立了一些师范学堂(校)和师范传习所。苏北地方官绅推动了苏北师范教育现代化起步,师范学堂体系以初等师范学堂和传习所为主。清末苏北师范教育为苏北地区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师资和人才,推动了苏北地区近代化进程,同时也奠定了民国以后苏北地区教育(包括师范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苏北地区基础教育是在苏北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生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受到其影响,并刻有其烙印。在了解苏北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生态背景下.深入研究与把握当前苏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多维矛盾性特征.无疑是促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必要前提。要想破解当前苏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多重矛盾,多方参与,凝聚合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推进苏北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7.
目前,苏北面临多重机遇叠加的特殊发展机遇期,多重机遇叠加在苏北,使苏北地区的区域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我国沿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成为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区域——"战略性区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苏北地区,要利用多重机遇叠加为苏北跨越发展提供巨大政策效应,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激发推进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做好政策对接和政策实施成效评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差异化竞争为前提,推进苏北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在苏北内部培育足以撬动全局经济发展的支点,实现苏北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处江苏省北部的徐州、连云港、淮阴、宿迁等地被称为苏北地区.苏北地区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教育落后、人才匮乏,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低,徘徊在粗放型和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怪圈,与苏南相比,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苏北和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笔者认为,当前,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上来.这是加快苏北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是个教育大省,但苏北地区(一般指徐州、淮安(原淮阴)、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条件制约,其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一方面与苏南相比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又比全国其它一些欠发达地区发展水平略高。因此,研究苏北这个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笔者拟从苏北地区“区情”出发,谈谈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 苏北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较苏南和全国其他发达地区明显滞后。形成这样的局面,首先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地方政府要运用有限的经济力量克服经济建设中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0.
苏南地区"三集中"的发展模式,缓解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为苏北地区发展提供了借鉴.本文以苏北M镇为例,从客观需要、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三个方面综合论述苏北地区推进"三集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强调苏北在推进"三集中"过程中,必须做到科学规划、充分调研、兼顾民意,因地制宜地推进"三集中".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的兴起,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诞生和发展。突出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办学特色,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训和建设一支“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新方向.针对新宁县拥有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国家级)和一个国家地质公园(正在申报世界级)的现状,对生态旅游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少数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等。云南省各级政府旅游企业和相关机构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和推广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太重视教育在旅游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教育是使有关各方理解生态旅游可持续性的重要策略。希望旅游教育系统中不同层次和所有部门,能够很好使用保护和开发生态旅游的机会,建立在可持续方式基础上的旅游发展模式才能最终实现让各方受益。  相似文献   

14.
平远五指石省级风景名胜区是梅州市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景区之一,是南粤大地新兴的旅游佳地.本文在实地调查、考察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对平远五指石景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分析表明五指石景区优势突出,问题有存,机遇良多,挑战不少,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根据分析结果并可能出现不同的SWOT状态,提出了五指石景区多层次开发,整合周边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制定优惠政策等旅游发展的四大策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具有多方优势,建设十堰生态经济示范区,要以生态农林型模式、生态旅游型模式和以保护水资源环境为重点,提升生态经济的竞争能力,要处理好科学规划与扶持政策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旅游开发建设与交通道路的关系、山区土特产生产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凸显,比如环境恶化、资源退化、空气质量下降等。在乡村旅游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利用当地优势可再生能源技术是一个重要方面,选取云南赧浒乡村生态旅游区进行了研究,把当地丰富的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应用到旅游业涉及的方面,并指出了推进乡村地区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系统,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仅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整体性约束,同时也存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性利用临界,生态旅游环境的维护临界和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调控临界,这些临界从不同层次上规定了生态旅游系统的安全范围,并为生态旅游的合理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是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不同民族的悠久历史与传统习俗的和谐融合,形成了新疆不同地域的各自旅游文化特色。选择位于新疆东、南、北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哈密、喀什和伊犁三个民族地区旅游经济进行实证研究,为促使新疆旅游经济更好地发展,并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湘西生态健身旅游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组合良好,自然环境优越,发展生态旅游、体育健身旅游是本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模式。为此,湘西应建立三级旅游服务地,以生态旅馆、生态饭店、生态旅游商品为其特色,定期定点在张家界、通道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另外,还需加强导游、游客的生态知识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20.
旅游扶贫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贫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陕西省洛川县谷咀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的感知。结果表明,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旅游扶贫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素质、保护黄土地貌等作用。谷咀村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高,对旅游持明显的支持态度。今后在旅游扶贫中,应注重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提高居民在旅游企业中的就业比重。同时,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发挥特色农业、特色文化优势,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扶贫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