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社会,随着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务工,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在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呵护,使得他们个性与心理发展方面容易产生异常表现,如:感情冷漠、攻击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等。  相似文献   

2.
孩子们喜欢画画,确切地说是喜欢那种无拘无束信手涂鸦的快乐。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渴望借助这无声的语言来宣泄自己的感情一幅儿童美术作品能体现出他们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他们的情感、审美和人生观。因此儿童学习绘画,首先需要教师教会他们如何观察事物,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学会创新。教师的示范与引导的有机结合,会使儿童在快乐与好奇中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创作能力。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应该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形象思维、陶冶性情和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点上,而不是简单地为了训练绘画能力。教学方…  相似文献   

3.
3-7岁攻击性儿童的攻击性意图认知和行为预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择了3—7岁的攻击性儿童和非攻击性儿童各33人,通过实验研究了攻击性儿童和非攻击性儿童的意图认知和行为预期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攻击性儿童容易把别人的行为判断为具有攻击性意图,攻击性儿童的行为预期能力不如非攻击性儿童,他们容易作出攻击性的行为预期。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矫正少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工作。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无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两个情绪激动的攻击性儿童,所以如何对待这样的儿童,帮助他们克服这种不良行为是教师们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对待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问题上,教师中常常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类型的教  相似文献   

5.
攻击性儿童之所以频繁作出攻击行为与其特殊的社会认知特点有关。大量研究表明,攻击性儿童一般存在着社会认知偏差,对己对人对事的认知上不符合实际,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因此从认知出发,针对攻击性儿童的认知特点采取措施是教育干预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攻击行为是指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他人痛楚的行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攻击行为不足为奇,但如果攻击行为持续不断,次数增多,强度增大,既会影响儿童当前的生活、学习及人际关系,更会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研究表明,幼小时期攻击性强的孩子成年后多数也具有攻击性,其中男孩比女孩表现得更明显。因此,我们必须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7.
攻击性儿童之所以频繁作出攻击行为与其特殊的社会认知特点有关。大量研究表明,攻击性儿童一般存在着社会认知偏差,对己对人对事的认知上不符合实际,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因此从认知出发,针对攻击性儿童的认知特点采取措施是教育干预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复杂的,一般有:一、多动症。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他们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很短,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常常挑衅同伴,无故对同伴动手动脚,或突如其来地推撞、咬伤、抓伤同伴。二、自卑、嫉妒与骄横。有的儿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虽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个体的发展则促进或抑制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俱有的,它是儿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对于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我们主要从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运用“暂时隔离法”处理幼儿攻击行为是温和有效的。暂时隔离,是当幼儿发生攻击行为后,将他置于隔离区,几分钟后撤销隔离。幼儿大多不喜欢到单调、乏味的隔离区去待着,所以,隔离能帮助攻击性强的幼儿建立自我控制行为。  相似文献   

11.
许多国家都有一个在心灵上受过伤害的儿童的问题.这些儿童包括有的在感情上经过极大骚扰、有的身心受过凌辱虐待、有的从来没有人关心疼爱或自己违法犯罪等等,到了成年时代,心理上可能会有缺陷或发展不健全的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没有人能把童年时代感情上背过的包袱毫无遗留地全部放下,因为童年是个心灵最脆弱的特殊时间.但新的研究表明许多儿童面对深重苦难,却能显著治愈创伤,逐渐恢复活力.看来生活本身能够给受创伤的儿童以复元的可能和力量,致使他们在进入成年时代以后,对早年受到过的折磨遇到过的忧患,都  相似文献   

12.
遗传与攻击性 如何教育心怀敌意、行为失 控的攻击性儿童?心理学家认 为,家长对此负有重要责任。近 期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儿童攻 击性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大约占  相似文献   

13.
由于儿童言语功能和思维等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初期,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以行为问题为主,而攻击性行为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不同的儿童,或者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攻击性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结合儿童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及时而准确地发现儿童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旨在引起家庭、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视,在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翟宏 《幼儿教育》2004,(10):13-13
实践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的许多问题,如多动、注意力差、胆小、孤僻、不自信、怕人触摸、攻击性强、适应能力差、写字笔画或部首颠倒、阅读困难、计算粗心、做事磨磨蹭蹭等都会产生积极作用。然而,根据几年来对感觉统合训练的观察和了解,笔觉得,目前各地幼儿园的感觉统合训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能对这些问题加以关注,无疑会使感觉统合训练得到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许多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的主要原因在于认知策略不良。因此,教育与转化学习困难儿童,必须重视和加强认知策略的训练。首先,学习策略训练意在提高学习困难儿童学习策略使用水平,使他们形成主动的自我控制型的学习风格,有效地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其次,归因策略训练是针对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成败情景中的归因倾向而设计的一种教育训练计划。通过训练增强学习困难儿童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再次,监控策略训练是学习困难儿童运用监控策略对他们的每一步认知过程进行评价与调节,最终实现满意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许多攻击性行为并非对对方存有明确的敌意,而是因其他的原因而对他人造成伤害.在学龄前儿童中,后一种攻击性行为更为常见.同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具有的,也并非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普通中学的老师,我所在的学校在城乡结合部,由于种种原因我的学生中有人自卑心理问题较严重,作为老师要伸出温暖的双手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从教近二十年来,我常与他们在一起共同研究和解决它。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自卑以及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自卑是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软弱,不健全,甚至低人一等,因而很惭愧,羞怯萎缩甚至灰心。有些自卑者走到另外一面,变得富有攻击性、破坏性,不遵守纪律,和教师对抗。从某种程度上说,越自卑的人越有进攻性。他们以此来显示自己不比别人差。攻击性强的学生的内心其实是很虚弱的。自卑者自我评…  相似文献   

18.
校园暴力溯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成为校园暴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儿童社会交往的障碍,也有教育干预的不当。防治校园暴力,应培养儿童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进行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开展情感智能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也出现了多极化虚幻化的苗头,特别是儿童动画片中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极大地刺激和影响了儿童对现实世界的社会情感和认知理念,成为当前广大家长和社会研究的重大课题。针对于此,本文充分论述了动画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危害,指出了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和社会基础,提出了控制和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待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但菲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实在,现已引起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解释也众说纷纭。人们从伤害意图、社会判断、工具性侵犯、敌意性侵犯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儿童的侵犯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