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虽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个体的发展则促进或抑制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俱有的,它是儿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对于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我们主要从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攻击性行为亦称侵犯性行为,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反社会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本文主要以中班幼儿为例,简单讲述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从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环境中易于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这是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具有年龄和性别差异两个方面的特点,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地危害;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包括生物、环境、认知等方面的因素,矫正策略可以通过教会儿童正确地宣泄情绪、教育者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培养儿童移情能力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3-7岁攻击性儿童的攻击性意图认知和行为预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择了3—7岁的攻击性儿童和非攻击性儿童各33人,通过实验研究了攻击性儿童和非攻击性儿童的意图认知和行为预期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攻击性儿童容易把别人的行为判断为具有攻击性意图,攻击性儿童的行为预期能力不如非攻击性儿童,他们容易作出攻击性的行为预期。  相似文献   

5.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时期,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行为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一种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受到生理、家庭、环境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要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采取通过解决人际问题的认知智能训练,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转变家庭教育中观念的偏差;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攻击性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婴儿期是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时期,婴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受到身心发展水平、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正确对待婴儿的攻击性行为,通过消除对攻击性行为的奖赏和关注、创设适宜的环境、运用情感宣泄、加强语言运用等方法引导成长中的儿童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种不同的校园暴力事件让社会大众对学生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指学生在受到挫折或者某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产生愤怒情绪,以语言和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攻击性倾向的行为。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仅为校园带来安全问题,对采取攻击性的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对被攻击学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身心伤害。对儿童攻击性行为诱因的讨论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把握儿童心理发展变化,在理论和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矫正少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工作。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无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两个情绪激动的攻击性儿童,所以如何对待这样的儿童,帮助他们克服这种不良行为是教师们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对待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问题上,教师中常常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类型的教  相似文献   

9.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青少年乃至部分成年人身上常见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而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两大方面的影响,针对其影响因素,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待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但菲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实在,现已引起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解释也众说纷纭。人们从伤害意图、社会判断、工具性侵犯、敌意性侵犯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儿童的侵犯性行...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待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现己引起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解释也众说纷坛。人们从伤害意图、社会判断、工具性侵犯、故意性侵犯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儿童的侵犯性行为。本人比较赞同把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不同性别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性别角色是对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期待行为的总和。性别之间的生理差别本身不能决定认知和行为的差异,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后天的学习造成了这些不同。作为男性和女性性别角色分野的一个重要的个性特征就是攻击性。通常的观点认为男性是高攻击性的,而女性是低攻击性的。关于性别与攻击行为认知差异的研究表明,男青少年比女青少年更易产生敌意性的意图知觉,在行为决策方面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另外,在结果价值方面,男女青少年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如弗里德曼和麦克贝等人的研究表明,男青少年较女青少年更加关心自…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社会中,电视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了儿童心中的重要位置,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丰富儿童生活的同时,其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内容也容易导致攻击性的唤起,提高攻击性认知、攻击性情绪,还会导致恐惧等反应。本文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总结电视暴力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并从家庭的角度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4.
章阐释了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内涵及国内外心理学家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深圳市各类幼儿园随机抽取了606名4~7岁儿童及其母亲,用《4~12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分别对两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多动、体诉及性问题方面具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儿童在抑郁、攻击性及多动等8个方面具显著性差异.(2)行为发展正常的儿童,其父母在婚姻质量、经济安排、业余活动、子女与婚姻等10项体现婚姻质量的指标方面均好于行为发展偏异儿童的父母.(3)父母的婚姻质量,尤其是在性格相容性、经济安排及业余活动安排和计划性等方面越好,儿童行为发展越健康.据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也出现了多极化虚幻化的苗头,特别是儿童动画片中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极大地刺激和影响了儿童对现实世界的社会情感和认知理念,成为当前广大家长和社会研究的重大课题。针对于此,本文充分论述了动画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危害,指出了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和社会基础,提出了控制和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大脑器官损伤、不良环境和不合理的教育,导致他们产生种种不良行为。弱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弱智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促进弱智儿童健康发展。增进他们的学业行为。实现每个弱智儿童都能快乐成长,笔者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强化法等措施对弱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矫正。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为社会规范所接受的消极行为,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幼儿时期发生攻击性行为,会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健康发展。同时,攻击性行为发展具有阶段性,持续性的特征,所以在幼年时期发生的、尚未形成固习的攻击性行为,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和矫正,在成年以后就可能会固性地表现在社会行为之中,造成家庭的不睦,同事关系的紧张,甚至危害他人安全和社会安定,从而给自身生涯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所以,对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继而寻求有效的控制方法,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者致力研究的课题。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心理学研究者在攻击性行为定义、影响因,素、起因以及控制策略、行为矫正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地研究。其中,就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性研究。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做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许多攻击性行为并非对对方存有明确的敌意,而是因其他的原因而对他人造成伤害.在学龄前儿童中,后一种攻击性行为更为常见.同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具有的,也并非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危害的认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生理遗传原因、心理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运用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理论方法,对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和矫治,注重培养儿童青少年自主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