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夜》从叙事和心理两方面安排情节 ,铺陈笔墨。叙事方面 ,小说从两条线索展开情节 ,并与矛盾冲突的三个层面 ,即家庭冲突、社会冲突、自我冲突紧密结合 ,组成网状结构。心理方面 ,小说把横向剖析人物矛盾和复杂的心理内涵与纵向展示人物艰难而曲折的心路历程结合起来 ,多角度、多侧面地挖掘人物的心理空间。小说还通过人物的梦幻和感觉把叙事和心理勾连起来 ,形成完整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以来梁晓声的底层叙事备受瞩目,诸多评论多注重对其思想性的发掘,而对其独有的文本艺术特色却鲜有关注。语言文体特点、结构矛盾冲突以及艺术风格等层面的鲜明特征,构成了梁晓声底层叙事的整体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3.
论戏剧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戏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斗争在戏剧舞台上的反映,它是戏剧的基础和灵魂。本文试从戏剧美学和戏剧创作实践的角度,对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剧作家更好地把握戏剧艺术规律,创作出富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佳品。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中的水浒戏,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很有特色的。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人物复杂、矛盾、微妙的心理变化的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七百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觉得有深意。 《李逵负荆》以起义军头领李逵与宁江的一场误会为情节展开矛盾。全剧矛盾冲突尖锐,情节波澜起伏,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展示了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5.
将蒲宁的《档案》与果戈理的《外套》进行比较,分析蒲宁对果戈理讽刺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含泪的笑”、尖锐的矛盾冲突、讽刺肖像画等艺术手法是蒲宁对果戈理的继承;对比手法的运用、讽刺的真实性、人物的生活化等方面是蒲宁对果戈理讽刺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劳资冲突逐渐进入高发期,劳资矛盾有加剧的趋势。在区分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网络理论将员工嵌入的非正式网络划分为四种类型:高集中度、强关系的矛盾缓解型网络可以减少群体性劳资冲突,低集中度、强关系的矛盾调和型网络能够有效缓解劳资冲突,高集中度、弱关系的矛盾增强型网络易导致群体性劳资冲突,低集中度、弱关系的矛盾激化型网络易引发单个员工与管理方冲突。对案例企业农民工非正式网络的演变历程及其对劳资冲突的影响进行分析,验证了员工非正式网络在从劳资矛盾到劳资冲突的过程具有上述调节作用。管理方与员工之间应建立和维持强关系,并充分发挥员工非正式网络的积极作用,以缓解劳资矛盾,减少劳资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是李安电影的精神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李安用它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人性最本真的矛盾,也为我们呈现了一部部经典的道德佳作。  相似文献   

8.
纳张元教授是一位当代彝族青年作家。他的作品集《走出寓言》中描写了大量的民族悲剧,这些悲剧阅读后都会给人深深地震撼和启迪,并不断地督促人民觉醒。本文从社会进步与封建愚昧思想矛盾冲突的悲剧意识;人的个性发展与周围环境矛盾冲突的民族悲剧意识;人的需求与现实生活矛盾冲突的民族悲剧意识;现代文明与本土文化矛盾冲突的民族悲剧意识等方面论述了纳张元的作品集《走出寓言》中民族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会存在许多矛盾或冲突,预防这些矛盾或冲突既具有重要性,又具有必要性。本文对矛盾或冲突的预防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对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矛盾或冲突的预防具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雷雨》剧本中,表现戏剧语言张力时,作家经常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运用人物对话和舞台说明,运用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艺术手段,这些艺术手段,有利于丰富文本的信息含量,扩大读者的信息视界,展示文字的内在真义。  相似文献   

11.
"悖谬"是卡夫卡热衷的美学手法,是卡夫卡生存体验在艺术上的升华。《饥饿艺术家》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其悖谬性具体体现为饥饿艺术家与观众、看守、经理、豹子以及自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小说描写了饥饿艺术家的饥饿表演及其对艺术的疯狂追求,最终他以死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小说通过饥饿艺术家面对的重重矛盾展示了卡夫卡的悖谬美学,寓言式地揭示了现代人非理性的生存处境和孤独的生存感受。  相似文献   

12.
"两论"的理论思想蕴含丰富,影响深远,对于包括生产生活、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等方面在内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都有着普遍的指导价值,本文试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分析"两论"对贫富差距、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代价、廉政与腐败等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指导意义:在贫富差距矛盾问题上,应用历史唯物的观点认识贫富差距的现实存在,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贫富差距矛盾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代价的矛盾问题上,应用实践的观点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解决这一矛盾;在廉政与腐败的矛盾问题上,应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同时注意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在充满矛盾、竞争激烈的生活环境中,总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工作上的不断磨炼;不良的人际关系;社会与生活压力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引起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的各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图书馆流通服务中存在的矛盾与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馆员自身主观原因上去探求矛盾冲突的根源和避免矛盾冲突的途径。提出了使流通工作日益完善,为教学科研更好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总有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结局,犹如百米赛跑将近终点时,必须全力以赴,进行最后的冲刺,以最大努力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来。 结局是整体艺术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艺术血肉之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作者思想的升华与感情的凝聚点,是伸延文意与扩展情思的良机,是欣赏者领悟作品内涵的一把钥匙,是衡量创作意图与艺术功力的一个标尺。结局是人物性格的完成、故事的收场、矛盾冲突的解决以及主  相似文献   

16.
宗教冲突与调适问题,是构建宗教和谐的重要话题。以云南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地区为个案,对当地哈尼族传统宗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和调适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信仰和习俗的差异以及现实利益的冲突,是引发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并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有着不同的类型和表现。这种冲突和矛盾可以通过双方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调适而得以解决,也体现了社会文化发展的"相遇—冲突—调适—共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雷雨》主要的戏剧冲突是蘩漪同周萍的冲突,因为这对矛盾表现得最充分,最能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也最能充分地表现出主人公(蘩漪)那最“雷雨”的性格。但这对矛盾不是《雷雨》的主要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分析了《李尔王》的种种矛盾冲突,阐明了作品选材的深刻性。指出作品通过正反两方面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热情宣扬了人道主义;无情鞭挞了利己主义,深刻反映了十六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同时指出了《李尔王》艺术技巧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小说中人物的出场方式会影响作品的艺术魅力。常见的小说人物的出场方式较为艺术的大致有以下几种: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主要性格等;让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让人物一出场就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层层铺垫之后再让人物出场;描写环境、展示背景以引出人物。  相似文献   

20.
张艺谋在影坛呼风唤雨20多年,对于文学改编先后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这三种态度使得其电影有着大相径庭的表现。从前期重视故事,到后期仰仗画面,张艺谋的艺术与商业之路是割裂的。其实,商业和艺术并不冲突,好看和内涵也不矛盾。失去了文学滋养的张艺谋,似乎沦为"赚钱机器",已经不会讲故事了。"后张艺谋时代"电影的所谓好看,仅限于视觉效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