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祁翠焕 《青年教师》2009,(11):41-41
“杨老师罚跑圈了……”两个三年级男生神秘兮兮地耳语着,见校长过来就跑开了。那天校长已经是第三次听到学生谈论这个话题了。他犯起嘀咕:“我三令五中禁止这种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难道小杨老师还在干这种事?他把杨老师叫到了校长室,严肃地问:“有罚跑圈这回事吗?”杨老师支支吾吾地说:“有,不过我罚的不是学生,而是……是我自己。”校长有点发蒙,皱着眉头问:“此话怎讲?”  相似文献   

2.
一天,一个学生向我告教师的状:“因为有点私事,今天我没上课间操,也没请假,班主任老师非得要罚我在操场上跑两圈。我对老师说,这是体罚。老师说,不跑步就别上课。校长,老师体罚学生对吗?不让学生上课对吗?”我回答道:“老师体罚学生不对,不让学生上课也不对。你违纪在先,虽然老师纠正违纪行为的方式不对,但动机是出于维护学校的纪律,也是对你的健康负责,不是和你故意过不去。你没有接受教师的批评,反而指责教师体罚,这就把事情闹僵了。要想解决问题,双方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出操却不请假对吗?如果有错误就应该向老师承认,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勇敢者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钟林 《山东教育》2005,(21):123-124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教师从精神上惩罚学生,即“心罚”学生的情况却时有所闻。教师心罚学生的“武器”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教师从精神上惩罚学生.即“心罚”学生的情况却时有所闻。教师心罚学生的“武器”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5.
体罚学生现象是应试教育遗留的“顽疾”,它严重违背了教育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伤害。随着时代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体罚学生的现象日益减少,但是笔者发现,体罚正悄然发生着变异。在“拳脚相加”、“面壁”、“站岗”等现象消失后,出现的是“罚写检讨三千字”“罚抄课文数遍”……现在又出现了新的体罚方式——“心罚”。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央视曝光了一段教师体罚学生的视频:在不到两分钟的视频里,青海师大二附中英语张老师因为发现某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并说不出理由,盛怒之下打了学生多记耳光,并说着“你怎么这么没心没肺”等侮辱l生的言语,最后将书本用力砸在这名学生的脸上。  相似文献   

7.
惩罚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从古至今久用不衰.随着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这一思想的出现,惩罚是否可用之于教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面对一幕幕因教师体罚而致学生伤残、死亡甚至自杀的惨剧;面对一件件因教师“心罚”而致学生抑郁、堕落乃至杀人的悲剧,全社会有识之士都会痛心疾首地大呼: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惨痛的教训引起人们的一再反思,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识之士的疾呼和教育部的明令在起到相应作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禁罚”矫枉过正的后果:在媒体对体罚和“心罚”引发恶性事件的一再披露中,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三令五申中,在社会各界对体罚和“心罚”的口诛笔伐中,在某些家长的大做文章和学生的无理取闹中,一线教师们变得手足无措,“谈罚变色”,使得惩罚似乎也应顺应时势退出教育舞台。但是,教育中真的不需要惩罚了吗?几度思考,几经争锋后,又一强烈呼声响起: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惩罚,将何去何从?思想不清则方向不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8.
案例1 2002年4月5日,某小学教师齐某在课上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学生王某(8岁)因未完成作业而被老师罚站。王某站了约20分钟,突然晕倒在地,牙齿被碰掉两颗。随后王某被送往医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583元。第二天,王某的父母找到学校,要求学校赔偿。王某的父母认为,教师齐某的行为属于体罚,是违法的,由此造成的损失应当由学校赔偿。而教师齐某则认为,罚站不属于体罚,而属于惩戒,是教师享有的管理学生的权力之一。王某晕倒是由于其自身体质原因,学校不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9.
“体罚”学生已被明文禁止,但当前,“心罚”学生现象不容忽视。学生不遵守课堂秩序,该怎样进行教育?据传,某小学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老师以“我真气愤”为题,让全班学生写一篇作文来“笔伐”这个学生。这个孩子由此产生了很大心理压力,茶不思饭不想,一到学校便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10.
李叶 《湖南教育》2002,(16):47-47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体罚除了指损害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和肌体健康的手段外,还包括以教育为名行体罚之实的变相体罚,即间接使学生感到肉体痛苦的做法,如罚站,罚劳动,罚抄作业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明文规定:“禁止侮辱、殴打老师,禁止体罚学生。”对于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者构成犯罪。随意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受教育权主要是指:学生有权参加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而不得任意剥夺。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或仅因学生违纪就采取停学、停…  相似文献   

11.
本刊启事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了共识。然而,有的教师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不打学生,不罚学生,批评学生有什么错?我严格要求学生,说他骂他是为他好,这也不行吗?当然,批评是必要的,但伤害学生自尊的批评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把学生推向反面。这里所说的“心罚”就是指教师伤害学生自尊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殷振海 《宁夏教育》2003,(12):24-24
著名理学教育家王守仁指出,体罚的运用使儿童“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愿见,规避掩复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曰趋下流”,特别批判了体罚的现象。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对其真正意义的理解来自于女儿——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案例一:一天中午女儿放学哭着回家,问其原因,才知道“书被老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撕了,因为作业没做完”。我才恍然想起,昨天孩子有道数学题不会做,说好了等一会儿再仔细看看,可我们都忘了。我说你应该向老师解释啊,女儿说老师根本没看作业,只是听小组长说没做完,就拿过来撕了。女儿说着又…  相似文献   

13.
“体罚”:“罚”字,是目前一些中小学生非常熟悉的字眼儿。有的小学生在还没有认识这个字的字形之前,已经体验到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因为有的教师把“体罚”作为班级管理、教学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学生如有不完成作业、迟到违纪等不良现象,教师便让学生或面壁站立,或大量抄写作业,或围操场跑几圈甚至几十圈……  相似文献   

14.
学生未能完成作业,就把他赶出教室,这是一种变相体罚。这样做,对教学无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害。我曾和一些同志去访问过工读学校,一位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当她给工读生们讲到“尊师爱生”时,有的学生竟自言自语地说:“我最恨,最恨,最恨……”问他“恨什么?”  相似文献   

15.
体罚是以损害人体、侮辱人格为惩罚手段的错误教育方法。在幼儿园和中小学中,体罚现象久禁不绝。体罚行为的实施主体是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被罚者往往是违纪学生。体罚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直接责打学生,让其它学生代行体罚或让违纪学生自罚,以及罚学生劳动、做...  相似文献   

16.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听了某校小学六年级两个平行班的语文课。检查作业时,甲班的老师要未完成作业的同学“站起未”。于是,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学生三三两两地低着头站了起来,课堂气氛骤然沉闷;而乙班的老师要完成作业的同学把手“举起来”,一时,教室里齐刷刷地举起了许多小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是检查学生作业,一个“站起来”,一个“举起来”,虽只一字之差,但效果截然不同。“站起来”,有着强烈的贬抑色彩,是变相体罚,不利于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情感时,必须重视情感的创造。学生没完…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到一件叫教师非常震惊的事情,一名小学生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评了她几句(绝对没有过激语言,更没有体罚行为),不料该生回家后就吞服了过量的去痛片与谷维素,在家昏睡几日,家长跑到学校、教育局哭闹不止,这名教师因此无法脱得了干系。  相似文献   

18.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体罚、变相体罚似乎已成为每个老师不可碰触的“高压线”,要想为“罚”讨一点说法,真有点不合时宜,但笔者却觉得很有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教师心理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有关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暴力虐待学生的事件多见报端,令人触目惊心。其中一些还都是被学生和同事认为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勤于钻研业务,对学生和蔼可亲的好教师。这样的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一位长期研究教师心理问题的专家说:“这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师德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说     
教育方法不能太“苍白” 近日,某论坛上出现一则“你上学时被老师这样罚过吗?”的帖子,引起近5000名网友浏览或参与评论。这是一名叫“风之龙”的网友发布的,其称女儿的老师,因班上部分做错作业的同学没有对错误进行改正,一怒之下,要求全班同学抄写“以后作业错的都要改正”这句话300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