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职"两课"社会实践创新模式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课"教育模式的创新,特别是不断深入探索"两课"社会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既是"两课"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两课"的教育研究方向.我们对高职"两课"的社会实践创新模式的探索经验主要有在内容上要体现社会性、时代性和职业性.在形式上依据不同学科特点确定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创建"两课"自己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平台;与专业课实习相结合,利用专业课实习实训基地,深入开展"两课"社会实践;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创业激情;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激励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主动、理性地管理自己.  相似文献   

2.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晓敏 《职教论坛》2004,1(33):38-40
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释了"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应然价值,分析了当前"两课"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两课"社会实践机制拓展"两课"教学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善的"两课"社会实践机制是大学生"两课"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浙江师大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激励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开展了"两课"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称"两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实践教学是"两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年来,人们对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已有高度认识,实践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两课"实践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使"两课"实践教学难以广泛展开.要增强"两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就要研究制约"两课"实践教学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郑文姬 《文教资料》2008,(33):209-210
新时期高校"两课"教育要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必须深入探讨"两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两课"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教育创新,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构建"两课"新的教学体系就要对"两课"进行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是"两课"教学改革的核心,要做到与时俱进,常教常新;教学方法创新是"两课"教学改革的关键,要做到方式灵活,引人入胜;实践教学创新是"两课"教学改革的重点,要做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考评手段创新是"两课"教学改革的导向,要做到目的明确,科学公正.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创造、传承先进文化代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两课"教师应该成为这方面的表率,这主要由"两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两课"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两课"教师自身地位决定的.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两课"队伍建设,而"两课"教师自己也要提高自身素质,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做到真正实践先进文化代表.  相似文献   

8.
"两课"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由知识接受到生活经验转化的重要途径.国家有关"两课"教学指导性文件指出,加强"两课"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是"两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吕健 《辽宁教育研究》2006,(10):101-103
社会实践教学是改革“两课”教学,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突破口,要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有效的保障机制、完整的教学体系、切实的激励机制,以完善“两课”社会实践运行机制。根据时代发展和“两课”课程改革的需要,要逐步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两课”社会实践运行模式,不断赋予新内容,探索新思路,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创造、传承先进文化代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两课"教师应该成为这方面的表率,这主要由"两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两课"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两课"教师自身地位决定的.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两课"队伍建设,"两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真正做到实践先进文化代表的表率.  相似文献   

11.
“两课”作为职业艺术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注重“近”,“活”,“美”,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VB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课,掌握好VB程序设计语言,对今后学习其它程序课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入门、掌握基本的设计语法和格式、培养编程的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并用于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中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形式。研究它在《英语教学法》这门课程中运用的作用,在导学群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对指导教学实践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PLC应用技术》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加集中实训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较好的职业能力培养效果。实践证明,将《PLC应用技术》课堂搬进实训室,打破知识结构框架,将教学内容融入项目,采用“讲练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与“两课”同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范畴。它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有许多一致、相通或相近的地方。在功能上相互补充,人文教育起基础性作用,“两课”起核心、灵魂作用,这为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可能。要实现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融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两课”教师的人文素质,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两课”教学中、加强“第二课堂”的人文氛囤、开设人文选修课等多种渠道实现人文教育与“两课”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课”教学评估,能够准确、科学、及时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客观公正地检测教师的实绩,并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从而加强“两课”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该文拟对高职高专“两课”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初步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1”模式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实践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中,一年的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但其教学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要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文案、运行、考核、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探究两课教学的"2+1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课教学的“2+1模式”是适应改革开放现实要求和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两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适应全球化形势培养开放型人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An expanded conceptual model of childbirth education is offered, proposing the benefits of balancing informative teaching processes with creative, experiential, introspective learning processes for paren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wo teaching dimensions to exploring fou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birth (the mother's, the father's, the baby's, and the culture's) is discussed, along with examples from "Birthing From Within" classes.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practice and the evolving role of childbirth educator are noted.  相似文献   

20.
我校体育课程结构构建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体育课程教学的中心地位,在依托自身实际和传统的基础上,构建富有特色和实效的体育课程结构。新型体育课程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健康第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心发力点,全面带动学生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等有序、高效开展。总体目标是切实形成符合自身实际并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结构,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等有机衔接,良性互动。依据上述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们设计了由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必修体育选项课,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起始开设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选修体育课,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运动项目教学俱乐部锻炼指导课,校级运动代表队队员开设的运动训练课,社团体育活动,校内体育竞赛活动,“达标”锻炼活动,有组织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有组织的校外体育实践9个紧密联系部分组成的新型体育课程结构。我校在新型体育课程结构基础上实施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树立“大体育课程观”,教学组织与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关配套管理制度、物质基础建设、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等必须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